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2015-02-11 11:47吕英春朱崇元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类固醇风湿性饮食

吕英春 朱崇元

1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200025

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吕英春1朱崇元2

1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200025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调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60.42%),有效15例(31.25%),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总有效率72.9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了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外,还进行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风湿性疾病;类固醇性;糖尿病;疗效观察

风湿性疾病简称为风湿病,主要指骨、肌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受到影响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痛和畏风寒。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继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国,并且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的范畴,在《素问·奇病论》中首次被提到,曰“病有口甘者,名日脾痒······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偏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类固醇性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分泌增多或者应用外源性的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伴随着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认识的逐步加深,因此类固醇性糖尿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关注。我院在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3岁;治疗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岁。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情况如下:34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皮肌炎、 12例骨关节炎、 4例系统性血管炎和 2 例原发干燥综合征。所有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前无糖尿病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和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所以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控制血糖的平稳,随时调整饮食和运动量。对于缺乏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患者,在进行糖尿病监测和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的同时,要及时进行饮食和运动的调整,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相关性,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1.2.2 治疗组

治疗组监测调整血糖的做法与对照组一致。治疗组在调整饮食和运动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于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每天给药的总剂量为25~80U,三餐前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非依赖性胰岛素患者,可以应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剂量根据血糖变化调整[1]。

1.3 疗效判定标准[2]

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与2型糖尿病一致。显效:空腹血糖小于6.5mmol/l、餐后血糖小于9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值小于7%;有效:空腹血糖在6.5~7mmol/l、餐后血糖在9~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在7%~7.5%;无效: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大于7.5%。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①治疗组 显效29例(60.42%),有效15例(31.25%),无效4例(8.33%),总有效率91.67%。

②对照组 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无效13例(27.08%),总有效率72.92%。

3 讨论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国,也已经成为继癌症、心血管之后,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饮食没有节制和明显的遗传特性,其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身体消瘦。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应用于风湿性疾病,导致糖异生和肝糖原合成加快等糖代谢异常情况发生[3]。据统计,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以上,因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诱发糖尿病的又一因素,并且需要高度重视。我院在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的同时,采用适当的降糖药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收到较好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1]史玉媛.风湿病合并类固醇糖尿病 24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87

[2]乔海平.浅谈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J],环球中医药2012,5(11):825-827

[3]高飞,林禾.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5):26-27.

R587.1

A

1672-4062(2015)04(a)-0158-01

2015-01-05)

吕英春(1979.3-)女,榆树市人,硕士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血液病基础与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类固醇风湿性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