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2015-02-09 10:24李莹蒋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李莹+蒋峰

摘要: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诊断明确的肛周脓肿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取常规手术加口服中药抗炎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评价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渗液、创缘炎性硬块缩小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面渗液、创缘炎性硬块缩小及创面愈合时间上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常规手术加口服中药抗炎合剂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关键词:肛周脓肿;抗炎合剂;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2-0022-02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以一期根治手术为主,但临床中常见一些患者脓腔周边炎性反应较重,触及明显硬块,一次性根治手术切开排脓后,为保护肛门功能,减小创面,常予以自行吸收,但时间较长,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常规手术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抗炎合剂治疗30例肛周脓肿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住院病人,采取中央随机系统申请随机分配入组,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10例肛周皮下脓肿,15例括约肌间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对照组13例肛周皮下脓肿,12例括约肌间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治疗组患者男性25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2~15 d,平均5 d;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岁,病程2~20 d,平均6 d。2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根治术:常规行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手术区域皮肤。首先确定脓肿的具体位置和范围,选择切口,呈放射状切开脓腔,排脓,待完全排脓后,采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彻底清洗脓腔,采用针指结合的方式仔细寻找内口并探通,完全地敞开脓腔,勿因过分清除脓腔炎性硬块而致创面过大。高位脓肿者行一次性切开基础上予以虚、实挂线结合的挂线疗法;低位脓肿者仅需一次性切开引流。术后常规创面每日熏洗、换药,配合使用抗生素5天。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中药抗炎合剂(蒲公英20 g,天花粉20 g,败酱草20 g,银花10 g,当归10 g,赤芍20 g,制乳没各10 g,怀牛膝10 g,陈皮10 g,皂角刺10 g,白芷5 g,生黄芪20 g),本院中药房熬煎,每袋约300 mL,早晚各1次,饭后口服。

1.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渗液、创缘炎性硬块缩小及创面愈愈合情况。(1)创面渗液:记录术后第一天到创面完全无渗液的时间。(2)创缘炎性硬块缩小:记录术后第一天到创缘炎性硬块缩小到完全没有为止所需时间。(3)术后疼痛:分为4级[2],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2级为中度疼痛(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患者主动要求应用镇痛药);3级为严重疼痛(强烈的持续疼痛,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镇痛治疗)。疼痛是指术后72 h以内最疼痛难忍的症状。(4)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术后第一天到创面完全愈合(上皮化)时间,同时无肛门感染、畸形、失禁等,肛门功能正常。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渗液、创缘炎性硬块缩小及创面愈合情况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属于中医学“痈疽”范畴,其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燥火湿邪或者恣食膏粱厚味等导致热毒瘀滞肛门,经络受阻,不通而痛。《灵枢·痈疽》指出:“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生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同时《医学入门》:“盖热非湿,则不能腐肌肉成脓”。因此,肛周脓肿中医辨证多属于热毒壅滞化脓证,脓腔周边炎性硬块多为经络气滞血瘀所致。故本病中医治疗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法为主,辅以养血生肌。

临床中肛周脓肿患者常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而就诊,为尽快减少痛苦,一期手术目前备受推崇,但由于损伤范围过大、临界组织难以分辨等手术困难,易造成术后恢复时间延长[3]。并且现代医学认为成脓期的抗感染和局限肿势处理对肛周脓肿的发展和转归起关键作用,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头孢二代加甲硝唑,该方案对全身症状及炎症感染控制良好,但是对局部体征症状起效缓慢,影响有限,脓肿虽不发展但难以消散吸收或外溃[4]。因此,如何控制并缩小炎症肿块范围,促进炎症组织吸收成为肛肠科临床医师的难题和首要问题。基于此,我们运用术后配合口服中药抗炎合剂,取效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脓腔周边炎性硬块吸收时间缩短,创面渗液减少,术后平均愈合时间缩短等。

本法主要优势分析如下:①准确寻找并处理肛周脓肿内口,保证手术成功率;②在保证脓腔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脓腔炎性硬块组织的清除,减小损伤,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理念;③术后合理配合中药抗炎合剂的使用加速创面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④抗炎合剂组方的合理性: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能。《得配本草》: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疔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败酱草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医学衷中参西录》: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黄芪味甘、性温,具有托毒生肌,补气升阳,利尿消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扩张血管及提高缺血组织SOD活性等作用。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等作用。《本草蒙筌》:专治痈疽,诚为要药。未成则散,甚多拔毒之功;已成则溃,大有回生之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和加强防御机能等作用。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景岳全书》:赤者味苦,泻性多。……其性沉阴,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之火实,固腠理,止热泻,消痈肿,……赤者能通经破血。现代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痛、解痉等作用。乳香味辛、苦,性温,没药味苦,性平,两者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相兼用。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现代药理研究都有消炎和镇痛作用。白芷性温,味辛,具有燥湿排脓、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景岳全书》:其气辛香达表,故治疮疡排脓止痒定痛,托痈疽肺痈瘰疬痔瘘,长肉生肌。药理研究表明不仅能解热、镇痛、抗炎,还有抑制细菌和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皂角刺,性温,味辛,有小毒,功专消肿排脓,《本草蒙筌》:皂角刺乃载外科圣药,治溃疡直达溃处成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诸药合用,蒲公英、天花粉、败酱草、银花清热解毒,赤芍、制乳没活血止痛消肿,皂角刺、白芷排脓生肌,生黄芪消肿生肌,怀牛膝引诸药直达病所,故而效专力宏。

参考文献:

[1]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刘俊青,邹魁英,李贵信.痔瘘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22(3):22.

[3]KEIGHLEY MR,WILLIAMS NS.Surgery of the Anus,Rectum&Colon[M].3rd ed.London:WB Saunders Ltd 3,2008:421-492.

[4]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19.

猜你喜欢
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木刺致肛周脓肿1例报道
康复新液联合西黄丸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80例临床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物理治疗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