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词义演变探析—— 兼与《汉语大词典》“经纪”释义商补

2015-02-13 10:0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演变动因

李 顺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经纪”词义演变探析
—— 兼与《汉语大词典》“经纪”释义商补

李 顺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通过厘清“经纪”一词产生及其词义历史演变脉络,进一步探讨“经纪”一词词义演变的动因,并借此对《汉语大词典》“经纪”一词的释义做出商补。

关键词:经纪;词义;演变;动因;商补

一、引言

王力曾说:“如果为了编写一部汉语大词典,古人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够用的。因为,第一,他们只注意上古,不太注意中古以后的发展;第二,他们只注意单音词,不大注意复音词。所以这一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才能有所成就。”[1]因此,对于复音词的词义演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大型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其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并力图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其成就是非常高的。《汉语大词典》所收词的义项总的来说是比较全面的,上至先秦两汉的上古词义,下至中古以来白话文献,在选词立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但毋庸置疑,词义义项的失录和讹误亦是有的。郭在贻在提及训诂学作用时指出:“训诂学是研究字、词古义的学问,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辞书编纂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从而使辞书不致将应列的义项漏略掉。”[2]

“经纪”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主要有三个义项:经营,如:不善经纪;指经纪人;料理,如“经纪其家”[3]。蒋绍愚曾谈到:“在讨论词义的发展变化和同义词、反义词等问题时,都不能笼统地以词为单位,而要以义位为单位。”[4]因此,本文在讨论“经纪”一词词义演变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义位的角度来考察其演变的具体情况及其表现,并进一步的探讨其演变的动因,不仅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经纪”词义的历史演变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经纪”一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主要有两个义位:一是指日月星辰进退疾迟的度数。如《礼记·月令》:“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郑玄曰:“经纪,为天文进退度数。”一是指纲常、法度。如《管子·版法》:“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5]

到了汉代,“经纪”一词主要继承了“纲纪、法度”这一义位,如《史记·龟策列传》:“汤武行之,乃取天子;《春秋》著之,以为经纪。”又如《汉书·司马迁传》:“《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由此,又引申有“条理、秩序”的意思,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此谓论之大体也,必有经纪。”又如《晏子春秋·问上》:“国无常法,民无经纪。”《淮南子·俶真篇》:“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

“经纪”还可用来专指中医上“人体直的和横的脉络”。如《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脉有经纪,筋有结络。”张隐菴集注:“经,径也;纪,维也。言脉络有径之经,横之维也。”[6]此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可补收。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汉代“经纪”一词有开始从名词向动词演变的迹象。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很显然,这里的“经纪”应是与“著”和“记”相对举的,词性当为动词。那么,这里的“经纪”当作何解?考“纪”,在汉以前就已经引申有“节制”的意思,《吕氏春秋·本味》:“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高诱注:“纪犹节也,品味待火然后成,故曰火为之节。”[7]既然,“纪”可用来表示“节制”的意思,那么,在“经纪”一词的组合当中,“经纪”就可用来偏指“纪”,表“节制”,进一步就可用来表“规范人的某种行为”,这与其“纲纪、法度”的意思也是相关的。因为,“法”就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当然,这里也可以看作是由“条理、秩序”引申出的“使有条理、有秩序”的意思。无论哪种理解,都说明了“经纪”的词性正发生着变化。

又如《淮南子·原道篇》:“经纪山川,蹈腾昆仑。”高诱注:“经,行也;纪,通也。”吴承仕云:“纪无通训,通当作道,形近之误也。《白虎通》云‘纪,理也。’理道义同。”又杨伯峻曰:“‘经纪山川’,经纪义近。”[8]这里的“经纪”当是同义复合,作“贯通”义,理解为“顺利地从山川行过”。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纪”一词既有继承前一时期的词义,如《晋书·天文上·中宫》:“大角在摄提间。大角者,天王座也。又为天栋,正经纪也。”这里的“经纪”表示“纲纪”的意思。又产生了新的义位,如《三国志·朱建平传》:“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魏书·赵逸传》:“及文相为汝南内史,犹经纪其家。”这里的“经纪”都已经用来作动词被广泛使用了,有“管理、料理”的意思。又由此,引申有“对产业的经营管理”,如《宋书·谢弘微传》:“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这一时期,“经纪”一词所产生的新的义位,应该是现代所说的“经纪”一词词义的雏形了。

唐五代,“经纪”一词在“对产业的经营管理”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经营买卖”的意思,如《王梵志诗》二三三首:“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些微取利,可可苦他家。”又如寒山诗:“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从唐代的文献资料来看,“经纪”被用来指“经营买卖”已经广泛存在。正如《南村辍耕录》卷十九所云:“今人以善能营生者为经纪。唐滕王元婴与蒋王皆好聚敛。太宗尝赐诸玉帛。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韩昌黎作《柳子厚墓志》云:‘舅弟卢遵,又将经纪其家。’则自唐已有此言。”[9]

宋元之时,“经纪”一词又由“经营买卖”引申指“生意、买卖”。如《朱子语类》卷二六:“譬如人作折本经纪相似。”《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班朝录、供朝报、选官图、诸色科名。”《五代史平话·梁史》:“黄巢因下第了,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又不会做甚经纪。”又可以进一步引申指“谋生”,如《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教儿子去张员外宅里去,闲了经纪,如今在家中,日逐盘费如何措置?”此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可补收。

明清的时候,“经纪”一方面继承了“生意、买卖”这一义位,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却不想小经纪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喫饱饭。”同时,也可指“做生意”,如《水浒传》第五回:“丈夫出外经纪,奴被婆婆打骂不过,私自要他领到娘家去,不是逃走。”另一方面也可用来指“做生意的人”,如《禅真后史》第三十三回:“这党俫是个老经纪。”由此,进一步引申指“买卖双方的中间人”,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听说一人,乃宋朝汴京人,姓金双名维厚;乃是经纪行中人。”又如《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不拘经纪、买主进来,每人饮酒二杯。”此义,《汉语大词典》释义不清楚,且例证的时代较晚。同时,“经纪”一词还产生了新的意义,如《西游记》第六八回:“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将就买些用罢。’那行者原是耍他,那里肯买,道:‘贤弟,你好不经纪!再走走,拣大的买吃。’”这里的“经纪”一词又有了“打算、算计”的意思。此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可补收。

从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经纪”一词的词义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演变的。从先秦时期到近代,其词义的演变轨迹,所反映的是该词从书面语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词义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三、“经纪”词义演变的动因

作为语言的词汇,其词义的发展变化,需要某些因素的推动,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交替与更迭。根据张志毅、张庆云谈到的义位演变的三个原因“客观世界的原因、主体世界的原因、语言世界的原因”[10]来看,“经纪”一词的演变,既有语言内部因素的推动,又有外部客观因素,诸如: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的影响,还有人的主观认识的影响。就是在这种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才导致了其词义的演变和发展。

1.“经纪”词义演变的语言动因

词义的演变跟语言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一个从文言逐渐向白话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而词汇的变化最为直接和迅速。“经纪”一词,在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是书面语中使用,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就多出现在了口语化的句中,即从文言系统中脱离逐渐转向白话系统,这就必然会引起词汇意义的变化。这是文白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经纪”一词伴随着这一趋势下词义更替的反映。所以说,“经纪”就是在语言内部大变化的背景下,实现了自身词义的更迭。

另一方面,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影响了词义的改变。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语义层面来看,词在不同语义场的转变,促使了词义的变化。“经纪”从“纲纪、法度”义场到“经营、料理”义场的转变与“经”、“纪”义场的变化密不可分。“经”最初经常在表示“义理、法则”这一义场中出现,如《易·颐》:“六五,拂经。”孔颖达疏:“经,义也。”又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兼若攻昧,武之善经也。”杜预注:“经,法也。”同时,“经”又出现在了表示“治理”这一义场中,如《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贾公彦疏:“经者,所以经纪为名,故云经。”又如《左传·宣公十五年》:“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经”由于后来在“治理”这一义场中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多,使得其从“义理、法则”义场中逐渐的退出,而“治理”这一义位就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经”之所以能进入到“治理”义场与其经常所出现的语境息息相关。由于受到该义场内部其它词的影响,如“治”“整”等等,“经”就获得了表示“治理”的意思,顺利进入该义场。同样,“纪”最初也出现在了表示“义理、法则”的义场中,如《礼记·礼运》:“礼义以为纪。”孔颖达疏:“纪,纲纪也。”同时,“纪”也出现在了“治理”的义场中,如《国语·周语上》:“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韦昭注:“纪,谓综理也。”“纪”遵循着与“经”同样的变化轨迹,说明了在义场内部,伴随着“经”变化的还有其它的词,而“纪”就是其中之一。

从语法层面来看,语法功能的变化,促使词发生转类。“经纪”一词,最初在句中主要是名词,充当句中的宾语,如“以建经纪”,逐渐的转移到了谓语的位置,词性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可以用作动词了,如“经纪其家”。这就是说语法功能的变化引起了词义的变化。

2.“经纪”词义演变的客观动因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义的变化是最能体现客观世界的变化的,而客观世界的变化也最先在词义的演变中得到体现。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说,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推动词义演变的重要动因。

从词义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推动“经纪”词义演变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纪”一词到了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以后词义范围不断的扩大,以致奠定了现代汉语中“经纪”词义的来源。因为,宋元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而出现了很多与商业、贸易等相关的词语,如价钱、行货等。而“经纪”词义的变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因素的推动下引起的。而要在词汇上反映出这种变化,人们一是创造新词,二是利用旧词赋予新义[11]两种方式来实现,又由于经济的原则,绝大多数的词是通过赋予旧词新义产生的,并且用于新的语言交际环境。

3.“经纪”词义演变的主观动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的主观世界,如思想观念、心理感情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词义的演变。

一方面,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经纪”一词的义位发生了变化。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天”,因而“经纪”一词主要是反映与“天”有关的“天道”,而到了中古近代以来,逐渐的转移到“人”自身,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尤其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有了与“经济谋生”有关的义位。

另一方面,心理感情的变化也促使着“经纪”义位的演变,比如指“经纪人”的这一义位,就是由于人们求新的心理欲望推动的。滕华英指出“它在古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最早的是西周时代的‘质人’,到秦汉时期,称为驵侩、驵、驵会、辜榷等。从唐朝开始,多以‘牙’贯以名称,且名目繁多,如牙人、牙郎、牙商、牙侩、牙子、牙保等。元代以后,在官方公文和民间出现经纪之称。”[12]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从事经济贸易往来的人,可是对于这类职业人的称谓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改变,这都源于人们追求语言表达上的新奇。

以上,我们只是讨论了的“经纪”一词演变的三个动因,并不是说词义的演变只有这样的几个原因。事实上,词义是在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演变的,这里我们只是讨论了几个主要的动因而已。

四、结语

通过对“经纪”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及其演变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经纪”一词经历的词义引申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刻变化。基于语言文白转型的历史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改变,使得现代汉语中“经纪”一词的“经营、料理”这一义位,占据了优势地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经纪”一词的失收的义项,《汉语大词典》可以补收下面三条:

(1)人体直的和横的脉络。《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脉有经纪,筋有结络。”

(2)打算,算计。《西游记》第六八回:“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将就买些用罢。’那行者原是耍他,那里肯买,道:‘贤弟,你好不经纪!再走走,拣大的买吃。’”

(3)指做生意的人。《禅真后史》第三十三回:“这党俫是个老经纪。”

另外,《汉语大词典》“经纪”释义的第8条可作如下补充:

(4)经纪人,即买卖双方的中间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听说一人,乃宋朝汴京人,姓金双名维厚;乃是经纪行中人。”《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不拘经纪、买主进来,每人饮酒二杯。”

[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642.

[2] 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36.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17.

[4]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7.

[5]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九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2:860.

[6] 龙伯坚,编著.龙式昭,整理.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80.

[7]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238.

[8] 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221.

[8]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3.

[9] 陶宗仪.王雪玲,校点.南村辍耕录[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23.

[10]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59-276.

[11] 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10 (1):31-35.

[12] 滕华英.古代经纪人称谓之演变[J].长江大学学报,2011, 34(10):172-173.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n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Brokerage”: A Discussion on Chinese Dictionary

LI Shun

(School of Literature,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cause and meaning of the word brokerage are clarified. Furthermore, the motivation of the word evolution is explored. Then a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brokerage in Chinese Dictionary.

Key Words:brokerage; meaning; evolution; motivation; discussion

作者简介:李顺(1991-),男,湖南安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11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07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027-04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演变动因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