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疫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2-10 11:45孙兴南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针头兽医防疫

孙兴南,王 勇

(1.腾冲县五合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腾冲 679111;2.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疫苗保存使用工作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防疫工作成败的首要环节,是动物疫病防控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免疫接种工作中,部分动物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保护效果,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保护效果,除了动物种类、个体因素、免疫剂量、免疫日龄、免疫次数和饲养管理等因素之外,如何运输、贮藏动物疫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多年,下面就基层动物疫苗保存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谈个人的体会。

1 基层动物疫苗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包装问题

部分疫苗包装过大,疫苗生产厂家在疫苗包装方面忽视基层使用者的实际,有的疫苗包装过大(比如禽新城疫,包装规格为500羽/瓶),在散养户免疫和补免时,容易造成疫苗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

1.2 运输保存问题

运输保存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甚至失效。基层兽医部门难有全程有效的冷链保障疫苗的保存及运输。从县级防疫部门运送到乡级兽医部门,大多无冷链专用车运输,多用一般用车运送。乡到村级多用摩托车运输,个别村路程较远,需几个小时才到达。部分疫苗保存设备使用年限较长,保存温度长期不校正,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差距很大,容易使疫苗在保存过程中失效。

1.3 疫苗使用问题

1.3.1 村级兽医队伍建设落后

防疫注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和集约化养殖不断发展,农村散养户逐年减少,乡村兽医的诊疗范围不断缩小,导致兽医从业人员转行。一些技术好的村兽医不断流失,新进人员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给防疫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3.2 疫苗注射操作不规范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的注射是关键,但有的村兽医不严格按照免疫注射操作规程进行,造成了疫苗免疫效果降低及增加了应激反应。有的防疫人员为图省事,一个针头反复注射;还有的疫苗从冰柜取出后未放至室温就使用;该注射到肌肉却打到了脂肪层、皮下;消毒不严格,不注意针头长短等,容易导致脓肿,还会导致疫苗从针孔外溢。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疫苗免疫效果降低及免疫应激反应数量增加。部分防疫人员在防疫注射时,未按说明书上要求注射,不论大小都注射同一个剂量,以为免疫剂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随意增加或减少免疫剂量。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免疫效果受到影响。

1.3.3 疫苗免疫反应处置不及时

部分村兽医不重视疫苗免疫反应的处理,不及时上报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这让上级疫苗管理部门在选择疫苗种类上常常缺少依据,不能正确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疫苗。

2 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疫苗包装类型

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疫苗供应企业的沟通交流,使疫苗生产厂商提供各类免疫情况使用的包装。减少大包装疫苗在散养户免疫和补免使用过程中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2.2 加强免疫队伍建设,提高免疫注射水平

加强对村级防疫人员的管理,及时淘汰不适应工作需求的人员,并吸纳一批兽医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加强疫苗免疫注射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实行考核与奖惩结合,淘汰考核不合格人员。

2.3 加强疫苗运输和贮藏的管理,提高疫苗使用率

加大对乡村兽用疫苗冷链环节的投入,积极改善兽用疫苗的冷链设备,减少因冷链环节而导致疫苗效力降低的问题。在贮藏过程中,不同的疫苗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必须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贮藏疫苗。特别是在疫苗贮藏的全过程,必须始终达到冷藏温度要求,坚决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尤其要避免反复冻结及溶解。所有疫苗都必须贮藏于冷暗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和防止受潮。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否则会降低或丧失效力[1-3]。

2.4 规范疫苗使用操作,提高免疫密度

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保存方法等。凡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并做好疫苗批次的备查。

疫苗应坚持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疫苗使用前必须将疫苗取出预温,充分摇匀,使疫苗温度达到常温或接近畜体温度时再进行接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激反应。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一次用完,隔夜、剩余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环境,不要使用过期疫苗。对当天未用完的疫苗和废弃物进行消毒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器械用具清洗干净,消毒灭菌准备下次再用。煮沸消毒的器械当天使用,长时间不用的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注射器和针头严禁用化学药品浸泡消毒,免疫注射时最少做到规模户每圈换一个针头,散养户每注射一户必须更换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和牛羊口蹄疫疫苗适用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畜禽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活动少、易于注射的部位;大家畜宜选在臀部或颈部;猪宜选在耳根后或臀部;羊宜选在颈部。根据被接种动物的大小、肥瘦、疫苗的剂量,适当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针头。用碘伏(或75%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后,使针头与皮肤呈45°刺入肌肉注入疫苗,随后快速拔出针头,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部位。

鸡禽流感、鸡新城疫疫苗适用皮下注射。部位应选在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如胸肌和翅膀附近肌肉处。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左手放开皮肤,若有回血,更换注射部位,若无回血,即将疫苗缓慢注入。注射完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

严格控制剂量,注射疫苗时,剂量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动物反应加剧,剂量过小则达不到免疫效果。

做好免疫记录,认真填写免疫档案和畜禽户口册,对不宜防疫的畜禽做好记录,随时补针[4-5]。

3 讨论

(1)在疫苗生产中,疫苗的包装大小应满足于各类动物免疫环境,在散养户免疫,特别是山区散养户免疫和补免过程中,疫苗的需求量小,包装过大的疫苗容易造成浪费,疫苗生产厂家应适当生产包装不同免疫环境下的疫苗。(2)温度的校正在疫苗贮藏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基层的冷藏设备多是使用了较长时间,显示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较大,温度的不准确会造成疫苗在冷藏过程中失效。所以,在基层动物疫苗贮藏过程中应注意对冷藏设备温度的校正。(3)适当增加防疫人员的待遇,对做好基层动物免疫工作具有积极作用。部分防疫人员只是附带着做防疫工作,在非集中免疫期的“补针”环节,工作较为消极。应适当提高待遇,加强考核,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规范的免疫注射是免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疫苗的生产、运输和贮藏都是为了最后的疫苗使用,养成注射前认真看疫苗说明书的良好习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疫苗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疫苗种类也多种多样,滴度的不断提高,都要求选择正确的注射方式和剂量等。

[1]王娟,杨发进.猪常用疫苗的保存、使用及注意要点[J].养猪,2013(10):84.

[2]陈之江.兽用疫苗的运输、保存与使用[J].饲养天地,2012(8):207.

[3]黄乐生,黄兰花.动物疫苗的运输、保存和使用建议[J].畜禽业,2013(294):36.

[4]李鹏风.猪场疫苗的管理和使用[J].养殖与饲料,2013(10):25.

[5]张继刚.动物疫苗保存与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0):208.

猜你喜欢
针头兽医防疫
“豪华防疫包”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我是兽医志愿者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