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方医学院校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

2015-02-09 11:20萨如拉傅海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卫生医学

萨如拉,傅海虹,毅 和

(内蒙古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社会医学是社会学领域与医学领域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卫生问题的科学。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未来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起现代的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健康观念,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大健康观的医学卫生人才[1]。1980年,国家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工作。目前,我国已有90%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医学课程,这也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并未在“非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类专业”开设社会医学,或仅以学分为主要的目的开设选修课,并没有达到开设社会医学课程的目的。社会医学教学现状仍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2]。加强社会医学教学,使医疗技术人员具备广博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校在本科的临床专业、预防专业、卫生管理学专业等专业虽然已经开设了社会医学这门课程,但是在其他专业并未涉及,同时在临床专业也只是作为考查课的方式进行培养。由于我校的社会医学教学起步较晚,更加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加强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社会医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这门学科的教学现状,结合“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特以我校为重点来进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加强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 少数民族医学院校在社会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并未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团队,对于不同章节有不同的教师带教授课的方式还未能实现,使得本课程的广度深度难以继续深入。其次,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而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主要以理论灌输方式为主,没有与之相辅的实习手段,较少使用案例模拟、分组谈论的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教师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第三,只局限于开设课程以及对理论的讲授,缺乏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社会需求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只能是勉强维持,学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医学院校对于社会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尚未明确,致使社会医学这门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该学科的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进而发展迟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社会医学课程的目的认识不清,尤其是以选修课为主的一些学生,多数只重视专业必修课,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并且这门课程难度不大,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不关注平时的学习过程。

在社会医学的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核心大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其他相关学科存在重复的部分,如: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以及卫生经济学等,如何与这些学科之间进行衔接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难题。绝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没有突出社会医学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缺乏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就了一些只懂得理论却深入不到实际中的“人才”[4]。

2 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2.1 改变教学模式,转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由于我校大部分专业的社会医学课程为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建议正确处理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可以考虑取消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区别,以学分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课,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进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统一,在期末分数上要与平时回答问题及参与的讨论相结合,使考试成绩能够客观综合的反映学生理论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

社会医学实践教学具有较强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5]。我校的社会医学课程停留在理论讲授的阶段,并未设立实践教学的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应该增加社会医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授,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2.2 强化社会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更新观念,将社会医学课程纳入整个医学教育学科体系中,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一是覆盖多专业,我校仅在预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医学作为专业课程开始,虽然临床医学专业中也开设社会医学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考查课程,建议在其他专业,如中医、药学等专业也应相应的开设社会医学课程;二是覆盖多学科层次,硕士、本科、专科等都应该涉及社会医学的内容;三是专业学科应以社会医学和卫生管理为主干课程,并且扩展成系列课程。要通过社会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6]。

2.3 重视师资培养,组建梯队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校设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有3名教师承担着本科的专业课程和考查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议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进修和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先进兄弟院校的教学方法及经验。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加快学科能力的发展。通过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工作,参与相关卫生课题研究,才能获取新鲜知识,研究成果为国家卫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4 加强社会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社会医学是社会学领域同医学领域相结合并具有交叉性的学科,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方面。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医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医疗工作者关爱生命的必修课程,同时是全面掌握现代医学模式、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与不足的迫切需要[3]。我校应重视加强人文社会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规划与经费投入,并重点扶持社会医学的学科建设。

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社会医学的建设。也可针对我校的薄弱学科——社会医学,邀请有专长的专家来我校讲学或者外派我校的教师到社会医学发展较好的兄弟院校进修。同时与相关的院校、组织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或者积极参加由关院校或其他单位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培训班,开展社会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

[1]张 拓.社会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梁浩材.医学模式转变是社会医学的灵魂[J].医学与社会,2004(1):1-21.

[3]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1.

[4]何 岚.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培养现代医学人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21-23.

[5]郭继志,陈祥华.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的学生评价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5):54-55.

[6]席元弟,王 玉.谈当前我国社会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6.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卫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卫生歌
讲卫生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