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

2015-02-11 14:22龚思莹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1期
关键词:那本书满足感亲子

龚思莹

“亲子阅读”,又叫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随着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亲子阅读”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之一。

在与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会提出,为什么孩子反反复复喜欢看同一本书?为什么孩子总是挑最厚那本书让我念?给孩子看书的时候是边读边提问,还是只是把故事念给孩子听……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亲子阅读的世界。

亲子阅读,是亲子重要,还是阅读重要?

陈: 孩子看的第一本书是他7~8个月的时候,看书的过程,孩子特别安静。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亲子阅读,我就觉得看书是个好习惯,他看书看得那么认真,多好啊!作为妈妈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高:你好像不是享受亲子的感觉,更享受的是孩子看书这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你看,我的孩子很行!他这么小就能看得这么认真,这么投入!母亲的满足感很多时候来源于这里。

陈:是的。

高: 但是,你们享受这样的满足感,不是享受亲子时光,你会觉得累吗?

陈:很累,尤其是当他拿出一本很厚的书,要求你一直给他讲,就会觉得有些不耐烦,恨不得能两张同时翻过去,快点结束。

高: 中国妈妈都有这种教导意识,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孙:是的,在儿子小时候和他看绘本时,儿子能够把“脸”的发音发清楚,我老公就忍不住夸赞说:“哇!我儿子好厉害啊!”

黄:亲子阅读,你们看中的不是亲子,而是阅读。

张:其实在我和儿子看书的时候,他有时表达出想和我亲近的意图,他会说:“我喜欢听你讲故事的声音,就这样一直听着!”

陈:那他是对你情感上有很强烈的需要。因为你的陪伴没有他爸爸多,所以他这个时候依赖你的声音,依赖你的陪伴。

小结:面对亲子阅读,很多父母都忽视了其中亲子陪伴的意义,往往会把阅读看得比亲子更重要。父母们期望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够获得东西,带有功利的态度。大多数父母容易忽略的是,这也是一段和孩子相处的亲子时光。亲子阅读,孩子除了和书链接,更重要的是和父母情感上的链接。

孩子总喜欢拿最厚的那本书让我来读,为什么?

高:很多人都说孩子喜欢选择很厚的书,我发现,在我带儿子的过程中,我有这种感受,儿子会选择一些比较长一些的书让你讲,有可能是对那本书感兴趣,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想和你呆的时间更长一些。

张:但是孩子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这种感觉,所以就用行动表现,比如选择一本很厚的书。

阳:“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就认为,亲子阅读就是一种爱的表达,他主张将孩子抱在怀里讲。

高:孩子比我们更加懂得本质的需要,对情感的需要比我们大人要来得更加认真一点、更敏感一些,或者是更加靠近人的天性。

小结:孩子如果老是喜欢选择最厚的那本书让你读,父母应该思考:是不是平时给孩子的时间不够多?孩子的情感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

为什么孩子总选择同一本书反复的阅读?

黄: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孩子总是喜欢选同一本绘本,哪怕是听了很多遍,他还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听。

曹:对的。

高: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希望儿子能够读点文学方面的书,我把这些书都放在他的眼前,但是他才不受你主宰呢,他总是反复去看他喜欢的《柳林风声》。

阳:我女儿就喜欢那个女巫的故事,她不需要你从头开始讲,就对其中的某一段特别感兴趣,不停地让你讲。

高:我儿子总是选择看《小海螺》这本书,一遍又一遍反复地看,书都翻烂了。我有许多书放在那里,他就选择这一本。等他大一点了,还有一段时间特别爱看《淘气包埃米尔》,每晚都看,看得我都快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这是因为孩子到了高年级,他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本书能够让他的内心压力得到宣泄。

马:通过孩子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能帮助父母来了解孩子。

高:他选择的这个重复阅读的书籍一定是他个性的镜像,有助于你去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就好像你看孩子的绘画作品,更有助于让你去了解你的孩子心里是什么样子。

小结:孩子反复阅读是因为内在的需要,或者说他可以从书中获得一种情绪或情感的体验。父母可以从孩子选择反复阅读的书籍中去了解孩子、感受孩子。

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应看重孩子的生活体验。

高:亲子阅读是不是必要的?我有时是质疑的,因为我看过《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的孩子7岁之前是不允许看书的,书都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

孙:她也许认为孩子童年时光能够在外面玩,干嘛要在家看书呢?

高:那是因为读书会损害孩子对自然的链接,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感官直接经验,要少一些从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过早地进入社会既定的文化,缺少了生命力。

陈:如果选择出去玩还是在家看书,那么孩子当然更多地会选择出去玩。

陈:在班上我也发现,那些没有经常阅读的孩子表达的东西更直觉、更生活,那些经常看书的孩子表达的东西更加标准,太标准了,他一张嘴,你可能就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了?都是从书本中获得,而不是生活的直接感受。

孙:假如有些孩子他没有看书,但是他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照样很好!

高:对,我再说一个困惑,吴文兵在华德福学校教课教语文时,他对孩子的描述非常细致,他就发现,那些大量读书的孩子写的东西没有灵性,而那些很少读书、喜欢玩、调皮的孩子写的东西很语出惊人,特别有灵性。

孙:在我们平时带班中也会有这样明显的感觉。

张:这是因为孩子感受的途径不一样。一个是从书里,一个有了生活中的体验,生活中的体验更加深刻。

高:亲子阅读是不是一定需要,如果有其他的方式能够替代亲子阅读的亲子时光的话,亲子阅读还有必要吗?

马:如果有其他的活动,我觉得是可以,因为孩子在越小的时候获得经验越靠感官的直接体验。

张:我觉得阅读还是很必要的。我曾经因为看了一本书之后才会对昆虫感兴趣,经常停下脚步研究他们,觉得挺有意思。如果没有那本书,我还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曹:没错。但问题就是,受别人影响,很多父母把亲子阅读看得过重,每个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阅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别的陪伴孩子有意思的活动比较少,所以就会把这个看得很重,假如说,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丰富有意思的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满,那不是更好!

高:我是觉得,在小学之前,看的书可以少一点、精一点,我也有经验,我们家买的书太多了,孩子都看花眼了,其实倒不是一件好事。在7岁之前,孩子白天能有充分的游戏创造,去玩,去搜集,这方面能够充分满足他了,可能在亲子阅读方面就不会那么强求,生活应更加丰富一些。

小结:现在父母普遍犯的错误就是把亲子阅读看得过重。似乎亲子之间的互动只有亲子阅读。其实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来自生活的直接感受,生活给孩子带来的那种直接的鲜活的体验是书本无法代替的。

亲子阅读的方法:

认字前——少打断,亲子时光。

高: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认识字之前,亲子共读时建议不做任何提问,只是读,最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读,慢慢过渡到文字语言,也就是书面语言。

认字后——朗读、表演,注重了解孩子内心。

高:孩子认识字了,还需不需要亲子阅读了?

黄:孩子认识字了,当然是他自己读为主了,我干嘛还给他读?

陈:我觉得有必要,因为这是一种延续。

高: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和父母不失去联系。

陈:  还可以帮助孩子跳过读书瓶颈。

张:可以大人大声地朗读吗?一些专家特别强调亲子阅读时,父母的朗读!

陈:我们家就在尝试大声地读书,这样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陈:读出来的感觉和默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曹:朗读的时候,他不见得每一个字都理解,但是孩子会意会。

张:我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是边讲边问,就怕他对某些词不懂,最后还来个梳理,孩子特别不喜欢这样!

钱: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高:亲子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读,孩子可能会不感兴趣,可以有表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对于一个文本理解得越来越熟悉,通过扮演,可以让孩子对文学中的人物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入。再大一些,可以大人也读,小孩也读,这样大人和小孩才可以有交流的话题,其实亲子阅读对于父母来讲很重要,不失去与孩子的联系。很多孩子大了就不愿意回家,或者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是因为缺少和父母精神上的沟通。

阳:就像我现在和我女儿,她上大学了,我除了和她聊吃什么、穿什么,别的不知道要聊什么,没有真正的交流。

高:我就希望和我的儿子不要这样,希望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他越来越大了,随着心智的成熟,他会向外延伸,去寻求外面的朋友,我希望能成为他家里的朋友,非常害怕和孩子失去精神上的联系,而亲子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那本书满足感亲子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一起去图书馆吧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Towards a Semantic Explanation for the(Un)acceptability of (Apparent) Recursive 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Corresponding Topical Structures
推迟的满足感
教师“满足感”增强与职业精神提携
绩效考核公平感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路径——基于需求满足感的中介模型检验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