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性问题分析

2015-02-13 19:15张学英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天津市劳动力

张学英,闫 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天津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性问题分析

张学英,闫 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从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在总量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在结构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提出可通过经济总量增长扩展就业容量,并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劳动力市场;就业容量;结构性矛盾

多年来,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渗透并左右着国民的日常生活,实现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随着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升,随着科学技术对传统第二产业的改造,随着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呼声与日高涨,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引发了对技能人才井喷式的需求。现有劳动力市场能否满足需求,本研究将从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运用统计数据刻画天津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1 天津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特征

1.1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全国GDP的单位数增长相比较,2009-2013年间,天津市的经济依然保持着11.45%~22.64%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1-2]。与经济高增长对应,此间天津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6%。但2008—2012年间每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却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人数由12.99万人增至20.40万人,原因在于此间“新登记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而“本期失业人员就业人数”却在逐年减少。为了解天津市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情况,本研究对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进行考察。2009—2013年间,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上升趋势,平均值在0.36左右,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2]。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美国14个行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值均大于1,其中2000年制造业的就业弹性曾高达2.39,除了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公用事业的就业弹性值小于0.25之外,其他13个行业的就业弹性值均在0.39以上[3]。另有数据显示,韩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大多数年份几乎是我国的2~3倍。可见,天津市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当期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理论上求人倍率可以反应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若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若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根据中国就业网的统计数据,2012—2013年天津市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值均大于0.8,在2013年第三季度曾一度高达0.9,但该数值仍然小于1。这表明天津市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就业形势严峻。

1.2 私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待改善以扩大就业容量

根据《天津市2012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相关数据计算[4],从用人单位的性质看,天津市的岗位空缺主要集中在企业,2012年企业的空岗需求占市场劳动力总需求的95.7%,其中内资企业的需求占59.95%,是未来天津市扩大就业容量的主要焦点。在企业人才需求中,私营企业需求占总需求的9.48%,在各类内资企业的人才需求中位列第四,仅次于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天津市民营企业曾吸纳了40%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2011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根据《天津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3],从社会从业人员构成看,从业人员多集中分布于城镇单位,特别是私营单位,以2012年为例,在城镇单位就职的从业者占总从业人员的77.4%,其中私营单位占18.9%。

可见,就扩大就业而言,私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天津市未来刺激就业岗位增加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私营企业的生存境况却令人担忧,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于2014年8月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在这个背景下,2012年天津市私营企业劳动力需求仅比2011年增长3.08%,在各类企业人员需求增长占比中位列倒数第四,并且远低于2012年比2011年整体劳动力需求增长的6.74%。就目前私营企业的生存状态而言,除了自身的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生命力之外,政府营造有利于该类企业成长的环境以促进扩大就业容量也十分必要。

1.3 天津市求职人员分布及新增就业分布

1.3.1 求职人员分布

2012年天津市求职总人数比2011年增长了3.21%。其中,本市农村人员、新成长失业人员两类求职者的增长率位居前两位,求职人员增速较快。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①本市农村人员。2012年来天津市农村求职人员达到8.76万人,占求职人员总量的8.74%,比2011年增长5.89%。②新成长劳动力。在求职人员的构成中,新成长失业人员有54.67万人,占求职人员总量的54.55%,是求职人员的主力军。新成长劳动力中的半数人员为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27.27万多人,比2011年增长4.06%。③就业转失业。存量就业人口中新转为失业状态的有7.13万人,占求职人员总量的7.11%,虽然比例仍然不低,但比2011年减少了2.83%。

1.3.2 新增就业情况

根据《天津市2012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相关数据,2009—2012年天津市新增就业总量从40.23万人增至47.26万人,呈逐年递增趋势。①新生劳动力就业总量从11.02万人增至13.66万人,呈增长趋势。②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总量从3.91万人增至7.50万人,呈增长趋势。③存量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数量从10.75万人减至10.01万人,呈递减趋势。

根据《天津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虽然2012年天津市新增就业人数为47.26万人,但当年求职人员中仅失业人员就有66.4万人,反映出新增就业岗位与实际需求岗位相比杯水车薪。①新生劳动力就业。2012年新生劳动力有13.66万人实现就业,但当年新成长失业人员高达54.67万人,其中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27.27万人,有近1/2的新成长失业人员没有找到工作。②农村转移劳动力。2012年农村转移劳动力有7.50万人实现就业,与当年8.76万的本市农村求职人员数据对比,仍有1.26万人没能实现就业。

虽然高校毕业生与农村劳动力分别处于人力资本高低两端,但却同时因为缺乏职业技能或工作经验而处于相同的就业难境地。解决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除了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力需求外,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更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之获得职业技能,通过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水平来提升其搜寻工作以及保有一份工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就业并能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

2 天津市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分析

2.1 劳动力供求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来自《天津市2012年—2013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显示[5],从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2012—2013年天津市73.9%~77.0%的劳动力需求集中在第三产业。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根据《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2012年末减少了2.24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8.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2012年增加了22.96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41.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2012年增加23.60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50.1%。就业分布的趋势为: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就业的比例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增长,且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可见,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都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增强。

伴随天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容小觑,特别如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仍是偏低的。世界银行对各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78.0%,新加坡为76.2%,英国卫76.0%,加拿大为75.9%,澳大利亚为75.1%,法国为73.1%,新西兰为70.5%,德国为67.9%,日本为66.7%,韩国为66.6%。可见,随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从而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

随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第二产业内的现代制造业正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提升附加价值,未来第二、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引发了对技能型人才的井喷式需求。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估算,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无疑将成为未来天津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电子、模具、汽车等现代制造业以及金融、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2.2 按行业划分的劳动力供求现状

根据《天津市2012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2012年天津市各行业用人单位岗位空缺数量较多的前5个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合计高达80.51%。而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岗位空缺占总数的比重仅为0.32%和1.75%。根据《2013年天津统计年鉴》中提供的2012年天津市社会从业人员行业结构分布数据,社会从业人员多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所占比重合计达68.1%,其中从事制造业的人数最多,占总从业人数的29.8%。

有些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与实际就业分布情况相差比较多,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年度劳动力需求中的占比为11.01%,而就业人员的行业占比为3.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年度劳动力需求中的占比为11%,但就业人员的行业占比仅为0.7%;住宿和餐饮业在年度劳动力需求中的占比为19.48%,但就业人员的行业占比仅为4.7%。数据上的不匹配可能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目前劳动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即劳动力的现有人力资本水平尚不能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提升存量和增量劳动力的素质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是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方向;其二,年度劳动力需求占比较高的行业是今后劳动力需求的方向,中高等教育对新增劳动力的培养要与这些行业需求对接。

2.3 按专业划分的劳动力供求现状

根据《天津教育年鉴2013》提供的数据,从新成长劳动力供给看,2012年天津市26所普通专科院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50 847人,其中,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和土建类等5个专业类别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位居前5,分别为:22.43%、18.10%、11.05%、9.83%和8.51%。2012年天津市88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计37 107人,其中,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农林牧渔类5个专业类别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位居前5,分别为:30.3%、20.72%、17.45%、5.76%和4.52%。两类学校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结构很相似。从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需求在总需求中的占比位居行业前5位,占比分别为:19.52%、19.50%、19.48%、11.01%、11.00%和4.02%。

综观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结构,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在相对比例上是基本匹配的。但财经类人才供给相对过剩,在毕业生占比中位居前5位,但在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占比前5位中并未看到这类人才,且金融业(1.75%)、房地产业(0.3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7%)3类人才需求之和也只有5.44%。《天津市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报告》中列举了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10个职业,发现空缺岗位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类、旅游服务类,包括推销展销人员、餐饮服务员和厨工、饭店服务人员、房地产业务人员、磨工、焊工、体力工人、美容美发人员、裁剪缝纫工和浴池服务人员。这进一步表明,财经类人才供给有过剩的趋势。实际上,很多财经类专业并没有明确的专业技能定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一方面毕业生的去向是多样化的,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其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不强;同时在强化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比较弱,也不利于实现就业。

2.4 按技术等级划分的劳动力供求现状

从供给的角度看,2008—2012年天津市劳动力参加初级工和中级工鉴定的人次及取证人数均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的发展趋势,而此间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基本呈增长态势,高技能人才取证人数占总取证人数的比例由2008年的12.7%上升到2012年的37.2%。可见,劳动力供给方已明确感受到了来自于市场对技能需求的强烈信号。

从需求的角度看,根据《天津市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6],2013年上半年天津市劳动力市场对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者的需求普遍大于供给,求人倍率小于1;对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者的需求大于供给,求人倍率逼近1或者大于1,尤其是技师在两个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1.62和1.84,高级技师为2.27和2.16,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者为1.89和1.73。可见,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这类人才也是非常紧缺的。

综上,用人单位的空缺岗位对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需求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水平之间具有很大差距,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相应地,新成长劳动力获得职业资格的情况并不乐观。《天津教育年鉴2013》的数据显示[7],以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取证情况为例,实际毕业人数合计37 107人,实际取证人数合计18 277人,取证人数占总人数的49.25%,且多为初级职业资格,这与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相距甚远。

2.5 按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劳动力供求现状

根据《天津市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共计100万人左右,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大学、高中的求职者占比分别高达37.46%、 35.96%、23.29%,成为求职者的主力军。相应地,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中,这三类人员的需求占比也是位居前三位。粗略判断,这三类人员的供需是基本匹配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人员的供给大于需求,而受教育程度为硕士以上的人员则呈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

但是,从求人倍率看,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供求状态存在很大差异。体现在:①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值最低,反映了市场对无技能、低技能人才的需求减弱;②受教育程度为硕士以上的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值最高,超过了数值1,表明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③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大专、大学的三类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值虽接近于1,但仍小于1,表明这三类劳动者市场供给略大于需求。其中,包括职高、技校、中专在内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高达0.98~0.99,供求缺口最小,表明天津市中级技术人才的供需基本匹配。

总体来看,天津市劳动力市场上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的需求缺口最大,中高等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市场供需基本均衡,供给略大于需求,对初中及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明显不足,未来天津市劳动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中高学历人员。

3 天津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特征及相关建议

3.1 天津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特征

(1)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虽然逐年递增,但总体水平低于美国、韩国等国家。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私营企业的生存状态不佳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动力较弱。

(2)在总量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将在中长期内持续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其中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中的生力军,中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设置与企业需求错位加剧了该群体的就业难度,而农村待转移劳动力仍然是城市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

(3)在结构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是在行业内部,存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空缺的技能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上看,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呈递减趋势,对中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强劲。

(4)高校毕业生、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和存量劳动力中的失业人口处于人力资本的两端,但其就业难都源自于结构性不匹配,都需要外力助推提升职业技能,尤其是新成长劳动力往往因职业技能水平低而沦为就业困难群体[8]。

3.2 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

3.2.1 扩大就业容量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解释,经济体对劳动力的需求直接源于就业岗位的扩大,故提升天津市就业总量的根本仍是大力发展经济。具体建议如下:①根据劳动力供求向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未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应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以提升就业增量。②鉴于私营企业在吸纳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考虑到随着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下私营企业生存的困境,政府要出台专门的政策以扶持私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成长,以扩大就业容量。

3.2.2 消除就业中的结构性不匹配

消除当前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则需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需求以及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开展个性化训练。①培养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解决增量劳动力就业中的结构问题。此处的新增劳动力包括大学毕业生和农村新增劳动力,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指导和技能训练、毕业后就业前的就业适应培训,强化岗位技能,缩短第一次工作搜寻的时间,使劳动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实现零距离对接[9]。②促进现有劳动力技能转型,解决存量劳动力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通过职业培训培养行业内现有的存量劳动力转型为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提升附加值储备人才。在赋予存量劳动力新技能的同时,更要赋予其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适应新的岗位技能需求的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存量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通过内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对劳动力总量需求不足问题,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存量和新增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解决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

[1]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29]. http://www.stats-tj.gov.cn/Item/23173.aspx.

[2] 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许平祥.美国经济的“二元化”研究——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关系的视角[D].天津:南开大学,2012.

[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天津市2012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4-12-10].http://www. 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node_1440.htm.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天津市2012年-2013年各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4-11-10]. http://www.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node_1440.htm.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天津市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4-12-10]. http://www.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node_1440.htm.

[7]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教育统计年鉴2013[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8] 张学英.经济增长中技能人才的发展轨迹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91-94.

[9] 张学英.个人资本视域下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5-60.

Analysis of gross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in Tianjin labor market

ZHANG Xue-ying,YAN 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Tianjin labor market features a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amount and the structure.The amount of labor suppl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labor demand.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employ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occupation skill of the labor force cannot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It is suggested to expand the employment capacity through the growth of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to enhance skills through the occup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abor market;employment capacity;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F249.212

A

2095-0926(2015)01-0048-05

2015-01-13

201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TJJXHQ1402).

张学英(1975—),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天津市劳动力
有趣的云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