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2015-02-14 19:36陈惠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讲授课文内容

陈惠慧

首先,配乐的妙用。我们平时看电影、看电视,到了关键情节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配乐响起,和电视内容互相辉映,让看的人身临其境,有强烈的代入感。音乐,能引起人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同样的,教学语文课,有些课文非常优美,具有强烈的抒情感染力。如果单单靠老师的朗读,或自己的默读,效果会大打折扣。比如我在教学课文《散步》时,为了深入主题,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课外的文章叫《孩子,请等等我》,并且加上了配乐《神秘的花园》,那种婉转而又悠长、忧伤的调子一出来,学生很自然地就被感染,更能体会文章中所描述的画面,想起小时候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而今老去,感慨万千。如果没有配乐,学生不会产生那么深的体会和感慨的思绪。

其次,图片的辅助。在教学中,有些画面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产生想象,这当然很好。但终归是一种想象。如果这时能适当地出示一些配套的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就能产生更鲜明直观的感觉。如为了讲授北宋的繁华时,不管讲得多么声情并茂,学生也只能得到一种概念上的认知而已。如果这时能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图》,那么,当时朝代的繁荣,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和情态,建筑物的规模,地理风貌等等,都一览无遗。画面的直观形象,会比语言上的描述产生更好的效果。又比如讲授古文《核舟记》,古文是较枯燥的,况且又是一篇说明文的古文,就更难以让学生弄明白。里面文字描述甚少,能联想的画面就更有效。通过在网上下载的一些图片,用核桃做成的船,上面刻的文字和三个人,都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通过图片来翻译,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看得饶有兴趣。正如余映潮老师在《致语文老师》中提到的“所谓‘插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候,有机地插进与教学内容有紧密关联的其他内容,……其中穿插的有关资料性的内容,有关印证性的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三,课堂容量的加大。相比于以前落后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具,现在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把重点段落、笔记或总结用PPT的模式展示出来,节省了很多抄写等待的时间,能讲授更多的内容,或者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思考或阅读,也避免了因为老师的个性书写造成的认读困难,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讲授课文时,有些重点段落,或是重点词,可以用多种色彩勾画出来,一则避免了单调的画面和讲授,二则具有更鲜明更突出的效果,学生的印象也会加深。

第四,视频片段的熏陶。我在继续教育时上过一节课,叫《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情景教学在文综学科中的运用》,当时的老师向我们出示了两个片段,其中一个片段是展示了一个人的口才如何了得,老师说,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讲授一些技巧或内容,那样效果会比自己讲要好得多。比如在讲授《黄河颂》这首诗的时候,我会放一段视频,里面融合了高亢激昂的诗朗诵和壮阔奔腾的黄河之景,两者融会贯通,给人以鲜明而激奋的感慨,等到讲解时,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容易更深入。

当然,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一种实实在在的讲解。太过花哨的东西,会掩盖了语文的本质,有喧宾夺主之嫌。但是,如果在扎实的教学之余,能够运用一些适当的手段,让语文教学免于枯燥,让效率有所提高,让学生更愿意学习,也是我们所要探寻的方向和乐于见到的结果。

猜你喜欢
讲授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背课文
主要内容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