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5-02-07 03:50李水琴李小玲韩跳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神经

李水琴,李小玲,杨 莉,韩跳娜,田 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李水琴,李小玲,杨 莉,韩跳娜,田 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目的 观察和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NMES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应用Ba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相同观察时点的对照组患者(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在相同观察时点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 应用NMES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康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生活能力;预后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的病例占多数[1],两类脑卒中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脑出血等出血性脑卒中在冬春季高发,而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在夏秋季高发[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脑卒中的救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呈现出了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但其致残率仍然较高。有文献报道[3],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甚至可高达80%,这也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利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尽早地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的介入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大幅度提高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针对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0年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利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7~78(64.5±5.9)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6例,瘫痪13例;病程(12.7±3.18)d。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7~79(65.2±5.3)岁;脑梗死30例,脑出血15例,瘫痪15例;病程为(13.1±3.26)d。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平均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康复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保护脑功能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主要为床上的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床上坐起或床边平衡训练、坐—站—立训练、上下楼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每天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30~50 min,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NMES治疗,根据患者的治疗感觉和受累肌肉范围,确定每位患者的应用电刺激部位、强度参数、电极大小等,刺激电流的初始强度从较低水平开始,逐步调节电流强度直到患者最大耐受极限为止,每天治疗1~2次,每次治疗15~20 min,以2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治疗2~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应用Ba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FM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在相同时点的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在相同观察时点的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FMMS评分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类能够对患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我国目前每年约有800万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有超过150万患者因脑卒中及其并发症而死亡。即使是经过临床抢救幸存的患者,也大多伴有偏瘫、运动或言语功能障碍、学习或认知能力下降、空间识别能力减低等各类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5]。约有70%~85%的脑卒中患者术后伴有偏瘫,在发病6个月后因偏瘫住院康复的患者中,只有60%具备简单的独立日常活动能力,有85%的患者合并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手术、药物治疗及早期开展的科学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是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有效措施[6]。

脑卒中后的大脑皮层缺血或局灶性病变是导致患者出现后遗症的根本原因,因此,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的代偿与修复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代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利用药物或细胞治疗等提高机体内源性神经修复机制、促进神经细胞重塑和受损神经功能修复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神经修复治疗方法的疗效仍需可靠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还未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7]。因此,康复治疗仍然是临床上最为可靠而常用的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发病后的多种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如卒中后的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导致小腿三头肌等患侧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引起偏瘫患者发生足内翻,而康复治疗可通过脑组织的结构性重建和功能代偿来促进脑损伤后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足内翻症状[8];而吞咽障碍也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和心理障碍等,临床上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该并发症进行治疗,临床研究也证实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9]。

NMES是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应用较多的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发病后在设定个体化参数、合理选择刺激方式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应用可达到促进神经再生、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而且具有应用安全的优点,有望成为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神经功能损伤治疗方法[10]。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已证实了NME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例如陆敏等[11]的研究证实了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患者在治疗3周和3个月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高亚南等[12]发现早期应用NMES可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马素慧等[13]的研究证实,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应用易化区NMES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14]。此外,NMES还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黄爱华等[15]的研究证实,应用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优于应用盐酸多塞平等抗抑郁药物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MS评分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P均<0.05),说明应用NMES结合康复训练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程度,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P均<0.05),说明应用NMES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加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应用NMES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1] 易婷玉,张梅芳,蔡若蔚.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新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4-567

[2] 刘凯,张勤. 安徽省蚌埠市某三甲医院急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29(16):2451-2452;2454

[3] 杜科涛,谢辉. 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研究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456-457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5] 张彭跃,胡永善. 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78-82

[6] 易金花,张颖,官龙,等. 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2013,28(4):249-251

[7] 张凤春,郑磊,袁栋才. 脑卒中神经修复治疗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5):7120-7122

[8] 关闯,岳增辉,蒋文明.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46-148

[9] 言枫,王建美,陈昊,等. 针刺与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 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76-78

[10] 刘晓琳,王金武,戴尅戎.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5):622-627

[11] 陆敏,孟玲,彭军.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1):98-100;112

[12] 高亚南,陈雪丽,许永利,等.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腕背伸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938-940

[13] 马素慧,崔颖,窦娜,等. 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516-2518

[14] 江征,何坚,蔡素芳,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5):12-14

[15] 黄爱华,卢柳艺,何静,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抑郁患者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9-148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2.033

R743.3

B

1008-8849(2015)12-1338-03

2014-05-04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病友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