大爱先锋

2015-02-04 06:58付俊伟
慈善 2015年1期
关键词:庄河市庄河义工

付俊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题记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雷锋同志用无私奉献作了最好的诠释。今天,在六星级全国慈善百强城市——庄河,7万多名慈善义工,传承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誉为新时期的“活雷锋”。庄河慈善义工,用爱心奉献唱响道德赞歌,用感人善举竖起精神丰碑,成为这座慈善城市的大爱先锋。

善心,发自爱的呼唤

慈善义工,不分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种族和身份,志愿无偿地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技能,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义务服务,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慈善文化的传播者、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庄河市慈善总会筹建之初,便高度重视义工工作,同步建立义工组织,全体慈善工作者带头做义工,积极开展义工活动。8年来,庄河市慈善义工队伍不断壮大,由最初的1个义工小组发展成为150多个队站,总数达7.37万人的义工群体,义工人数占庄河市总人口的8%。目前,庄河义工组织已初步形成“义工分会,义工队站,义工小组”三级网络,从幼小孩童到耄耋老人,从本地居民到外来人士,从义工家庭到义工团体,义工队伍遍布全市多个行业领域,成为慈善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庄河市慈善总会按照“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项目化、活动常态化”的要求,建立登记注册制度,加强义工教育培训,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完善考评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义工工作。在制度层面,庄河市慈善总会与庄河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慈善义工服务活动的意见》,专门制定《关于鼓励支持慈善义工积极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义工服务活动全面、深入展开。在活动方面,庄河市慈善总会坚持“建立一个义工组织,举行一次宣誓仪式,开展一次服务活动”,根据工作要点设计接地气、顺民意的义工服务项目,组织义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做到“每周一善”、“每人一善”。

善行,见证爱的力量

8年时间悄然过去,3000多个用爱串起的日子,见证了庄河慈善义工真情奉献的点点滴滴。在这里,通过一组真实的镜头,让我们感受义工奉献的一个个感人时刻。

镜头一:慈孝敬老传佳话

百善孝为先。“慈孝敬老”是庄河慈善义工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2006年,庄河市慈善总会启动了首个义工服务项目——做“三无老人”好儿女。慈善义工与那些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视为自己的亲人。新春送温暖、佳节送亲情、平时送关爱,义工定期上门提供陪护、清洁、买菜等义务服务。不仅如此,义工还设立亲情电话和爱心车队,陪伴老人上街观光,送去亲情关爱和精神慰藉,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最美夕阳红,最亲儿女情。慈善义工热情贴心的服务,让受助的“三无老人”感动不已。年近八旬的李忠发大爷动情地说:“我们虽然没有儿女,但是一点不感到孤单。这些孩子们经常来看我,比亲生儿女还要亲。”

镜头二:特困援助送真情

患难见真情。在庄河,几乎每个受灾现场,每个特殊家庭,都有慈善义工援手相助的身影。王强家住栗子房镇下川村,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十年前他和妻子离异,与儿子王杰炜相依为命,家中的房屋破旧不堪。懂事的小杰炜,从7岁开始学做饭,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病痛、贫困、苦难,曾使这对可怜父子几近绝望。幸运的是,慈善义工及时伸出援手,帮助王强父子重燃生活希望。

2008年,在庄河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慈善义工踊跃报名,义务出工出力,帮助王家翻建房屋,冒着酷暑连续奋战二十多天。在义务劳动的同时,义工还自发捐助电视、电饭锅、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彻底改变了这个家。房子修好了,屋里亮堂了,家具齐全了,看着眼前难以置信的变化,王强父子深刻地感受到义工真情和慈善大爱。

镜头三:学生义工献爱心

青少年是义工队伍的主力军。多年来,庄河市慈善总会高度重视学生义工,在全市45所初高中和职业学校成立义工大队,将义工活动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效举措。

每年雷锋日和寒暑假,各学校义工大队开展“学生义工作业”服务项目,组织4万多名学生义工参与慈善敬老、环卫清洁、拥军慰问、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多种义工活动。与此同时,庄河市慈善总会完善义工档案,将学生义工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增强青少年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雷锋精神在学生义工身上传承,学生义工将慈善美德发扬光大。作为学生义工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庄河高中团委副书记徐鹏表示,学生的成长不仅靠课堂教育,还在于社会实践。开展学生义工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促使他们学做慈善,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镜头四:社区服务促和谐

在社区,慈善义工贴近民生的服务行动,将慈善理念传播到家庭,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而慈善义工则是“心灵的美容师”。在庄河市的城关街道,东风社区慈善义工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点和各种便利服务,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定期送演出,让身边的感动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新兴社区党员义工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慈善宣传、环卫清洁、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四个方面,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促进了邻里和睦与社区和谐,成为慈善为民的生动写照。水仙社区文化义工编排各种慈善节目,常年送戏下乡,积极传播慈善文化理念,彰显义工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镜头五:“五老”义工洒余热

庄河慈善义工队伍中,由老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义工,发挥着榜样带动作用。广大“五老”义工,离岗不离职,退休不褪色,默默地为社会奉献余热。在城乡,活跃着一支支老年文体队伍,他们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常年开展“康乐夕阳”、“快乐广场”等公益活动,用秧歌表达生活热情,用歌舞展现夕阳风采。“五老”义工在活动中积极倡导文明风尚,引领群众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做到与慈善同行、与时代同步。

年近八旬的慈善义工张升,从事种植业科技指导半个多世纪,被人称为“大棚里的活雷锋”。2000年,曾担任副乡长的张升退休了。他谢绝高薪聘请,牵头成立“帮青致富”项目,义务做起了农民朋友的技术顾问。15年风雨兼程,张老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帮助。张老分文不取,每年举办培训班传授技术知识,先后带动近千户农民创业致富。不仅在当地,张老的服务范围还辐射到周边区县,只要群众有事讨教,张老有求必应,热心答复。寒来暑往,张老倾注的心血与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和百姓的赞誉。张升获得国家和省、市的数十项荣誉,2014年被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大连市“慈善义工终身成就金星奖”。张老说,他想做服务三农的“火车头”,拉着群众在致富路上向前跑。

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慈善义工的善行义举,感召各界爱心人士崇德向善,记者、教师、医生、学生、农民……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庄河慈善义工队伍,涓涓细流汇成大爱长河,平民慈善呈现千帆竞发的景象。庄河市慈善总会领导认为,慈善义工是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义工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善行义举唤起全社会的大爱,从而彰显了公民的精气神,传递了慈善的正能量。在引领道德风尚,促进城市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善果,彰显爱的价值

庄河慈善义工按照“自觉自愿,无私无偿”的宗旨,坚持“真心真意,实心实意,诚心诚意”的原则,常年为空巢老人尽孝心,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为弱势群体送关心。经统计,2006年至今,先后开展了“学雷锋”、“学生义工作业”、“慈孝敬老”、“佳节慰问”、“环卫清洁”、“无偿献血”、“义卖助学”、“义务理发”、“义务耕收”、“义务植树”、“慈善义演”、“健康义诊”、“社区服务”、“情暖夕阳”、“公益宣传”、“特困援助”、“慈善千千结”等社会服务项目89个,参与义工48万人次,累计奉献时间200多万小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爱心服务社会,奉献赢得尊重。8年来,庄河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学雷锋先进单位”、“庄河市慈善义工突出贡献集体”,荣获“大连市雷锋号”、“大连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做三无老人好儿女”、“学生义工作业”、“五老”义工服务等多个义工服务项目被评为慈善优秀项目。庄河市慈善总会建立义工活动基金,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先后评选慈善义工标兵和星级义工1285名,一大批优秀义工获得“大连好人”、“大连慈善人物”、“大连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庄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政协报、《慈善》杂志、慈善公益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常年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谈到慈善义工的“最美现象”,庄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宋大庆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慈善义工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雷锋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开展慈善义工活动,是公民参与慈善、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人人向善,久久为功。”这是庄河市7万多名慈善义工的大爱心声。

(本文作者系庄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

1

猜你喜欢
庄河市庄河义工
祝贺与期待
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落户庄河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庄河市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问题研究
我要当义工
辽宁省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探析
完善农机监理工作?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西安至南阳段增建二线的古庄河大桥初步设计
爱心“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