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德想象的经济伦理学

2015-02-07 04:44乔安妮齐佑拉JoanneCiulla
伦理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欲求伦理学伦理

乔安妮.B.齐佑拉(Joanne B.Ciulla)

如果伦理学呈现为现成的黑白两色,那么经济伦理学就会是一个枯燥的学科。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未足够幸运到具有如此简单的伦理鉴赏力。我们无法摆脱设计师般的伦理学,装饰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或者呈现为似是而非的灰色,或者呈现为充斥着大量相互矛盾的主张和相互冲突的义务的混杂色调。灰色是认真思考的人在最初面对伦理难题时经常看到的颜色。而且,灰色的难题很少能找到纯白的解决方案。有时我们并不能确信我们做了道德上正确的事情。因此,经济伦理学所包含的远不止是培养对清晰的可选方案“直接说不”或“直接说是”的能力,它还包括发现、预见、面对和构想道德难题(其中不乏真正的两难境地),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埃兹拉·鲍恩(Ezra Bowen)所说的文化的或者公民的素养和伦理素养(literacy),或者有效地使用道德语言的能力。②但重要的不是素养是什么,而是素养能做什么。通过开启其他可能的经济的和道德的世界,素养激发了想象力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观察方法。传统得到评估和再度应用,道德语言交织于语境(context)和处境(situation)之中并切实地改变了后者。经济伦理学不应仅仅在商业教育的书中加上一章——而应是对整本书的重写。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提升道德意识或是培养顺从的职员——我们还能够发展学生的道德想象力。通过探究经济生活中道德灰色地带,激励学生用他们的创造力和技术能力来创造可行多彩的解决方案。

伦理行为可被视为包含规范性的和创造性的功能。规范性的一面是说:“不伤害”或者“你不可……”或者“你应当总是做某事”(例如,总是说实话)或者“促进善”。它是明确的并试图为人的行为设定一些界限。创造性的一面涉及的是:在给定实际约束的情况下,创造出符合道德规范的方法。一名学生曾问我:“合乎伦理地行事是否意味着:如果我在一家银行的贷款部门工作,有一个穷人没能偿还他的房屋抵押贷款,我就不应该取消他对这房屋的赎回权,因为如果取消了,这个穷人就会被赶到街上?可是你不能如此运营一家银行。”一些人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取消这个穷人的赎回权,另一些人则试图想出创造性的融资,而只有很少的人会发明出一套人道地处理此类难题的制度。教师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作出哪一种反应?”道德承诺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些要求我们不怕麻烦地让世界变得更好。这需要想象力、远见、成熟度和技术能力。在向本科生教授经济伦理学时,一般要求更侧重伦理学的规范性一面,而教授成年人则要求更多地侧重创造性一面。伦理学的学习应该引导他们思考经营上新的可能性。就这一点来说,经济伦理学课程与领导力课程和创新课程之间存在重叠领域。

现实世界的优势

如评论家G.K.切斯特顿(G.K.Chesterton③)在他有关伦理学与想象力的文章中指出,商人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

当商人指责他的办公室小伙计理想主义时,通常会说些诸如此类的话:“啊,是的,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会有些抽象的理想和空中楼阁般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到了中年,这些东西像云彩一样破碎,他会转而相信权术政治,运用些自己的手腕,与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相处。”④

当进入商学院,你最先听到的事情之一都是关于所谓“现实世界”的。这个“现实世界”包括具体的经验性的事情、当前的商业惯例、市场规则、黑体字法⑤和统计资料。它指示着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些进入商学院的学生沉迷于这个世界,他们希望生活其中而不希望它有任何根本性的改变。这个世界带有确定性和许诺的意味,对于那些以双脚扎根于此而自豪的人具有吸引力。现实世界既不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与道德无关的,它不排除道德——它只是难以与道德融洽相处。⑥

出于对“现实世界”的这种敬畏之心,对经济伦理学最具毁灭性的指责就是说它不切实际。在此需要批判性地思考有关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的种种假设。正如切斯特顿(Chesterton)在其文章中指出的那样,他从未放弃自己孩子般的理想,但他确实放弃了对于权术政治的孩子般的信仰。如果你不首先迫使商学院的学生在市场规则这类事情上面对他们的孩子般的信仰,你就无法教授他们伦理学。这也许听起来有点刺耳,但正如任何教授过商学院学生的人所知道的,如果你去教室的时候不准备一些非常好的理由和反例来说明为什么仅仅市场本身并不能成为惩罚和调节人们行为的充分力量,你将很难让他们欣赏康德所说的话。我并不是说学生必须拒绝所有他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恰恰相反。我是说他们必须降低对这些假定的确定性的热情。一个人在能够创造性地思考之前必须学会批判性地思考。

道德语言

商学院学生对正确和错误有基本的理解,并且都大致承认诚实的种种优点。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概念或语言工具,却无法在商业环境和特定组织机构的文化中掌握它们。如果我们认为思想由语言呈现且语言嵌入在共享的生活形式之中,那么可以非常有意义地说,经验可以丰富我们的概念(例如“诚实”的概念),尽管概念本身保持不变。⑦根据这个语言理论,理解不能被简化为定义,理解通过经验而得以扩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对道德概念的使用建基于一种不断多样化的能力之中,这种能力是在参与到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当中形成的。⑧理解新的文化或新的共同体的实践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有能力解决自己私人生活中伦理难题的人,并不必然擅长解决公司生活中的伦理难题。伦理素养和文化素养是终身性的事业。对道德语言的掌握不仅向我们揭示新的可能世界,而且还允许我们创造出它们。

童话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想象力并不必然导致幻想(fantasy),但幻想能够激发想象力。案例研究课是关于现实处境(situation)的,但仍然能够以促进学生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方式来教授。唯一的限制是这些解决方案要具有可行性。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解决方法在两个清晰且可充分论述的假设之间发挥作用。第一个是批判性的:不能因为商业是某种方式,就认为商业必然是那样一种方式。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像切斯特顿笔下的办公室小伙计那样,听到经理们用自认为商业上的审慎惯例来训斥:“如果它没坏,就别修它”。这句话象征着竞争上和道德上的平庸,其理念是:不到迫不得已,不去正视问题的存在。因此,只有在日本人制造轿车之后,我们才对制造更好的轿车感到担忧;只有在我们被判欺诈罪之后,我们才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感到忧虑。

第二个假设借用自康德,是实践性的。它基于古老的格言“应该蕴含着能够”,也就是说,你道德上有义务做的只是你有可能做的(或你有自由去做)的事。这个假设需要批评性的探究和不断的拓展。学生们常常认为采取一种道德的或者社会责任的立场需要个人或者公司做出牺牲,即你会丢掉工作或者市场份额。在成为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之前,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并且有时宁可损害他们的道德准则,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顶层的人才能有效地采取道德的立场。但是,经济伦理真正有创造性的部分在于:在不损害你的职业和公司的情况下,找到道德上正确的和社会上有责任的事情的方式。这种创造性有时需要像卡通鼠那样行事,比猫还要机灵。

也许让人们回过头去阅读童话故事不是个坏主意。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在其《魔法的使用》(The Uses of Enchantment)一书中认为,童话的主要寓意在于:与种种艰难困苦作斗争是生活的一个基本部分,但“如果一个人不躲避,而是坚定地迎接意外的且通常是不公正的困难,他就能征服障碍并赢得胜利”。他强调,童话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童话涉及的并非日常生活。它们“任由孩子去想象自己身处故事所展现的生活和人性之中”⑨。

童话故事给孩子们上了启发性的一课——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难以应付的问题。以童话《妖怪与魔瓶》(The Genie and the Bottle)为例。在这个童话中,一个贫穷的渔夫撒了三次网,分别打上来一头公驴、一个满是泥沙的罐子、一堆陶罐碎片和碎玻璃。第四次打上来一个铜瓶子。当他打开它时,出来一个巨大的妖怪。妖怪威胁要杀死渔夫,渔夫求饶。之后,渔夫机智地逗弄妖怪:这么大的妖怪,怎么能够钻进这么小的瓶子?为了证明渔夫的错误,妖怪又回到了瓶子里。渔夫盖上瓶盖,把瓶子扔回了海里,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着。⑩

也许这不是你经济伦理课上的最佳案例。让学生讨论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作品是一场艰苦的斗争。然而,正如大多数成年人记得他们的童话,学生在他们久已忘记现实的案例之后会趋向于记得非现实文学作品中的案例。⑪我发现,我学生讲述的一些他们工作经历中的故事与《妖怪与魔瓶》一样有冲击力。

在一堂有关国际商务伦理的课上,一位印度学生说,在进沃顿商学院之前,他曾在一家印度钢铁公司工作。他所在的公司投标一个在委内瑞拉金额两千万美元的项目并赢得了合同(对于印度钢铁制造商而言是首次赢得这类合同)。但是,只有经过印度政府的批准,这项交易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当政府官员与这位学生接触时,这位官员表示,如果给两千美元的贿金一切都会顺利。这位学生就把故事讲到这里,之后课堂上的其他学生讨论在此困境下他们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觉得索贿已经对交易的完成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看到了两种不相容的可能性——要么你支付贿金并取得合同,要么你不支付贿金并丢掉合同。支持支付贿金的主张基于贿赂在世界各地的普遍性、该交易的规模、该交易对印度的好处以及这位官员相对小额的索贿。

当讨论升温时,一些学生懊丧地说道:“伦理是一回事,但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他们问这位印度学生是否得到了这份合同,听到他说“得到了”,整个教室都感到不出所料。秩序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现实世界。道德并不能干预商业。这个由一半外国学生组成的班级都以为支付了贿金。然而,这位印度学生说:“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我做了什么。那天恰好我的口袋里带了随身听。我把它打开,放到桌上。然后我对那位政府官员说,我很抱歉,但我忘了告诉你,与政府官员之间的所有正式对话我们都进行录音,并会把录音送给合适的监督人员。”就像机智的渔夫,这个印度人把邪恶的妖怪骗回他的瓶子里。他避免了行恶并赢得了合同。与他的同班同学不同,他看到了解决这问题不是只有两条道路。

最重要的是,道德进入并改变了现实世界。认为贿赂是错误的而加以拒绝,这位学生的行为对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此时,一个聪明的道德家也许会提出这些问题:“向一位索贿者⑫撒谎正确吗?胁迫一位索贿者是否类似于对恐怖主义分子违背承诺?两个错误能产生一个正确吗?”但对一位企业界人士而言,这个故事也许可以促使他思考一个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护自己——也许对交易过程录音是一个好的策略。有时个人的行为给类似处境中的其他人提供了一份新的行动清单。

根据贝特尔海姆(Bettelheim)的说法,有些故事表明:为何自利必须被整合到一个更广义的善之观念之中,以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现实。例如,格林兄弟的《蜂王》故事,讲述了有关国王的三个儿子的童话。两个聪明的儿子出去寻求冒险,过着野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最年轻也最笨的儿子辛普尔顿(Simpleton,笨人)出发去找哥哥们,并要把他们带回家。三兄弟最终会合并游历了世界。当他们到了一处蚁穴时,两位年长的哥哥想要捣毁蚁穴,而仅仅是为了从蚂蚁的恐惧中得到快乐。但是辛普尔顿不允许这样做。之后,他又阻止了哥哥们杀死一群鸭子和为了从蜂巢取蜜而放火烧树。最终,这三人来到了一座城堡,一个小灰人告诉大哥,如果他不能在一天之内完成三项任务的话,他就会被变成石头。大哥和二哥都没能完成三项任务。接下来是辛普尔顿经受考验,他的三项任务是收集隐藏在森林苔藓中的一千颗珍珠、从湖中捞出打开国王女儿们卧室的钥匙以及从一个房间里熟睡的姐妹中找出最年轻可爱的公主——这些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辛普尔顿懊丧地坐下哭了起来。正在此时,他曾挽救过的动物们过来帮助他。蚂蚁去找到珍珠,鸭子自愿去找到钥匙,蜂王停在最年轻公主的嘴唇上。魔咒打破了,辛普尔顿的哥哥们活了过来,辛普尔顿Simpleton与公主成婚并得到了王位。⑬

《蜂王》就像是儿童版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它突出了个人与团队之间相互依赖和互惠性关系。最重要的是,它说明了基于自利而非他人利益作出决定可能并不是应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最有利的方法,而这与一些经济假设恰好相反。

道德上的两难困境

但是,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看似无法导向善的道德冲突。道德上的两难困境是指两项同等重要的道德义务相冲突的情形。你在道德上应当做甲事且在道德上应当做乙事,但你无法兼做,因为乙事恰好是不做甲事,或者现实中一些不可预料的特征阻止你兼做两事。悲剧和戏剧有时以此类冲突为焦点。人们常常引用索福克勒斯的戏剧《安提戈涅》中的冲突。安提戈涅想要安葬她的哥哥,但是克瑞翁不允许她这么做,因为她哥哥是一名叛徒,安葬他会激起城邦动乱。她对城邦所负有的义务与她对家族和神所负有的义务相冲突。安提戈涅陷入了困境。如果她安葬她的哥哥,她会受到谴责;如果她不安葬她的哥哥,她也会受到谴责。面对现实的道德两难困境,我们从未对我们的决定感到有多愉快。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道德冲突都是不能解决的,并得出结论认为,对于伦理难题而言,没有答案,而只有意见。

近来,就道德两难困境存在与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许多哲学家否认存在真正的两难困境(至少把它们赶出了生意场合)。康德、罗斯和黑尔(Hare)提出了层次分析(levels of analysis)和义务层级(hierarchies of duties)作为解决方案,运用层次分析和义务层级之后,那些初看起来貌似道德冲突的情形,其实是草率的或不充分的描述和分析造成的。例如,黑尔赞许地引用一个约克郡教堂外面铭牌上的话:“如果你负有相互冲突的义务,那么其中一个并不是你的义务”⑭。

伯纳德·威廉姆斯主张,道德冲突更像欲求的冲突,而不像关于事实之信念的冲突。例如,如果你相信卡姆登(Camden)⑮位于宾夕法尼亚境内,同时你还相信卡姆登位于新泽西境内,那么你可以解释这两个信念何以同样为真,否则你必须放弃其中一个而支持另一个。所以,由于接受了信念乙,在逻辑上你必然拒绝信念甲。威廉姆斯认为,我们对于相互冲突的欲求的回应大不一样。例如,一个男人要做一个忠诚的丈夫的欲求会与他要和另一个女人发生外遇的欲求相冲突。当涉及相互冲突的欲求且这些欲求都很强烈时,我们通常会试图想办法同时满足两个欲求。这通常是不可能的。然而,选择了一个事实必然会排除另一个事实。与此不同,选择按照一个欲求行事在逻辑上并不能排除另一个欲求。这位丈夫可能选择了按照对其妻子保持忠诚的欲求来行事,但却仍然欲求着与其他女人发生外遇。威廉姆斯认为,在这类案例中,一个人也许相信他“已经依最善行事”(acted for the best),但是事情并未像事实争议那样了结。威廉姆斯将遗留问题或者说冲突的“剩余部分”称为“遗憾”或是“如果……将会怎样?”(What if?)的问题。⑯

虽然我不会从威廉姆斯的论证中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但我认为他已经准确地说出了道德心理学中一个极端重要的要点。我们拒绝一项道德主张时的感觉是与我们拒绝一项事实主张时的感觉不同的。处于严重的道德冲突之中时,我们的欲求就像那位已婚男人的欲求一样,希望满足所有的道德义务。对一个特定的道德决定抱有矛盾的感情并不必然意味着这是一个坏的决定。我们在对道德难题建构解决方案时试图将遗憾最小化。我们通过想象我们对于不同结果的感受来将遗憾最小化。在严重的两难困境中,两种结果可能都有同样的吸引力或者同样的令人讨厌,正像相互冲突的道德义务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真正的两难困境,作为道德难题的一种独特类型,其标志就是:遗憾是这类难题本身所固有的。

结 论

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提供了种种解决冲突的最终方法或者手段。他们的见解提供了窥见道德推理丰富的复杂性的窗户。生动的案例研究和有吸引力的故事是教授经济伦理的一个关键部分,但同样重要的是道德哲学的遗产所提供的强有力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认为道德是黑白两色并相信我们必须做的全然只是在学校里教授价值,这样的人也许并不喜欢富于想象力的伦理学。正如我试图阐明的那样,仅仅是理论或者价值观并不能改变经济活动,我们学生的批判性的视角和创造性的行动才能作出改变。期望有伦理的员工而自己的经营却一切照旧的公司,注定会失望。

[注 释]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的根本问题。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体制保证,要明确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实现稳步推进和久久为功。总体来看,培养“时代新人”要坚持以“四个服务”意识和“四个正确认识”为核心的基本遵循。

①作者系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主席,本文是作者提交给上海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的论文。——译者注

② EzraBowen,“Literacy--EthicsandProfits(“素养——伦理与利润”)(The Centrality of Language),”Ruffin Lectures,1988.

③经查对,原文中为C.K.Chesterton,应为G.K.Chesterton。——译者注

④ G.K.Chesterton,“The Ethics of Elfland,”CollectedWorks,Vol.I (SanFrancisco:Ignatius Press,1986),pp.249.

⑤黑体字法(black-letter law),指基本的和普遍接受的法律原则。——译者注

⑥商学院仍然受到实证主义遗产的困扰。实证主义主张,事实取决于真值条件,但价值不是。因此事实是发生于现实世界的客观的东西;而价值是引导事物的主观行动。通过以科学的要求来清理语言(by cleaning up language for science),事实—价值之分在伦理学中搅了浑水(muddy the waters for ethics)。留给我们的难题是在不同范畴之间架设桥梁:事实—价值和理论—实践。毫不奇怪,随着应用伦理学的出现,伦理现实主义(ethical realism)和价值理论又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两条进路都提供了一幅整合了事实与价值的图景,使我们得以研究人和制度的所作所为,因为价值是内嵌在实践和传统之中的。对于商业伦理学而言,这种理论进路使得伦理学研究与商业实践不可分割。

⑦ Ludwig 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3rd ed.trans.G.E.M.Anscomb(New York:Macmillan,1996),pts.18-20 and 241.

⑧Sabina Lovibond,Realism and Imagination in Ethics,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3),pp.32.

⑨ BrunoBettelheim,TheUsesof Enchantment(New York:Vintage,1983),pp.8.

⑩ BrunoBettelheim,TheUses of Enchantment(New York:Vintage,1983),pp.28.

⑪参见 Robert Coles“,Storyteller Ethics,”Harvard Business Review(April-May 1987).

⑫原文为briber,意为“行贿者”,但根据上下文,这里应该是“索贿者”(bribe-seeker)。——译者注

⑬ BrunoBettelheim,TheUsesofEnchantment(New York:Vintage,1983),pp.76-77.

⑭R.M.Hare,Moral Theo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pp.26.

⑮卡姆登(Camden),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城市。——译者注

⑯Bernard Williams,Problem of the Self:Philosophical Papers,1956-72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pp.166-86.

猜你喜欢
欲求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清华与古厚
清华与古厚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清华与古厚
“饮食男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