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将重构珠三角发展格局

2015-02-09 08:59郑蔚
大江南北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白海豚人工岛

□本刊特约记者 郑蔚

我国第一座跨境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其中桥隧跨海段逾35公里,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通道。

该桥的建设,缘起香港特区政府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的修建该桥的建议。该项目获得了国务院批准,2009年12月15日开工。

5年过去了,原定2016年底建成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进展如何?新年伊始,记者赶赴大桥建设工地,采访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告诉记者,目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已进入高潮阶段,2014年已完成了主体建设工程“过半”的任务。

新春佳节期间,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又传来喜讯: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超大管幕顶管工程,成功穿越了拱北口岸,这标志着又一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被突破。

明年初主体工程桥梁贯通

在驶向伶仃洋工地的交通船上,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经理部副总工高纪兵介绍说:“港珠澳大桥为单‘Y’型结构,即一头从香港出发,另一头经过珠澳口岸人工岛分别连接珠海和澳门。主体工程从珠澳口岸向东到海上的粤港分界线,总长约30公里。三地的口岸和连接线由各地自行建设,主体工程由三地共同组建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伶仃洋中建东、西两个人工岛,人工岛一头与大桥相连,岛与岛之间将近6公里的距离通过海底隧道相连。”

万顷碧波中,东人工岛赫然在目,其造型为蚝贝型。“2011年9月22日,由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第一个钢圆筒在这里实现了振沉。钢圆筒直径22米、均高45米、重500吨左右,至当年12月7日,59个钢圆筒围出了东人工岛的雏形。2012年6月,回填砂石完成后,东人工岛从海中崛起。将来,人工岛的竣工标高是5.1米,可抵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中交三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二工区项目部总工程师赵辉介绍说。

踏上施工正热火朝天的东人工岛,就见岛的东端伸向香港一侧的385米非通航孔现浇箱梁浇筑完成,已跨越了粤港海上分界线。站在桥头,见香港大屿山附近洋面上,港方施工船只正忙于大桥桩基的施工,尚未浇筑完桥面板,而香港机场距离东人工岛不足六公里远,其航站楼和停机坪上的飞机均清晰可见。香港接线桥登上东人工岛后,经过290米的敞开段隧道,进入230米长的暗埋段,再与海底隧道相连,通向西人工岛,隧道的最深处离海平面40米。大桥经西人工岛后跃出海面,先后经过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这三座通航大桥,抵达珠澳口岸人工岛。

据介绍,2016年春节之前,主体工程所有的桥梁都将架通,这意味着从珠海、澳门可以直接“走”到西人工岛。但现在的难题在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上:海底隧道由33节各180米长、38米宽的沉管组成,前14节隧道沉管置放均比较成功,但在去年年底置放第15节沉管时,却发生了淤泥骤然超厚回流的意外情况。由于沉管间的上下高度误差不能超过3.5厘米,因此如何攻克这一难关,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在集思广益,全力以赴。

由于隧道沉管施工的海况要求很高,浪高须在0.6米以下、风力不能超过每秒6米,海水流速低于每秒0.3米,因此珠江口洋面每月只有1~2个适合沉管施工的“时间窗口”。一旦错过,就很可能要推迟到下一个月。“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其建设难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管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创新工作的总工程师苏权科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港珠澳三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绝不为了‘面子’赶工期”。

为中华白海豚更改桥隧设计

“港珠澳大桥原来的设计不是这样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的话,一下子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伶仃洋海域约2000平方公里,其中有460平方公里属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有19公里位于白海豚保护区内,而且必须穿越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中华白海豚保护因此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最敏感点之一。工程的海洋保护涉及粤港澳三方,而因为历史原因,三地的多项环保法规、技术标准并不一致。为此,成立了由港方牵头的港珠澳大桥环境保护跨境联合联络小组,定期会晤,交流技术,并开创性地引入了独立的环保顾问机构。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设计和施工方案又作了较大的调整。”余烈说:“最初,是在全桥和桥隧方案中,选择了桥隧方案;然后,又在隧道建设的盾构和沉管这两个方案中,选择了沉管。尽管沉管的施工难度不小,但它没有盾构掘进需在海底挖掘得那么深,沉管基槽采用W型纵断面,因此海底的挖方量减少了1200万立方米。人工岛的长度也从逾千米缩短到625米,减少挖方量508万立方米。不仅如此,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的跨度也从原来的70米和85米,分别拉大为85米和110米,从而使主体工程从总计317跨、318个桥墩,减少为221跨、222个桥墩,总计减少了96跨和96个桥墩,并将非通航孔桥的承台全部置于海床面以下。这些调整不仅减少了建设施工占用海域的面积,而且减小了大桥的阻水率,有利于伶仃洋水环境的保护。”

中华白海豚究竟有多珍贵,令港珠澳大桥必须为它更改设计?在珠江口淇澳岛上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专家陈希告诉记者:“中华白海豚与鲸同属哺乳纲、鲸目动物,通常体长3米以上的称为‘鲸’,体长3米以内的称为‘豚’。古鲸原来在陆地上觅食生存、哺育后代,在距今5000万年以前,因环境的变化,由陆地进入近岸的浅海。大约1000万年前,鲸的两条后足退化成鳍状的附属物,从此不再上岸。因此,生物学界将它比作‘海中大熊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它列为濒危动物的保护目录。”

最大挑战是120年使用寿命

“港珠澳大桥最大的挑战是120年的使用寿命”,苏权科总工程师说,“为此,它还必须按照能抗16级台风和8级地震来设计和施工”。

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首次提出120年使用寿命,确是实实在在的考验。苏权科介绍:“过去,我们只有建造50~70年寿命大桥的经验。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建造,提出将桥的寿命提高到100年的目标。但这100年寿命主要是理论设计,因为我们还没有一座桥已经实实在在经过了100年时间的考验。而且,伶仃洋的水文环境与杭州湾不同,杭州湾海水的氯离子含量是10‰,但伶仃洋是30‰,钢结构和混凝土在海水盐雾中受侵蚀的程度更甚。120年寿命期,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好在世界上还有掌握了建造120年寿命大桥经验的国家,我们将他们的成熟经验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使用了我国自行研发的不锈钢钢筋和能抗氯离子渗透的高强度、耐海水侵蚀的混凝土,以及其他设计施工系列措施,足以确保120年内海水不能渗入混凝土内锈蚀钢筋。”

中华白海豚倩影

岛隧工程东人工岛效果图

海上作业环境恶劣,珠江口一年至少经受两次台风袭击,2013年更是9次遭台风袭扰。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大桥建设还实现了工厂化、大型化、装配化和标准化“生产”,所有的桥面、桥墩和桥塔、以及隧道沉管等构件均在陆地建造后再到海上安装。将原来的海上高空作业改在地面施工,既提高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建造的精度。

大桥管理局综合事务部部长曾宪洲告诉记者,这一变化还改变了桥梁建造的传统“路径”。过去在海上建斜拉索桥,是先建好桥塔,然后以桥塔为中心依次向两侧延伸架设桥面板;而现在可以同时建桥墩、架设桥面板,施工效率大大提升。

从经济角度看建桥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总投资最初为“逾700亿”,如今已达1050亿元。有人认为,按照建设方将来“小车100元、货车200元”的过桥费最初设想和预期的年车流量,起码要收取二三百年才可能将建桥的成本收回。而二三百年的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大桥120年的建设寿命。假如上述推算成立,那从经济的角度看,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何在呢?

暨南大学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教授认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意义远远超过一座桥梁能承载的使命,“港珠澳大桥将重组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格局”。他指出,广东因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因此人们往往以为广东经济很发达了,但这一认识并不全面。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本都集中在珠三角,它以广东四分之一的面积,为广东创造了85%的产值、出口和税收;而珠三角以外的粤东、粤西、粤北占全省四分之三的地区,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广东经济可以说是发达与落后并存。而珠三角之所以领先全国,香港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迄今为止,香港依然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而广东的外资九成又集中在珠三角。即使是珠三角地区,深圳和珠海也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去年深圳以2000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口,创造了1.6万亿的GDP,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城市四强。珠海虽然去年经济增速居珠三角第一,但地区生产总值仍只有1800多亿,仅为深圳的11%左右。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纪顺利摄)

深圳和珠海是同时被批准为经济特区的,为何两地差距如此悬殊?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教授认为,这与深圳对接的是香港,而珠海对接的是澳门不无关系。香港不仅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当时还有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加工业,直接拉动了深圳的经济腾飞。珠江口的一水之隔,又使香港与珠海之间的交通呈倒“V”字型,从香港到珠海必须走广深高速,过深圳、宝安,跨虎门大桥,再经中山到珠海,车程将近3小时,因此珠海就成了香港辐射珠三角的“末梢”。

记者在广东当地的网页上看到,有网友认为“今天的香港对内地的意义,早已不同于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质疑“大桥建成后,香港对内地还有没有这么大的辐射能力”?

“香港和内地的关系,与30多年前相比,确实有所变化,但简单地认为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了,这一认识并不全面。”陈恩教授说:“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最新一次‘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排名,香港第21年名列榜首,新加坡排名第二,美国自己仅排名12,台湾地区尚在30名以外。香港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而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看到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很发达,它还是低税制地区,因此企业的综合成本不高。香港的金融企业大多是外资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因此它还是中国的对外的金融中心。当然,香港目前也进入了转型调整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如果香港能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一定会焕发出更大的经济潜力和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白海豚人工岛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种瓜得瓜,种岛得岛
海上花园
桥梁防撞方案比较及加强管理建议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