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学评论家郑维棕谈欧豪年的绘画美学由实入化,由技入神

2015-02-14 03:21
台声 2015年2期
关键词:宋元岭南国学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这是岭南派大师欧豪年在《观潮》画作中(1996年,水墨,125CM×64CM)引用苏轼的五绝句。在这幅水墨画中,卷起的浪潮拍向岸头,站在岸上的老人,在浪潮中依旧站立无惧、屹立不摇的摇指飘渺的远方。

在台湾,欧豪年不仅被认为是岭南派的巨擘,甚至在当今台湾画坛中,他也是被认为站在顶端的大师级人物。“我生长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家乡,从小这些自然的景景物物,都成为影响我一生画风的重要走向。再加上从小就必须读四书五经,书画国学等等也都是必须学习的重要功课。”欧豪年虽然到17岁才师从岭南画派画家赵少昂,其绘画题材却非常多元,因为他的国学底子也深厚,因此,从画画、书法到诗文,艺术成就也相当多元。

也因为出身岭南世家,国学底子深厚,从小书与画皆出于自学,又因为常从父亲往来结交到各种文士,无形中让他从小与一般的画家不一样,因为见识广泛而眼界也特别高。因此,也让欧豪年在开始师从赵少昂以后,就开始显出绘画的才气,苏轼的“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最能道尽一个天才的画家,如何为了走到潮头的高头,在越山浑浑的浪花中,找到一条冲向浪头高点的道路!

解衣般礡,意在笔先

在《庄子》一书中,有一个著名的宋元君绘画的故事: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礡,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宋元君要画图,许多画师要受命揖立一起,恭恭谨谨地嘴里啣着笔尖,手里还要调着画盘,只有一个画师,最后才到,舒缓舒缓地走着,受命揖拜后便直接到画室去了。宋元君派人看他时,他已经脱下衣服裸体箕踞盘坐(解衣般礡),宋元君反而称赞他是真正的画家呀!

《春风骏蹄》,2002年作

这段故事后来被许多人引用,以说明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人精神解放状态及“意在笔先”的思想。李天甲在他的《中国画论》里说道:

意在笔先,乃绘事要诀。然弗格物,意无从生。庄子说画史“解衣般礡”,诚得画家之诣。格姿会意,胸储造化,意景相成,万象自生。心有主宰,不为世俗讥缚。

意在笔先,绘事要诀。也就是说,中国的绘画伊始,就是强调内心里的那个“意”,必须走在画笔的前面。观念要当作领头羊,工具(笔)要跟着观念走,这是绘画的绝招,更是“高招”。意念、意思、意想、意志都是指向“心灵面”,也就是说,“心灵面”必须领导技术,画出来或写出来的作品,能说话或能够构化一种思想或意念,比画的像不像或画的好不好还重要,也就是意念比技术或工具还重要。而这也成为几千年下来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

台湾著名的画家江兆申曾论到欧豪年的画作时说道:“作画对即事猎景,远近取势,有独到之处。所以对画的经营位责,也特别出色。”“即事猎景,远近取势。”这是中国绘画的“解衣般礡,意在笔先”的传统功夫,也就是说,欧豪年画作中保持了中国绘画的境界,绘画的功夫在猎与势,不再精准与巧计,势到了,意跟神就涌现出来了,千军万马之姿就把人心抓住了。

空间拟感,胥易技系

然而,传统的中国画,由王维所开展的《辋川图》及《江山雪霁图》,糅合“自然清美”与“人文精神”的事界,兴起了文人画,给绘画注入新的人文生命,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境界。因为这个缘故,画家作画,宁可妙而不立,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神妙的捕捉,以达到精神的相应,而不愿用尽技巧,把自然景物完全描摩于画作上,更不愿落入“匠”气的俗套中,让画作变的徒有形象却没有精神内涵。

清方士庶《天慵菴笔记》中就说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景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衡是非定工拙矣。

陈姚最的《续画品》中亦说道:湘东殿下,天挺命世,幼禀生知,学穷性表,心师造化,非复景行所能希涉。

一个人在绘画时,师习自然景物于画布上,到了完全了解通透后(也就是庄子所说的“物彻疏明”),可以笔之于画布上,最大的麻烦,便是被物所累,为技术所系(胥易技系)。虽然技术可以到达最成熟的境界,但是,为物所累时,却无法摆脱“物累”的阴霾,更无法达到神游的境界,这时“匠气”就出来了,“匠气”一出来,就被“俗气”所绑,一变俗气,作品的生命力就没了,创意也没了,没有创意和没有生命力的创作,还能算做艺术吗?

拥有深厚国学底子的欧豪年,同时饱受西方绘画美学理论的熏陶,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解衣般礡,意在笔先”并不能完全满足,他对于西方绘画的现代“空间感”也深有所感。“绘画不能离开空间,空间也是绘画生命的一部分!”欧豪年说道。因此,拜师之后的欧豪年,涉猎绘画理论更为勤劳。他的老师赵少昂更是巨细靡遗的亲授岭南派绝技,而欧豪年也细心地在绘画的“肌理”、“透视”、“空间”等踏实地摸索。这样的际遇与学习,让他同时拥有中国传统技法的“意在笔先”的“因心造境”的境界,同时,也在西方美学的空间技法中,找出一条含蕴空间美学的“以手运心”的实境之学,让空间具备拟感(拟人化之感也,非自然实境之冷感),着着实实的技巧却又不会被技艺所绑(胥易技系)。糅和东方的意境之学又兼具西方重视技艺之法。由实入化,由技入神,开创了欧豪年独具一格的岭南之学!

作者郑维棕(左)、欧豪年(中)、画家罗彩琴

猜你喜欢
宋元岭南国学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