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调查研究

2015-02-10 02:18邹小青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微格汉语专业

邹小青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任务之一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力量,其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汉语国际推广。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仅是高校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而且是为更好地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铺好基石。

1.教学实践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锻炼形成的,它是教师关于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是其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课堂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和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教学基础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发展能力。教学基础能力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组成;备课能力、上课能力和课后辅导与教学检查评价能力组成了教学操作能力;教学发展能力是由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组成的,是指教学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时代发展对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虽不是师范专业,但主要的任务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其人才培养具备师范教育的性质,很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教学岗位,是汉语教师的储备力量。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特征,教师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才有可能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目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很多非本专业出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才能提升其专业水平,体现出其专业优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凸显专业性,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对外汉语师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我们采用问卷对河北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问卷采用五度量表,从对教学大纲的熟悉程度、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反思等方面细化了教学实践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及很符合,并加以计分。

从问卷调查总体而言,8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较好地应用所学教育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认为不能较好应用和完全不能应用的分别占14%和2%。而对于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60%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多掌握,40%认为自己较少掌握,完全掌握和没有掌握的都是0%。这说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能把所学的教学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调查的数据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能考虑到教学对象、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都方面,具备一定的教学操控能力和课堂实际教学能力。大部分在教学设计时能根据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表达形式科学。总体来看,学生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大纲了解的程度还不够,且对三维教学目标也不能较好地阐述,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学生对教学大纲的熟悉程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79%的学生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考虑,5%的学生没有考虑教学对象,还有16%的学生选择不确定。进行设计时大部分学生能考虑到教材、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媒体,具备一定的教学操作能力。而对于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最大困难,70.1%的人选择了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其次是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匮乏,占43.2%。具体见表二。结果表明应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积累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

表二 学生认为教学设计最大的困难分布表

就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技能,参加教育实习获得了100%同学的认可;而就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能力的途径,依次是学科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钻研和学习网络上的优质课案例视频。综合表二的数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增加教育实习环节,观摩分析优秀的教学示范案例,让学生有机会积累教学设计的相关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95.3%的人认为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过程很重要;83.7%的学生认为同伴对教学实践能力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而在五度量表中,65%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和修改,27.9%的学生不确定,7.1%的学生没有反思和修改。因而在教学技能训练环节中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教学反思的能力。

结合调查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较少,对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明确,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的实际操控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还需在实践中得到促进和提高。

3.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育实习。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直接的影响。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进行优化。通过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后续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法研究、微格教学等课程连成一个系统,逐步由教学理论过渡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上,按照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做,突出教学课程之间的关联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在每门课程上突出重点的实践训练内容。

加强教育实习能有效地把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技能和课堂应变能力。调查显示,30.2%的学生认为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增加实践机会,但现阶段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相当薄弱,虽然大都安排了教育实习课程,但很多都没付诸实施,学生可以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也可以获得实践学分;即使组织实践课程,也是时间短,内容少,不能深入到课堂,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重视实践环节,适当延长教学实践时间是必要的,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与考核,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进入课堂进行试教,组织讨论和评议,通过参与教学实践让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3.2 提高微格训练的有效性。

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国内师范院校已经广泛使用。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并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受训者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通过从记录中观察教学技能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表达及交流方法的优劣,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加强他们对教材、课堂教学的处理能力。调查结果表明74.4%的学生认为进行微格教学并由学生互评能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技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当中,微格教学的学时太少,每个学生真正进行微格训练的机会可能只有一到两次,教学评价和反馈及重教的环节都只是流于形式,训练效率低下,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为了提高微格训练的有效性,应建立适合本专业的微格训练模式,分组分类对学生进行训练,加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重新试教的环节。如导生制的微格训练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主要负责小组的活动和微格训练的组织,能解决课时少、场地受限的问题,为教学反馈及重教争取了更多时间,是切实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模式。

3.3 建立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观摩学习优秀的课堂案例视频及实践案例能有效地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技能。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保障。但目前能利用的网络多媒体汉语资源非常有限,有针对性的更少,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理论没有合适和直观的案例说明,尤其缺乏学生能自学和钻研的网络优质案例视频。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教学资源库可包含文字材料、多媒体资源等一些显性的语言教学资源,也应涉及知识与能力资源、方法与策略资源等隐性资源。资源库的建为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素材,也有利于学生课下继续学习和提高。教师可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已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

结语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入,社会对于国际汉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进一步推广汉语和中国的文化,必须重视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实习环节,增强微格训练的有效性等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秀人才的良好方式,必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2]刘宗南.微格教学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杨春燕.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文教资料,2011(12).

[4]黄晓兰,宋继华.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猜你喜欢
微格汉语专业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