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60例临床探讨

2015-02-11 11:47于晓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酮体早产妇产科

于晓艳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60例临床探讨

于晓艳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在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早产率、胎儿发育等。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对比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人,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及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首次识别的或发生在妊娠期间的不同程度糖耐量损伤。通常出现于妊娠中晚期,对母儿的危害性极大,属于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中常用控制饮食及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该院在此基础上加用了中医药,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人共60例。年龄在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0.1)岁,孕次在1.5次,平均孕次在(1.16±1.2)次。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妊娠的有9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者有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在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与下列标准有一条符合即可诊断:①空腹血糖(FPG)2次或2次以上≥5.8 mmol/L(105mg/d1)。②葡萄糖口服耐量试验(OGTT)4项值中有2项达到或超过标准。③按我围第二界糖尿病学会倡导的方法,静脉血糖1 h≥7.8 mmol/L阳性[1]。

1.3 妊娠期监测

除一般产前检测,还需对血糖、尿酮体进行动态监测,孕中期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以排除胎儿畸形,并监测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孕晚期定期通过无负荷试验(NST)进行胎儿监测。

1.4 方法

1.4.1 饮食控制:能量需满足孕妇和胎儿全部所需,且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也得到严格把关,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保证无饥饿性酮症的发生。孕期总热量为7531~9205kJ/d,蛋白质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45%左右,脂肪占25%左右。实施少食、多餐制,用餐为5~6次/d。饮食控制3~5 d后,进行24 h血糖(血糖轮廓试验)测定即0时、三餐前0.5 h、三餐后2 h的血糖值和尿酮体值。若仍出现尿酮体阳性,需对饮食进行重新调整。

1.4.2 胰岛素用量:在孕妇无饥饿感时FPG>6.6mmol/L时进行胰岛素治疗。由于妊娠时间不同,依据每周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妊娠早期比妊娠前大概减少1/3用量,妊娠中期逐渐增加剂量,后期用量比妊娠前提高2/3。注射分2~3次/d,指标控制为FPG<5.5mmol/L,尿糖<“+”,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未出现。

1.4.3 中医药治疗:经中医辨证论治证型治发及方药如下:①阴虚肝旺:宜滋阴抑肝。方药为一贯煎加减(麦冬10 g,沙参15 g,当归20 g,生地30 g,生石膏30 g,川楝子lO g,珍珠母15 g,党参10 g,瓜茔仁15 g,陈皮10 g);②阴虚阳亢:宜滋阴潜阳。方药为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20 g,山茱萸12 g,lIJ药12 g,熟地20 g,茯苓9 g,泽泻9g,丹皮9 g,黄柏9 g,知母12 g,地骨皮10 g,钩藤12 g,党参10 g,陈皮10 g);③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方药为牛脉散加味(麦冬15 g,黄精30 g,五味子10 g,党参15 g,生黄芪30 g,葛根15g,陈皮10 g)。1剂/d,早晚两次温服,直至分娩先兆出现后停止服用。

1.5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一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率(±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早产率5.1%、剖宫产率12.3%、新生儿窒息率0.2%,显著优于对照组早产率7.5%、剖宫产率16.1%、新生儿窒息率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由于妊娠期分泌的众多激素对胰岛素均有抵抗作用,所以只有胰岛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才能保证体内糖代谢的平衡。若孕妇胰岛素的储备功能受损,或其受体减少及受体功能降低,都有可能导致糖耐量异常,发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能够使患者在围产期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死胎、感染、羊水过多、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等。

对于热量的摄入无需严格控制,主要是因为不仅妊娠糖尿病孕妇自身需要能量,宫内胎儿发育良好也需要能量,最佳饮食为既没有饥饿性酮体产生,又严格限制了碳水化合物摄入有效避免了餐后高血糖。妊娠期不能像非妊娠期一样对饮食严格控制,不然极易产生饥饿性酮症。

中医“消渴”包括糖尿病在内[2],证型主要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和气阴两虚三型,中医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生活习惯以及禀赋、性格等差异,辨证论治,并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GDM患者,其治疗在减少GDM患者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黄沛清,王刚,钟沛文,等.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83-284.

[2] 何常英.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治疗的临床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8(4):65-66.

R71[文献表示码]A

1672-4062(2015)04(a)-0126-01

2014-12-25)

于晓艳(1978-),女, 黑龙江七台河人,主治医师,学位,妇产科硕士研究生,从事妇产科。

猜你喜欢
酮体早产妇产科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尿酮体“±”或“+”代表啥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