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宁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015-02-14 03:05张云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宁洱民族民间普洱

张云红

(普洱市宁洱县文化馆,云南 普洱 665199)

浅论宁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张云红

(普洱市宁洱县文化馆,云南 普洱 66519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了保护我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我县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就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进行探析,进而阐述宁洱县历史沿革,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保护;重要意义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价值所在,像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宁洱历史沿革、抢救、保护、利用等,在此基础上阐述宁洱县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形式: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礼仪、节庆、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民族性、传承性、流变性、活态性、地域性、综合性等特点。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价值

(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承载着历史,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过去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道德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了历史时代的精华,是民族活态传承;非物质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一个民族世界观的最好体现,为了解当时的社会及群体状况提供了基础条件;像民间的、口传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弥补正式典籍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人们更全面的了解之前的历史文化。

(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种群的智慧结晶,包含着文化精髓,对于认识种群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特色,体现了该民族的发展轨迹,是民族文化价值的最好体现;社会在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积累,这些文化正是不同地域存在、发展的支柱。每个民族和种群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种群的文化特点,共同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不同民族文化中进行融合、交叉等,最终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体现了文化的特异性、适应性。文化多样性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所在。

三、宁洱的历史沿革

(一)宁洱是历史文化名城

宁洱原名普洱,是清普洱府所在地。由于地处滇南要塞,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普洱府,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宁洱县意为“安宁的普洱”。隶属同置一地的普洱府。民国时期,先后设置普洱道尹公署、殖边督办公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1950年5月成立宁洱县,为普洱行政公署所在地。1951年1月1日改名普洱县。1985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二)宁洱是普洱茶的命名地、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

宁洱古来素有“茶之源,道之始”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是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源头,故而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边陲小城——普洱府城交融集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宁洱是一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上神奇美丽的绿宝石,这里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古茶资源,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有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有各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这里茶文化氛围浓郁,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乡,其间散落的古镇、古道、古桥、古碑刻、会馆等文化古迹,都与普洱茶、茶马古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宁洱是民族歌舞的故乡

在宁洱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共生活着十余种世居少数民族,创造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它不但丰富了宁洱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是宁洱文化底蕴深厚的见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洱各民族歌舞、民间器乐演奏及洞经古乐民间文学等文化瑰宝,经过岁月的磨砺,终成为民族文化精粹传承下来,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四、抢救、保护宁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洱县文化馆自1979年代至2014年的30多年间,在宁洱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宁洱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进行抢救、挖掘和整理。文化馆文艺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深入乡村、踏遍深山、遍访民间,付出艰辛劳动,收集到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如1979年开展了搜集、整理民间十大文学艺术集成的编纂工作,收集整理了《民间舞蹈集成》、《民间音乐集成》、《民间故事集成》等为代表的原生态资料。2005开展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传统文化传承人等,它们包括:国家级保护名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等;省级保护名录:项目类《普洱洞经音乐》;传承人类:《习俗传承人:李映宗》、《习俗传承人:张学才》、《竹扎技艺传承人:王兴康》、《民间器乐传承人:李堂永》、《洞经音乐传承人:肖政》、《普洱茶贡茶技艺传承人:李兴昌》等;市级保护项目《宁洱县民族银饰制作技艺》、《磨黑板凳龙》;传承人:马俊(银饰制作技艺)、龙江华(磨黑板凳龙)等,以及历年申报批准的许多省、市、县级民族文化项目和传承人等。2014年挖掘整理的《普洱古府》、《普洱茶源-宁洱》、《宁洱民族民间歌舞乐选编》、《宁洱民间故事》等。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宁洱民族众多,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各族人民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情、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民间技艺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节日,形成一道道让人留连的人文风景线。在众多的民族节目、歌舞、习俗、技艺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意志、图腾和崇拜,放射着各民族追求幸福生活的纯朴感情,是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射。

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负予我们的责任,把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落到实处。在保护工作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的良好氛围。建立各种文字、图片、录音、摄像档案,找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亮点,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品牌。2014年12月29日,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揭晓,宁洱县文化馆周明初、邱兴忠等老师整理、编导的哈尼族舞蹈《捡豆豆》荣获“彩云奖”;2014年宁洱县文化馆黄国平老师收集、整理、创作的以《马帮情歌》为代表的《老普洱原创歌曲200首》歌曲集出版发行;2014年宁洱县文化馆陈启富老师的《普洱秋集图》出版发行。无论是获奖的舞蹈和出版发行的歌曲集、秋集图,他们用舞蹈、歌曲、美术演绎老普洱的乡土味,让人感受到老普洱这块热土的神秘和秀美,这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利用的又一成果,更是宁洱文化艺术界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深厚而广远。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是以文化作为引导,一个好的剧目、一首好的歌曲、一个好的舞蹈,可以给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增加知名度,从而给该地区带来丰厚的效益。我们深知,我们所做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这只是浩淼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瓣花叶,深知挖掘、整理的内容与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着很大的差距,只是民族文化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更深刻的感到,保护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幸福美丽新宁洱,是我们群文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当今,我国传统文化、多样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危机,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要想不断发展就要进行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我国文化的长期健康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品,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和谐思想,对于促进人们内心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构建内心和谐的文化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七、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对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从而阐述了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意义。

G122

A

1005-5312(2015)08-0196-02

猜你喜欢
宁洱民族民间普洱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宁洱县录制洞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