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月明

2015-02-05 06:03吴本翠
文教资料 2014年31期
关键词:迷宫意象

吴本翠

摘   要: 如入神话境界般的“迷宫”、如巫师般高深莫测的康奇斯,更有巫术、通灵、鬼魂等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充斥其中,《巫术师》带给人们无穷的神秘诱惑。这与福尔斯的生活环境,他对大自然的酷爱及其所受到的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福尔斯小说《巫术师》中蕴含的神秘意蕴可见一斑。

关键词: 《巫术师》    迷宫    康奇斯    意象    神秘性

约翰·罗伯特·福尔斯(John Robert Fowles,1926—2005)是二战后英国最不能被忽视的小说家之一。他虽被冠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称号,其作品却并不晦涩难懂,反而引人入胜,所以爱琳·沃伯顿(Eileen Warburton)称他为“二十世纪后期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福尔斯并非一个多产的作家,先后出版了《收藏家》(The Collector,1963),《巫术师》(The Magus,1965),《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1969)等长篇小说、诗集、短篇小说集和数篇非虚构作品。《巫术师》实际上是他最早写就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几经修改,直到1965年出版,历时15年之久。福尔斯曾说过“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虽然历经15年的几易其稿,我仍然觉得它不够完美。”单就书名,他就做了诸多考虑,“迷宫”(The Maze)和“上帝的游戏”(The Godgame)都在选择范围内,无论哪个书名,都被福尔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等待着后人为其“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情境设置之神秘“迷宫”

《巫术师》以小说家本人的一次真实的希腊之旅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尼古拉斯在历经“上帝的游戏”之后,抛弃旧我,实现自我的历程。希腊的神秘、自由特质对福尔斯的诱惑力在尼古拉斯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福尔斯曾经考虑用“迷宫”作为书名,因为“迷宫”是这部小说的主要特点。著名的迷宫作家博尔赫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总是感到迷惑,感到茫然,所以迷宫是正确的象征。至少对我来讲,它们不是文学手法或圈套……它们是我命运的一部分,是我感受和生活的方式,并不是我选择了它们。”①在他看来,迷宫绝不仅仅是与现实无关的经验领域,而是人们在现实中能随时感受到的“命运的一部分”。油腻腻的伦敦大街,促使尼古拉斯追寻着心灵的那片净土——魂牵梦萦的希腊。将要启程去希腊的那一刻,尼古拉斯迫不及待地喊道:“我需要一种新的神秘。”到达希腊后,也正是在这种神秘力量的吸引下,他开始了迷宫的旅行,寻找着自我。对尼古拉斯来说,“迷宫”的存在也是他命运的一部分,是为他的内心走向自我的旅程服务的。

《巫术师》中,“迷宫”是一种和心智的历险有关的秘密仪式,是死亡与新生的象征。尼古拉斯逃离浮华的伦敦,初入小岛时,极大的心理落差和身体的不适,使他陷入绝望的境地,甚至一度想到了死。可就在他试图自杀的那一刻,正是那远方传来的冥冥之音拯救了他:“但是此刻歌声似乎非常神秘,是孤寂和痛苦的心声,相形之下,我自己的孤寂和痛苦显得渺小、荒唐。”②随即,康奇斯把主人公带入了神秘的迷宫——假面游戏中,尼古拉斯在历经各种欲望、迷茫、矛盾和选择之后,逐步成长起来,走向自我的实现。至于福尔斯为何要为他的主人公建造这样一个迷宫,残雪的答案用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了:“人之所以要建造迷宫,是因为死神在屁股后头的追击使他逐渐明白了难逃法网,到后来人便于绝望中产生了用死亡来做游戏、以丰富那漫漫的黑夜的时光的办法。真正的死神越迫近,游戏就越精彩。人以他的大无畏的精神,也用他的身体,壮烈地展现了生之奥秘。”在这个迷宫中,尼古拉斯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死抉择,正是这种刺激使得他以更大的勇气来面对接下来的一切,从而最终走向了生的彼岸。

在这个充满各种美好和诱惑的迷宫中,也不乏一些惊险、不测和神秘,正是这样一种模棱两可、矛盾重重的情境使得主人公更加欲罢不能地沉迷其中。也只有在这样神秘莫测和充满各种不安定因素的迷宫中,尼古拉斯才有了去探寻的渴望,才能在这种渴望中成长起来。小说中,尼古拉斯对康奇斯虚虚实实的存在感到迷惑,所以才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去接近他,在挖掘他的内心的同时也发现了真实的自我。小说中,对神秘的探寻是尼古拉斯走向自我的舵手,而迷宫则是载着主人公的内心走向自我的旅程的船帆。福尔斯说到:“神秘性或不可知性就是能量的源泉。”神秘性是迷宫最大的特点,也是尼古拉斯能够经得住种种考验的动力,是他由死而生的长途跋涉,更是他不可逃脱的命运。当尼古拉斯终于走出这个神秘的迷宫之时,也正是他实现自我之时。

二、人物设置之神秘莫测的康奇斯

小说的神秘性还表现在康奇斯这个人物身上。福尔斯在《巫术师》中塑造了一个自我身份不确定、神秘莫测的人物康奇斯——一个魔法师式的人物,他像《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一样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谜。小说中,在尼古拉斯踏上希腊之旅之前,就和曾经在此任教的教师米特福德交谈过,米特福德含糊其词地告诉尼古拉斯康奇斯的存在:“只有一个也许你会说不笨,但我以为你不会与他见面”。到达小岛后,他从岛上居民处听闻了康奇斯的种种事迹,他们对康奇斯的评价几乎是毁誉参半。当尼古拉斯与康奇斯第一次见面时,尼古拉斯眼中的康奇斯更是透着一股神秘:“我偷眼看他,他显然是个难得一笑的人。他的脸好像老是戴着面具,毫无表情……他那猿一样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似乎他是在为一只鸟施催眠术。”③他的动作干脆利索,“像个镇定自若的魔术师。”康奇斯在他心里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神秘烙印:“这人确实有点神秘,不仅年龄让人猜不透,其他的一切也叫人说不清楚。……他似乎在等待什么。从一开始我就有这样的印象:他对我不感兴趣,但他在观察等待。”④

小说中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康奇斯的神秘一览无遗。尼古拉斯对他的唯一感觉也是他由内而外散发着的那种神秘的气息,像一个魔术师,又像高高在上的上帝。那么,康奇斯到底是什么人,他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尼古拉斯充满了疑惑。他觉得他像一只猫头鹰:“附近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猫头鹰的叫声。也许那就是康奇斯,像猫头鹰一样的巫师”。⑤不仅如此,康奇斯还如同一个幽灵般如影随形:“康奇斯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难以逃避。”⑥他是智者还是巫师?是圣人还是恶魔?尼古拉斯的脑海中划满了问号。小说的神秘色彩也因这个人物的存在而更加凸显。离开希腊后,谜一样的康奇斯仍然萦绕在尼古拉斯的脑际,他找到保存战争罪行档案的部门打听这个人,对方却告诉他从未听说过这个人。接着他访问了法国大使馆,原来康奇斯并没有在巴黎大学担任过任何职务,而且也没有在法国的其他大学任过职。他不是法国的注册医师,他从未用法文发表过任何文章。康奇斯身上存在诸多的矛盾和悖论是作家对于当代小说家地位的质疑,是对小说家在文本中地位下降的焦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康奇斯神秘莫测的身份则成为当代小说家在文本中模棱两可的地位的隐喻。

三、神秘氛围之意象运用

小说中大量运用的意象和事物,也大大增加了其神秘性。文中多次提到巫术、通灵、鬼魂与催眠。在尼古拉斯眼中,康奇斯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又像一个幽灵。康奇斯为尼古拉斯预备的房间里放着一本自称是确有其事的鬼怪故事集,他反复告诉尼古拉斯,他能够通灵。而朱莉正是以鬼魂——康奇斯叙述中的未婚妻莉莉的身份出现的:“她的头发,她的外形,她笔直的站立姿势,一切都是四十年前的样式”,而且“像一副风俗画——神秘”。尼古拉斯感到困惑,他已分不清楚那个站在他面前的倩影到底是人是鬼?再加上之前在他菜园里见到的普利阿普斯的雕像,名为赫尔墨斯的送信人和被称为玛丽亚的女仆,这一切的一切在尼古拉斯的脑海中翻腾,以至于让他“产生了一种进入神话境界的最奇异感觉”。卡莱尔说:“神话的本质,是承认自然的神圣性,是人同周围的明显在起作用但神秘而无形的力量的真诚交流”。⑦从这个观点来看,这些仿佛进入神话境界的意象描写更加渲染了小说的神秘氛围,就像尼古拉斯自己感觉到的那样:“完全不是一种文字可以描绘的感觉,而是一种极其神秘而具体的兴奋感觉,是一种觉得什么都仍然可能发生的感觉。”⑧

此外,小说中还多次提到一些在西方极具代表性的神秘事物:塔罗牌、猫头鹰、蝙蝠、曼荼罗、玫瑰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塔罗牌的象征。塔罗牌是隶属于西方神秘学范畴的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它的占卜原理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来解释,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就是原始意象。于是就有学者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对《巫术师》中的人物进行了原型分析:认为尼古拉斯对应的是塔罗牌中的愚者;康奇斯对应的是魔术师;莉莉对应的是女祭司。不管这种阐释是否合理,但从中我们仍可以窥见小说中弥漫的神秘气息。其次是猫头鹰的多次出现。在英国,传说中猫头鹰是巫师的宠物,是名副其实的“邮递员”。小说中,尼古拉斯多次把康奇斯想象成猫头鹰,说他是“猫头鹰一样的巫师”,就连看到的跳蛛也跟“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令人毛骨悚然。巫师的神秘通过猫头鹰这一意向传达出来,更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四、福尔斯神秘气质之源起

除《巫术师》之外,福尔斯的其它几部小说,也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当然,这首先与他本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既保留了其所属大陆的特点,又不甘于从属地位。加之它所处的狭隘地域,经济上必须依靠其它国家的供给,由此导致其人性上略带神秘主义色彩。伦敦享有“雾都”的称号,终年被大雾笼罩,这就更增加了其神秘色彩。同时,英国有着数之不尽的城堡,城堡散发着旧大陆的神秘气息,并且总是与阴森恐怖的气氛相联。欧洲童话中,城堡里不是住着等待王子来拯救的沉睡公主,就是恐怖的巫婆。另外,恐怖小说以及哥特式小说也总是以古堡为背景。长期的文化积淀,无形中赋予了他的人们一种神秘情怀。福尔斯生于斯,长于斯,潜移默化中也带有一股神秘气息,以至于他的小说中极具浓郁的神秘色彩。

其次,便是神秘的大自然的赐予。福尔斯是一个喜欢沉思冥想的人,英国寄宿学校的野蛮的管理办法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对专制者产生反感,他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来到德文郡后,他马上对美丽且神秘的大自然产生了兴趣,并激发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他把大自然称为他的“小说的基调”,曾经“是一个相当贪婪的猎手和蝴蝶收藏家。”福尔斯自己也说过:“事实上,在我心中有三个故乡:生我养我的英格兰(而不是不列颠),法国和希腊。我对他们的爱更多是因为那里的田园乡土气息和“自然历史”,而不是繁华的城市和面积广阔的城镇。”鲁道夫·奥托在论神秘之产生时说,尽管神秘本身不是来自感觉材料和经验材料,但它“的确是在关于自然界的感觉材料和经验材料中形成的”,并且这些自然界的材料是“神秘经验得以激活的诱因、刺激与机缘”。⑨如此来说,福尔斯小说中弥漫的神秘气息是与他对大自然的偏爱有很大关系的。

最后,欧洲很多文学作品所沿袭下来的神秘传统也给予福尔斯很多启示。古希腊神话的玄妙世界,莎士比亚戏剧神秘意蕴的营造,唯美主义对神秘的无穷探讨等共同构成了欧洲文学的神秘传统。对此,有学者认为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与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存在一定的互文关系,前者的人物关系和神秘氛围与后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福尔斯的神秘并非空穴来风,不仅受到本国长期文化心理积淀的影响,也承袭了欧洲的神秘文化传统,再加上神秘大自然的无穷馈赠,种种因素共同塑造了博尔赫斯式的“迷宫”,充满了神秘诱惑。

不管是哪方面因素的影响,福尔斯小说中存在的神秘性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一些带有极大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令人捉摸不透的萨拉,《巫术师》中模棱两可的康奇斯等,这些都为他的小说增色不少,也为整个文学画廊中的人物塑造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注释:

①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八十忆旧.作家出版社,2004:51.

②③④⑤⑥福尔斯.巫术师.上海译文出版让,第64、88、96、453、488页.

⑦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演讲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181.

⑧福尔斯.巫术师.上海译文出版让,第189页.

⑨鲁道夫·奥托.论“神圣”:对神圣观念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与理性之关系的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36.

参考文献:

[1]侯维瑞,张和龙.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J].国外文学,1998(4).

[2]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家华.神秘的巫术师——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巫术师》[J].文化研究,2009(4).

[4]王忠祥,聂荣臻主编.外国文学史[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温丽姿.超级意象:博尔赫斯的迷宫情结[J].南方文坛,2012(4):78-82.

[6]尤红娟.迷宫意识与生存困境——解读博尔赫斯小说《永生》[J].小说评论2009(S1):201-204.

[7]张中载.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迷宫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走迷宫
大迷宫
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