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

2015-02-07 03:5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个体化

散 洁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

散 洁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癌痛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2组:常规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达79%(34/43),与常规组49%(21/4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P均<0.01)。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癌痛;个体化护理干预;生活质量;阿片类药物;恶性肿瘤

肿瘤多由各类病变基因作用人体机制而导致人体组织的部分细胞,对其基因丧失常规化的调控能力,从而引发其克隆性异常增生,最终成功诱发异常病变的一种疾病。在医学界通常将肿瘤划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并且在一般情况下日常俗称的“癌症”基本上泛指恶性肿瘤。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长期的癌痛可大幅度消弱患者的免疫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研究中,笔者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来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来探讨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癌痛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抽样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放化疗及中医治疗,放化疗方案相似。将其均分为2组:常规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28~63(48.3±5.2)岁;大学文化12例,中学文化11例,小学文化16例,文盲4例。实验组45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30~62(48.0±5.3)岁;大学文化14例,中学文化10例,小学文化17例,文盲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对照治疗,同时予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按时给药,用药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医院方面 医院方面应该成立专门的个体化护理小组,定期对护理小组进行专业的培训,尽可能提高护理小组的护理技能、专业素质、应急能力等。在患者入院时,必须要根据其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科学的专业评估,整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生活习惯、癌症类型及癌痛程度等内容,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在具体护理时,由责任护士执行、护士长巡查抽样、主治医师辅助配合、主任监督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护理模式。

1.2.2 患者方面 患者入院时由医生、护士详细检查诊断,尽量规避癌痛风险因素,然后再由责任护士和主治医生依照个体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①心理护理人员要简要的向患者讲解护理的目的、过程等,并根据癌痛程度及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认知知识,使其能够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②治疗过程中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及体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予以有效的慰问和鼓励,以确保其最佳状态来配合治疗。③患者患上癌症后,总会患得患失,特别是对陌生环境容易产生恐惧感,因此就需及时交流反馈患者的感受,言语和蔼,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最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④医护工作人员应宣传健康知识,帮助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指导患者日常疼痛缓解的技巧,科学缓解癌痛。⑤出院后及时叮嘱患者按时到院进行复诊,还应嘱咐家属积极配合医院的相关护理治疗,科学的帮助患者控制日常生活及健康锻炼,最大化的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1.2.3 社会方面 家庭、社会、朋友的支持关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癌痛的发生率,所以要鼓励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给予癌症患者足够的关心及关注,这也是其中相当关键的因素之一。

1.2.4 护理方面 ①入院时,接待护士要迅速按照个体化护理措施,为患者或家属讲解医院环境、治疗过程、疾病知识、癌痛预防及相关医护人员等相关医院情况。②治疗时,责任护士要仔细检查治疗所需的药物相关,如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用药反应等。③治疗后,护士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以及患者个体化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比如注意事项叮嘱、药物使用讲解、生命监控、机体功能锻炼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④出院时,给予患者或家属相应的出院指导、日常生活、预后康复等最后留下医院的联系方式,以便其患者家属进行咨询。

1.2.5 疼痛方面 医院可通过交流、讲座、咨询等方式,反复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癌症及癌痛相关知识的讲解,力求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全面了解到癌痛的危害性,医护人员再就患者需要传授一些镇痛的技巧,如胸式呼吸、卧躺、按摩等,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情况。

1.3 观察项目

1.3.1 疼痛判定标准 癌痛患者疼痛程度按10分制划分为4级[3-4]: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优秀,即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良好,患者疼痛感减轻75%;尚可,患者疼痛感减轻50%;有效,患者疼痛感减轻25%;无效,患者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趋势。疼痛缓解率(优秀+良好+尚可)/总例数×100%。

1.3.2 生存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简表,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五项内容,总分为100分,来对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的情况对比,所得评分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呈现正关联。

1.3.3 不良反应 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4 护理满意度 调查所有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主要是针对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患关系及护理态度4项内容进行判定,每项25分,共100例,总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 果

2.12组疼痛缓解情况 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常规组(P<0.01)。见表1。

表1 2组疼痛缓解情况分析 例(%)

注:①与常规组比较,2=8.52,P<0.01。

2.2 2组生存质量分析 2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生存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等,且同一患者可并发多种不良反应,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3。

表2 2组生存质量分析分)

注:①与常规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例(%)

注:①与常规组比较,2=15.04,P<0.01。

2.4 2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分析 经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 讨 论

肿瘤其实质就是一种基因病,多由多种病变原因(如环境、遗传等)致使DNA损伤,致使相应的抑制基因被其激发,此时人体组织的其他相关功能基因(如NDA修复基因)也在随之变化而忙碌,从而使其表达异常,最终导致靶细胞转化,而转化细胞迅速分化或增生,再历经一段复杂的病变过程,其中部分增生细胞出现异质化,即病变拥有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的能力,即恶性肿瘤[5]。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例(%)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和医学技术的提高,癌症患者的比例及生存时间大幅度上升,对于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的癌痛情况,是提高他们生存质量的重中之重。我国癌症患者中高达一半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癌痛,而晚期癌症患者所面临的最大痛苦就是癌痛[6]。WHO调查指出:晚期癌症中70%的患者会出现显著的癌痛[7-8],然而其中只有少数患者得到科学的治疗,从而减轻癌痛。鉴于此,本院对癌痛并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采用一系列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镇痛治疗,其护理原则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认知反面,努力提高护士和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②疼痛方面,主要包括护士的疼痛评估和疼痛护理;③药物方面,药物镇痛是目前癌痛患者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科学安全用药才是镇痛的关键之处;④不良反应方面,不良反应的风险护理及预后处理,避免不可预见的风险事件。简言之,就是以现代医学“四全照顾”的护理理论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也就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协同护理[9],方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从而达到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医疗目的。

综上所述,癌痛患者自身要正确对待疾病,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和承受力,全面激发生存欲望,同时要积极配合科学的护理治疗,方能最大化减轻癌痛,由此可知,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理想,可大幅度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1] 杨涛涛,窦凯,张春婷,等. 肝癌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63-64

[2] 陈银崧,冯旺黎,岑碧芝,等. 规范化癌痛护理配合耳穴穴位注射疗法对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3,27(24):2608-2610

[3] 沈峰平,崔静. 63例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唑来磷酸盐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13,27(15):1503-1505

[4] 瞿明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3,27(36):4162-4163

[5] 蔡晓美,简云,薛彬,等. 三阶梯止痛法用于癌痛患者15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74-74

[6] 王静,贾爱华,邵军,等. 癌痛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重庆医学,2009,38(13):1692-1693

[7] Rawe C,Trame CD,Moddeman G,et al. Management of procedural pain: empowering nurses to care for patients through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onsultation and intervention[J].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09,23(30):131-137

[8] AnnMarie Papa,William Zempsky. Nurse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access pain on nurs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 Advanced emergency nursing journal,2010,32(03):226-233

[9] 李红文. 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81-278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2.038

R473.73

B

1008-8849(2015)12-1350-03

2014-06-05

猜你喜欢
癌痛阿片类个体化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