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2015-02-11 11:47展秀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脱羧酶谷氨酸胰岛

展秀君

佳木斯中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展秀君

佳木斯中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目的探讨分析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间接诊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以CLIA法、RIA法测定、比较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分型、选择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是胰岛β细胞出现免疫受损的一种特异性指标,也是鉴别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指标[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鉴别、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间接诊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A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B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C组),A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5岁,平均(40.1±5.4)岁。B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3~64岁,平均(41.3±5.7)岁。C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1~67岁,平均(42.5±5.2)岁。A、B组诊断、分型均符合WHO(1999)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标准,3组在数量、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抽取3组受检者3 mL空腹晨静脉血,于37℃下放置30 min,以3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放置在-20℃下保存备用。以CLIA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比较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的存在情况,以RI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比较3组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3组,每组30例,A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为70%(21/30),胰岛细胞抗体40%(12/30),胰岛素自身抗体26.67%(8/30),B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为6.67%(2/30),胰岛细胞抗体16.67%(5/30),胰岛素自身抗体10%(3/30),C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为0%(0/30),胰岛细胞抗体3.33%(1/30),胰岛素自身抗体0%(0/30),3组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是有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或二者同时出现而引起。临床可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两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存在差异。所以,对糖尿病的准确分型是预防、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的前提。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器官特异性,患者血液中存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检测上述抗体对糖尿病的鉴别分型具有重要意义。谷氨酸脱羧酶为Ⅰ型糖尿病自身抗原,能够将谷氨酸转化成对神经递质GABA(γ氨基丁酸)产生抑制性的限速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Ⅰ型糖尿病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临床症状出现前的一段较长时间即可出现,Ⅰ型糖尿病初发者血液检测的阳性率为70%~80%,而Ⅱ型糖尿病及正常人血液检测的阳性率较低或无法检出。胰岛细胞抗体属于胰岛自身细胞抗体,其与胰岛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将补体系统激活,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而出现糖尿病[2]。Ⅰ型糖尿病初发者血液检测的阳性率为80%,临床症状出现后的6个月~3年内其逐渐减少、消失。而Ⅱ型糖尿病血液检测的阳性率为1.5% ~8.3%,且有半数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所以检测胰岛细胞抗体有利于糖尿病分型的鉴别诊断,但胰岛细胞抗体也可同时出现在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所以单独检测胰岛细胞抗体对于预测糖尿病的价值有限。胰岛素自身抗体对于鉴别诊断治疗糖尿病、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正常人血液检出胰岛素自身抗体则提示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可能较大,可能是胰岛β细胞损伤产生,所以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有利于早期发现、预防Ⅰ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存在率高于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提示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对预测糖尿病具有较大价值。本研究显示,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

综上所述,提示糖尿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分型、选择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姜燕,谭立明,王外梅,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胰岛细胞抗体对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34.

[2] 王亚南,吴元健,陆婵,等.糖化血红蛋白Alc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6):414-415.

R587[文献表示码]A

1672-4062(2015)04(a)-0137-01

2014-12-25)

展秀君(1978.6-)女,黑龙江省依兰县人,现主管检验师,大学本科,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佳木斯中医院检验科,研究--食物对血尿酸的影响。

猜你喜欢
脱羧酶谷氨酸胰岛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基于正交设计的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问:如何鉴定谷氨酸能神经元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没食子酸脱羧酶及酶法制备焦性没食子酸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