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动力探析——基于西方国际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2015-02-06 16:38赵丹
法制博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的动力探析——基于西方国际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赵丹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是什么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动力是什么,西方主流国际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动力有什么不同。

关键词:全球化动力;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A811

首先,提到全球化,我们应首先明确“全球化”这一词的由来,关于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43年,罗斯福的特使温德尔.威尔基在其著作《一个世界》中提及全球化的概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电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才成为常见词;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全球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奥多尔·拉维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在《哈弗商报》上发表题为《谈市场的全球化》一文,用全球化这一概念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

全球化的动力,关于这一方面,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从以蒸汽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电气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仍在持续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都会带来各种交通、通讯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火车,这使得全国各地的交往开始摆脱了人力,使人们的出行和交往更加方便,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的发明使得全球各地的交往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使得人们的交往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在《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将跨国公司定义为:“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及其在国外分支机构组成的股份制或非股份制企业”从这一个简单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跨国公司一定包括两个部分:国内和国外。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在世界范围内设置子公司,这样跨国公司生产的环节其实就无形的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从世界各地的原料到加工到成型、售出在世界各地展开将世界各地紧密的联系了起来。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的发展将各国的人力、资本等生产资料爷紧密的结合起来。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第三点是关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通,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使得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通就自然而然的将世界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派则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动力是资本扩张,目的是通过剥削剩余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认为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冲动完全由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决定。“资本是集体的产物,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动员起来。由此可见,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这里的“社会”,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之内,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列宁也曾指出:“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他们只会把资本输到国外去,输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在这些落后的国家里,利润通常都是很高的。”显然,全球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时同步的,西方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这主导作用。对此历史唯物主义从来都是正视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紧紧抓住了资本与市场的作用,才最早指出了世界的整体关联性不断加强这一全球化趋势的特点。

首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方学派还是马克思主义学派都承认的一点:经济推动了全球化。但是从内容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无论是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发展还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普及都是从西方出发点的,都是以西方为主导的,并且掩盖了早期经济扩张下的暴行,如:黑奴贸易、贸易战争以及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他们认为全球化是在西方的主导之下进行的,全球化是西方寻求更多权力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全球化开始的本质,全球化自始至终都充斥着“不等价交换”。全球化是西方资本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利益。

[参考文献]

[1]刘从德,戴轶等.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2.

[2]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社出版社,2001.

[3]罗天虹.全球化是西方化吗?[J].教学与研究,2000(4).

[4]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M].北京:社会科学文社出版社,2007.

[5]郭跃华,张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全球化[J].社会科学家,2009(1).

[6]王俊华,徐莉.全球化概念及历史进程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恩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