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福雪地飞兵

2015-02-05 06:24
新长征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义游击小分队

李学福雪地飞兵

雪地游击,我们有特长。

穿踏板,扶长杆,不用喂草粮。

登高岭,走洼甸,步履比马快。

赶走日本强盗者,功垂霄壤。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完达山东麓,乌苏里江畔,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的《雪地游击》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永不消逝的滑雪小分队的战斗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后来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军长的李学福。当年,他带领的这支战斗在北满边疆地区的滑雪小分队行动迅捷,神出鬼没,日本鬼子千方百计要消灭他,可是“剿”又“剿”不到,追又追不上。这支“飞行”小部队白天在百里以外,半夜就能摸到敌人的碉堡跟前贴标语、打冷枪,闹得鬼子日夜不安,大伤脑筋。李学福带领小分队成员雪地飞兵、奇袭敌寇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颂。

李学福原名李学万,又名李葆满,1902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山菜沟老虎山屯的一个朝鲜族家庭。12岁时,父亲病故后举家迁居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大佳河,不久又搬到三义屯。他在三义屯有了能够上学的机会,可不久,他又因母亲病故、家庭生活困难辍学种地。李学福青年时是一个有血性、肯为穷苦人办事、替穷人说公道话的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朝鲜族和汉族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推为三义屯的屯长。

在任三义屯屯长期间,李学福积极联络当地人士投身抗日活动,做了很多革命工作,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特委派徐凤山、崔石泉等人到饶河县三义屯一带秘密发展党组织,宣传武装抗日。李学福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成立“三义反日会”,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他积极组织捐募钱款,收买枪械,并成立了饶河县反日游击队。1934年1月,游击队与高玉山“抗日救国军”联合攻打虎林县城时遇到敌军强力阻挠,队长金文亨等多人伤亡,高玉山率部渡江东去苏联,游击队一时士气低落。在这危急的时刻,李学福临危受命接任队长,他鼓励大家说:“我们不能因一战不利而灰心丧气。”此后,李学福四处奔走,广募兵源,征集军用物资、枪支弹药,设伏击打击日伪军。1934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李学福任军需长,后又任大队长。

当时,活跃在深山密林中的这支抗日队伍成了日伪军的眼中钉。日寇曾多次在夏秋之际对这支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但均遭失败。他们又妄想利用大雪封山的机会,全歼游击队。当时,中共吉东省委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指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坚持抗日斗争,开辟乌苏里江流域游击区。”1934年的那个冬天,雪下得特别大,饶河一带大雪覆盖了无边的山野,从而给抗日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敌人的气焰很猖狂,不仅有骑兵、平地也有爬犁队,他们正张开一张大网,打算奋力“围剿”抗日队伍。而当时饶河抗日游击大队的战士们只能靠两条腿与敌人周旋,打起仗来不能迅速脱离敌人,有几次差点吃了大亏,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将士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穷凶极恶的敌人。当时,一些反日山林队中的成员跟当地猎人学会了用滑雪板滑雪,他们脚踏滑雪板,可以在林海雪原之中滑动,速度极快。如果战士们能够学会滑雪的话,不仅可以迅速摆脱敌人的追赶,而且随时都可以打击敌人。为了适应气候和战争形势的需要,粉碎敌人“围剿”抗联的阴谋,大队长李学福决定建立一支快速机动的滑雪小分队,这支小分队当时人称“板子队”,队员们自力更生,做了80副滑雪板,又从战士中选出80名身强力壮的队员,饶河县大叶子沟两公里多长的沟趟子,就成了滑雪训练场。开始,战士们穿上踏雪板就失去了平衡,有的摔得仰面朝天,有的摔得头拱地,还有的一路翻滚就滚下了山坡,有的队员甚至由于速度太快重重地撞到了树上。面对这些困难,李学福鼓励大家:“为了打鬼子,我们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战士们在李学福的鼓励下没有气馁,经过苦练,小分队的战士们终于能够随心所欲地在大雪之上、密林之中快速滑行,他们不但能滑行,而且学会了在滑行中射击,只要队长李学福一声令下,战士们就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速向目标进发,一转眼就滑出去很远,尤其在暴风雪之中,战士们仿佛在腾云驾雾一般。掌握了这项技能,战士们如同插上了翅膀,可以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自由穿梭,再大的风雪也阻止不了英勇的战士们了。小分队借助这一优势,随时出击敌人,捣毁敌人据点,有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就“飞”到敌人据点,给他们来个偷袭,然后再迅速地消失踪影。这支滑雪小分队的战士们自如地穿行于林海雪原之中,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雪地飞兵。

11月中旬,日伪兵分几路,以暴马顶子为主要目标进行冬季“大讨伐”。敌人以伪军为主力,日军在后增援,虎视眈眈地不断向游击根据地进犯。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学福没有采取死守暴马顶子游击根据地与众敌硬拼的方法,而是领导游击队一方面依靠群众建立侦探网和交通网,充分准备给养;另一方面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进行隐蔽的活动,要求战士们充分发挥滑雪小分队的优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方法,避实就虚,采用奇袭、扰乱、截击和夜袭的方法,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敌人进行出其不意的有力攻击。

滑雪小分队的战士们憋足了劲儿,做好了一切准备,打算狠狠地打击敌人的进犯。他们充分发挥灵活、迅捷的优势,有时在屯子中出现,故意露出马脚,让敌人发现他们的踪影,把敌人引诱到他们的包围圈而歼之。小分队行动得那叫一个快呀,敌人刚想追赶,只见一溜雪烟,人就没了踪影。有时战士们还故意把队伍分散几伙,漫山遍野地“飞”来“飞”去,敌人被搞得晕头转向,东追一下,西打一下,不知道游击队到底有多少人,搞得敌人进退两难,有力无处使。把敌人弄晕后,小分队就趁敌人疲惫的好机会,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埋伏,专等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对敌军进行突袭,将敌军杀个措手不及。等敌军反应过来,气急败坏地前来追赶时,雪地飞兵们又一溜烟儿消失了踪影。

敌人在一个半月的“大讨伐”当中,除了占领暴马顶子游击根据地外一无所得,而游击队却击毙了20余个敌人,缴获了几十支步枪。敌人不甘心失败,又于1935年1月15日从佳木斯等地调来800多名日军步骑兵,妄图消灭我游击队。李学福得到这一情报之后,立即把游击队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在李学福的指挥下,敌人被引诱进埋伏圈后,滑雪队首当其冲,犹如利箭般迅猛飞出,杀得敌人惊慌失措,顿时乱作一团,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这次战斗中,游击队毙伤敌军百余人,当时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天寒地冻,被打得晕头晕脑、四散奔逃的敌人彻底乱了阵脚,很多都在山里冻死、饿死了。2月10日,李学福率领80余名队员又夜袭了暴马顶子,收复了暴马顶子游击根据地,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冬季讨伐”计划。

1935年9月初,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饶河反日游击大队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李学福被任命为团长。后来,第4团扩编为第4军第2师,后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李学福任第7军第2师师长。1师和2师合并组成新编第1师后,李学福又任新编第1师师长。1938年1月,整编东北抗联第7军后,李学福当选为第7军军长和第7军党委执行委员会常委。不久,李学福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战斗,身患重病不幸病逝,病逝的时候年仅37岁。

几十年转眼过去,可李学福带领的那些在莽莽雪野中往来如飞、令敌人闻之胆寒的雪地飞兵,那些在外敌侵我国土、破我家园的日子里血洒疆土、奋勇杀敌的勇士们,将永远与青山同在,与绿水长流。

猜你喜欢
三义游击小分队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含蓄三义
山东三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义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劳动小分队,出发!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三义庙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