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疏离”视阈下女性意识的书写

2015-02-05 06:39曹龙钰
文教资料 2014年31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

曹龙钰

摘   要: 由中国先锋戏剧代表人物刁亦男导演,并获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还未上映即引发了全社会的震动。导演十年磨一剑的倾情力作随着影片的上映,其火爆程度持也持续升温。影片在关注社会事件的基础上展现了背后深不可测的情感纠葛。本文将以女性主义叙事手法审视该片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女性的失语与反拨,从桂纶镁所扮演的吴志贞的视角出发,徐徐拉开阐释女性在现代化生活中思想情状的大幕。

关键词: 激情的疏离    女性意识    白日焰火

前言

如果说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成熟是其自滥觞以来的第一次高潮的话,那么,女性主义理论的第二次高潮,即大范围地铺展开来,则是与电影理论研究相碰撞,所迸发出的激情的火花。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基,对电影所书写的内容进行批评研究,并分析女性观众观看电影时的思维意识。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电影的整合和划一,这不仅开拓了一个观看电影的新视阈,更让电影的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激情的疏离”①P156是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在其论文和书籍中所渗透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归纳,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在于,在批评分析某一影视文本时,应当以第三者的角度,疏离地看待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表面镜像下所蕴含的丰富女性意识。以这样的评判规则,既能够剥离父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又可在批评实践过程中规避过度女性主义化而导致的极端女权主义,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角度公正地做出评价。从第三者的疏离状态出发,解构影视文本中的女性意识,能够更中立的剖析导演的意图、角色的行为动机以及故事的起承转合等等,还能有效地洞察女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与男性的观看有何不同,这也是“激情的疏离”题中应有之意。

《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一举摘得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不得不说廖凡所塑造的张自立这一人物形象确实是独具匠心,其身上散发出的男人魅力在让观众回味的同时也打动了评委。但笔者却并不想把这部电影文本的中心点聚焦在张自立的身上,而是更倾向于解构吴志贞在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她才是故事的核心,她牵动着案件的发展和走向,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典型化人物。男人们尾随她、窥视她,甚至想要占有她,她引导着男人们的视线。也许,在影片中她看上去仅仅只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人,但她却成为影片跌宕起伏的关键点。本文笔者将以“疏离”的态度,分析《白日焰火》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吴志贞,其女性意识的从属和反拨,并在分析和整合的过程中,研究其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在女性观众群体中的反响和回馈,以求更加全面的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形态学规划。

一、处在从属地位的被窥视对象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历来被认为是男性窥视和意淫的承载者,她们是满足男性幻想的慰藉品,或者,可以更夸张的说,也许女人本身并不存在,但正是在男性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的作用下,女人便产生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生物、心理或经济命运都不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上的形象,正是作为整体的文明导致了这种造物,处于男性和太监之间的中间物,这种造物被描述为女性。只有他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个体的人建造为他者。”②P156这样看来,女性处于从属的地位也就不可避免了。商业电影以女性身体为噱头吸引票房,以一种嘉年华似的狂欢活动展露着女性的身体。“她”在整个过程中成为男性脑海中的“爆米花女神”③即便是情趣高雅、走文艺路线的艺术片,对女性身体美的展示也是毫不吝惜,正面裸露镜头不绝如缕,在男性心中营造了一位活色生香的“维纳斯女神”。“爆米花女神”与“维纳斯女神”不仅给男性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而且也满足了男性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

由桂纶镁扮演的吴志贞一出场便是被几个男人团团围住,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她却是一个只知低头痛苦的娇弱女子。警察、干洗店老板在内的所有男性注视她、劝解她,希冀从她的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既包括警察意图通过其提供的线索使得案情可以有进一步的突破,同时还有干洗店老板对她的色欲幻想。通观全片,吴志贞哭的并不是自己过世的爱人,而是为了掩饰其犯罪的真相,更深层的意味,也许还囊括着她对自己遭受生活重负的不堪人生的扼腕以及对无可奈何、无法回头的未来的无限惆怅。这一切正是她作为一个处在从属地位的女性在所难免的坎坷境遇。抛开观众本身对桂纶镁这位女演员的喜爱,吴志贞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在从属地位的被窥视对象,其影像书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使吴志贞走上不归路开始其不幸人生的始作俑者便是皮氅的所有者。因吴志贞损坏了他的皮氅,他便以赔偿为借口,觊觎她的美色,并多次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忍无可忍的吴志贞终于失手将其打死。一件皮氅,几万元的赔偿,吴志贞所具有的独立女性意识也许能够支撑起她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偿还他人的损失,但却在暴力威胁的裹挟下,以一种更极端、更暴力的方式发泄了出来。不得不说,她是男性主导下的悲剧人物,男性让她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不可回头也无法挽回,也终将注定了其最后的结局。第二,隐匿身份又连环杀人的凶手——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出于对妻子的爱和保护,梁志军主动承担下了吴志贞杀人的恶果,但在后续吴志贞想要甩开他继续好好过生活之后,他发狂了。他跟踪每一个跟吴志贞交往或即将结婚的对象,然后痛下杀手,也许一开始他是吴志贞的守护者,但他逐渐成为了她的禁锢者。吴志贞深陷在梁志军为她设立的牢笼里,不能脱身,她想要反抗,想要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但梁志军怎能轻易放手。吴志贞作为女性成了男性的囊中物,没有自由,只能任人摆布,即便这是一个爱她胜过爱自己的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彰显出,在婚姻生活中,女性往往也是男性的附属品,家庭地位看似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但也许那只是一种假象。第三,在救赎与放逐间拉扯吴志贞的张自立。张自立最初接近吴志贞便是抱有功利心的,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好友解决案情,同时也是希望借助这件事完成男人的重振雄风。吴志贞成了他满足自我欲望的载体,在拯救和将其推向深渊之间拉扯着她。当然,也许张自立爱她,希望她能够尽早得到法律的公正判罚,但总体上来说吴志贞还是成为了他迈向成功的牺牲品。

吴志贞悲惨的人生境遇由一个男人开启,又由另外一个男人结束,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她才能细细品味。深陷男性圈套和计谋中的她无力挣扎也无计可施。她逐步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失去了独立的自我女性意识,在男人的股掌之间如无主孤魂般的游荡。她也许试图挣脱牢笼般的生活,却从一个无形的牢笼进入了有形的监狱,这也许才是她最好的归宿。她把最后一点获得自由的希望寄托于张自立的身上,却到最后才发现,这个一心想要重树男性雄风的人并不能完全的拯救她,他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解脱了他,但这也改变不了她作为他从属地位的身份。在男性话语权下失语,女性视角被淹没,最终致使吴志贞的命运具有了悲剧色彩。

二、迫切要求独立的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电影的交相呼应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而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也发生于这一时期。1970年代,第一届世界选美小姐大赛引发了女性主义者的不满,她们认为选美完全是一场男人愚弄女性及女性身体的低劣手段。格莱德希尔曾经说过:“一旦被压迫群体开始意识到它所受到的文化和政治压迫,一旦这个群体认识到自己的形象成为压迫的神话和刻板印象——就妇女的情况而言,这指的是仅仅表达男性幻想的女性形象——那么这个群体关注的问题就成为揭露这类形象的压迫,以现实性和真相替代它们的虚假、谎言和逃避现实者的幻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女性意识迟到会有觉醒的一天,一旦觉醒,她们也定不会善罢甘休。女性主义者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的崛起和发展是对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男性社会的最正面的反馈。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或激进、或柔和——来回应着男权时代。女性主义作为一股力量不断积累和迸发出来,独立的女性意识也势如破竹。

《白日焰火》中吴志贞这一女性形象虽受尽压迫和凌辱,在男人设立的游戏规则里被非公平地对待,在万般无奈之下,她也有一股摆脱男性掌控,获得身体和灵魂自由的渴求和夙愿。表面柔弱身体之下隐匿着一只充满活力的猛兽,当她失手打死皮氅所有者的时候,是开始其寻求女性解放、树立女性独立意识的第一步。杀人是不对的,但被杀之人却仗着自己财大气粗便向吴志贞伸出了恶魔之手,多次非礼之后,被杀也是意料之中,吴志贞积蓄起来的愤恨以一种炸弹式的摧毁威力发泄了出来,不管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还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她骨子里迫切要求结束这个男人对她的威胁和禁锢,她可以接受过错之后的承担,但无法原谅对其女性身体和女性尊严的践踏。吴志贞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独立和进步。梁志军作为深爱妻子和爱护妻子的男人,愿意为妻子所犯下的罪行待之负责,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黑锅背起来了,而吴志贞开始膨胀的女性意识把他玩弄在了自己的手中。从想抛弃丈夫到开始找新人结婚,从慢慢冷淡丈夫到设局使得丈夫被警察追逃,吴志贞为了自己的解脱,不惜牺牲这个曾为护她而甘愿“被死亡”的丈夫。女性欲望地迫切要求独立,使得她为了摆脱男人的掌控而不择手段,这一切可以说都是被男人逼得,但可以想见的是,女性欲望的苏醒和崛起,乃至后期的不断发展和膨胀,有助于女性在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维护,把男人视如无睹或不屑一顾,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走向。遇到张自立不知是吴志贞的幸事还是倒霉事,她试图以身相许来维持暂时的平静,但暴风雨还是会来的,这个她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覆灭了,他亲手将她送进了监狱,但表面的输赢不代表什么,因为监狱也许是吴志贞女性意识凸显后自我的选择,张自立只不过是推了她一把。女性的独立意识不仅仅是身体的独立,更是思想和灵魂的独立,仅有身体的自由是不够的,女性迫切寻求一种可以彻底释放自我的方式方法。吴志贞所想要得到的也许并不仅仅是肉体的一时解脱,她需要长久的心灵上的平静,杀人是她最不想也最不愿做的事情,她只是被逼到了绝路不得已而为之。独立的女性意识使她明白,逃避责任和规避法律是不行的,因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膨胀让她懂得女性自身的价值之所在。

吴志贞在影片中让所有的男人都围着她转,她才是叙事的核心,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她也不过是个叙事上的陪体,但是不能磨灭的是影片对其女性独立意识的书写。独立的女性意识不仅仅需要被展现,更需要被颂扬,女性同胞需要这样的精神内核以宽慰自己,也要突破父权意识对女性的压迫。在打破男性禁锢之后的,是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和自我意识与尊严的回归。当代女性需要这样的女性意识,这样才能在父权统治的语境下独立思考和生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最终的监狱锁住的仅仅只是吴志贞的肉体,表层的现象掩盖不住深层的精神哲学内涵:女性的独立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与实践构建起属于具有女性特质的乌托邦世界。

结语

焰火只有在黑夜的天空才能绽放得最为美丽动人,但是这种在黑暗中的美就像女性被父权压制一样,再漂亮、再美妙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一件附属品,片刻的辉煌之后,也就香消玉殒了。所以,哪怕在白日只能听得到响声而看不见焰火的曼妙,也要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天空之上,这正如不断觉醒的女性意识,在挑战男性权威的路途之上,不愿做其黑夜的观赏品和被窥视的对象,要暴露在广天华日之下,勇敢地自由地搏击命运所给予的束缚,也许路途坎坷而遥遥不可及,但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展现了出来。吴志贞是一次女性意识和欲望养成的实践,不管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她终究展现的是女性意识的厚积薄发。

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在分析压迫与反抗之间,获得某种隐形的力量,以达到显性的女性意识的独立。“激情的疏离”为我们提供一种研究女性意识、女性存在等等的角度和方法,让我们可以以一种第三人称的态度,公平公正地看待女性在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的身份。女性主义叙事学与电影的融合让我们行之有效地梳理和归纳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让这个父权话语作为主导的社会语境开始重视女性地位的攀升和改变。女性主义叙事学维度的研究与电影的整合和划一这才是刚刚开始,第一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浪潮出现,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会停止,而其中的“激情的疏离”这一分析与讨论的思路给了我们后世电影学研究者不容小觑的经验,未来时空的完美交融还将会引导我们不断探索和发现女性主义在电影文本中的奥秘。

注释:

①[英]劳拉·穆尔维.钟仁译.恋物与好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②[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③秦喜清.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