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缺失”与“拥有”
——《陈情表》的一种解读

2015-02-13 19:57浙江省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鲍周生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司马炎晋武帝陈情表

☉浙江省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 鲍周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古代经典散文,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等各版本教材都将其收入,足以说明它的文学品位与地位。因为作者在文中不仅晒出了自己对祖母的浓浓亲情,更晒出了一种对于生活的不凡智慧。这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我们从文本中不难发现,四大“缺失”导致了李密家庭生活的孤苦伶仃,也为他后来推辞出山为官提供了充分理由,更使晋武帝司马炎对他的情感由恼怒转化为同情,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美谈。那么,李密究竟有什么“缺失”呢?

一缺失“爱”——“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父亲过早去世,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孤儿,孤苦的形象跃然纸上;“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好在祖母的担当使得他的幼儿时期仅存了一点温情与亲情,也使他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二缺失“钙”——“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很显然,李密是一个先天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苦命孩子;虽然祖母刘给了他许许多多的爱,但这种爱只能抚慰他孤独的心灵,却改变不了他生理上的明显不足,这也注定给祖母增添了更多的辛劳与心酸。

三缺失“伴”——“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真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是孤苦伶仃的他,除了祖母,别无其他的亲眷可以相依相伴,也足见他与祖母之间是真正的相依为命,祖孙情深。

四缺失“乐”——俗话说得好:“儿时吃的苦像风吹过一样”,只要长大后日子舒心就好了。然而祖母的健康却成了李密最大的牵挂,“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是啊,长期当爹当妈的劳累使得96岁高龄的祖母早已是疾病缠身,奄奄一息;既是孙子更像儿子的李密岂可不管不问,因而他的生活缺了些乐趣。

四种“缺失”组成了李密人生的协奏曲。如果他一味地沉湎于自己的不幸与苦难中不能自拔,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作为读者,我们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要辩证地分析人生路上的苦难与曲折,更要善于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因为理想美好的人生需要发扬人的优点,而不是强调其缺点。其实,李密身上有四大“拥有”,彻底弥补了他的“缺失”,更成就了他的灿烂人生。

首先是拥有“孝心”。李密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的孝心,而“孝心”是李密的立身之本。司马炎之所以器重李密,一定要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是有历史原因的。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以“忠孝”治天下,要忠先要孝,不孝怎能忠呢?但司马炎不敢以“忠”来治天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父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一切。同时,司马炎继承爵位后,一脚踢了魏帝,改国号为晋。所以,如他以“忠”来治天下,岂不让人耻笑?于是,他选择了以“孝”治天下(其实“孝”是另一种“忠”)。因此,本文作者围绕“孝”字做文章,既符合自身的情况,又真正打动了他,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拥有“智慧”。李密本想推辞做官,又要使晋武帝不怪罪,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一个考验李密智商的重大人生课题,做不好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李密成功地做好了这篇文章。他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重重矛盾,并逐一破解这些难题,因为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孝养祖母更是合情也合法,这为“愿乞终养”给出了实在的理论根据。最后他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即先尽孝后尽忠,既给了自己下台阶的办法,也给了晋武帝面子,至少是一种缓兵之计。因而,可以说《陈情表》陈的是情感,更陈的是智慧。

再次是拥有“诚信”。李密在文本最后一段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也把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的诚心深深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的读者,宋代文人安子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因而,晋武帝不但爽快地答应了李密的请求,还特地赏赐给了他两个奴婢,以便帮助他照顾祖母刘,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也许正因为此举“恩宠”,就深深打动了李密,以至原来的“拖延法”主动失灵。等祖母刘死后守完孝尽了情,他高兴地出来做官了,并一直做到汉中太守。

最后是拥有“文才”。《陈情表》情感真切,体现了最好的文风,这对那些喜欢编造故事以博取他人眼泪的虚假文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学习榜样;也是高中学子实践“我手写我心”作文理念的经典范文。同时,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多元的,既有伺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又有对亡国蜀的怀旧之情,也有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以及对司马炎征聘的惶惑之情等,这些情感使他心里感到很纠结。好在他能紧紧抓住侍奉祖母的“孝”这条情感主线,抒发了他的真情与深情,终于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但获得了高分,而且被保送进“大学”。真可谓主题明确,情感真切,选材得当,一篇文章赢得了光明的前途。

四种“拥有”助李密走出人生的低谷,走向仕途的高峰,并成就了李密的辉煌。这是我们从文本中读到的作者的精彩与亮丽。

总之,李密的《陈情表》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读出“情”的味道,读出“孝”的精神,更要读出个性,读出新意,因为我们要“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司马炎晋武帝陈情表
满奋畏寒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司马炎“比美”
晋武帝:都躺赢了,被怼怕啥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娇妻套牢司马炎
捧杀政敌,防不胜防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