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地铁这3件事你一定想知道

2015-02-06 09:04本刊
福建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上岗票价车门

眼看福州地铁1号线建设进入倒计时,关于列车司机、票价、列车车体等细节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小编就带大家先熟悉熟悉。

司机,驾驶满5000公里才能上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驾驶列车的地铁司机自然备受关注。小编了解到,这群司机,跟普通的司机不太一样呢。

首先,地铁司机是没有方向盘的。地铁在狭长的地下隧道中行驶,司机只需操纵往前、往后两个方向,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

地铁运行过程中,要求司机把看到的每个信息都用手指到,用嘴说到,也就是“手指口呼”,这些并不是要反馈给后台调度中心,完全就是司机的“自言自语”。这种做法其实是借鉴其他城市成熟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司机对每一项指令进行二次确认,以确保任何一个操作都万无一失。

与火车不同,正常运行期间,一列地铁列车上只有司机一名工作人员,也就是说,这列车在行进中,所有的事务都需要司机一人来操作和应对。加上地铁站间距较短,一般两分钟就停靠一站,而每站停靠时间大约只有30秒,所以司机一路上基本是没有时间休息的。

不过,为了更好度过磨合期,福州地铁在试运行期间将有两名司机上岗。其中一人在驾驶,另一位则站在一旁,两人都会不断重复相关口令。这是试运营初期,福州地铁特意上的“双保险”。

地铁车身长,车门又多,而车进站一停靠,就能完全与站台上的安全门精确地重合,这全凭司机的经验和感觉。

“门对门的误差最大允许正负50厘米,经过长期训练,我们的误差现在都能在30厘米以内,我们都有信心正式上岗后做得更好。”准司机林洛说,最后几米的驾驶最能体现司机的技术,将安全门和车门对准的操作也是练得最多的项目之一。如果两个门不能对准,车门是打不开的。

除了精确停车,平稳驾驶也是司机的基本功之一。在疾驰如风的列车上,要做到杯子的水不洒出来,才算是平稳驾驶。这听起来怎么那么熟悉?好像《头文字D》中,拓海他爸就是这样训练拓海的吧?

“光有这些还不够,每位地铁驾驶员还必须驾驶满5000公里才能上岗。”乘务室主任李启斌说,这些学员虽然在广州和上海进行了学习和实训,但他们要取得职业资格上岗证,还要经过安全教育、岗前理论培训等几道关,也就是说,来到地铁车辆段后,还要再“精加工”半年到一年,才能真正驾驶列车。

“高峰期车上乘客约有2000人,而司机要兼顾到方方面面,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李启斌说,车辆到站后,司机需要向后瞭望,确认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没有异样,避免车门夹到人。随后乘客上下车,遇到客流量比较大的高峰期,为了安全,司机会手动操控,辅助开、关门,给乘客再上一把安全锁。

如果这些都吸引不了你,那么下面这点一定可以。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这批福州地铁司机,清一色都是不到25岁的帅!小!伙!想想就让人好期待呢。

票价,经过听证才能确定

据说,地铁营运后,福州市区到金山从半小时缩短到十来分钟,即便到长乐机场也就半小时。而且,福州地铁1号线建成后,泉州、厦门等地市民搭乘福厦高铁动车到达福州火车南站后,可实现不用出站而直接下到地下候车室换乘地铁进入福州市区,到市中心的东街口只需20多分钟,比现在至少节省20分钟。

更重要的是,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为10分钟以下,高峰时段每5分钟就开出一班,将大大缓解路面交通压力。

问题来了,票价多少?

目前,北京地铁是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6~12公里每人次4元,12~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上海则实行按里程计价的多级票价,0~6公里3元,6公里之后每10公里增加1元。

深圳采取的票价方案是:最低票价2元,每搭乘超过4个车站加1元。

那么福州呢?

现在,福州地铁的票价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一种方案是倾向于全线票价两元制。但这只是初步方案,还需要经过听证才能最终确定票价。

福龙号,外观有不少福州元素

2015年4月,首列福州地铁1号线列车进行上线调试。值得关注的是,这趟地铁车身外观含有不少福州元素。

在外形上,设计人员巧妙地将福州市树融入其中,车头曲线便是一株榕树的轮廓。车身则有红色的波浪形色带,这一灵感源于闽江的水波。列车开动时,这些色带会随之而动,如波浪荡漾,非常漂亮。

福州1号线地铁列车每列设坐席256个,定员1460人,超员载客2062人,设计时速80公里,车辆寿命可达30年。目前,28列168辆福州地铁1号线“福龙号”B型地铁车辆正在北车泉州公司组装。

猜你喜欢
上岗票价车门
车门关闭过程的流场分析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变换思路难变易
巧算票价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父母持证上岗不现实 补上育儿课刻不容缓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
别克君威车门自动落锁
荣威350车右前车门异响

福建人2015年7期

福建人的其它文章
数字
商讯
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