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GD超稠油采出液高温热化学沉降脱水

2015-02-15 07:54李志国艾合买江芒力克祝先贵张建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热化学乳剂稠油

李志国 艾合买江·芒力克 祝先贵 张建军 刘 婷

1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2新疆金戈壁油砂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新疆油田石西油田作业区

SAGD超稠油采出液高温热化学沉降脱水

李志国1艾合买江·芒力克2祝先贵1张建军1刘 婷3

1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2新疆金戈壁油砂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新疆油田石西油田作业区

针对风城SAGD超稠油采出液温度高、携砂量大、携砂粒径小、油水乳化严重等特点,分析了目前脱水试验站运行状况并对投运过程参数进行优化。根据现场实践经验,为了使预脱水药剂和正相破乳剂与SAGD采出液充分混合,将预脱水药剂加药点设置在旋流除砂装置前段,使药剂和采出液有充分的反应时间。根据室内预处理剂、破乳剂筛选试验和现场小型模拟装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预处理剂加药量为300 mg/L,正相破乳剂加药量为200 mg/L。2014年6月,SAGD高温密闭试验站共处理SAGD采出液262.8×104m3,原油35.8×104t;目前原油含水率<1.5%,脱出污水含油量<500 mg/L。

SAGD;超稠油;脱水;污水含油;原油含水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简称SAGD)是开发超稠油的有效手段之一,采收率可提高至50%以上。SAGD特殊的开发方式,以及稠油砂岩油藏疏松的地质条件和较小的油水密度差,采出液中原油密度大、酸值高、黏度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出液中泥砂含量高,使得采出液组成复杂[1]。采出液非常稳定,进入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后,造成集输系统原油脱水困难;同时分离后的污水含油明显增高,出水指标恶化,给油、水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造成很大的冲击。

1 脱水试验及超稠油物性分析

1.1 脱水工艺流程

风城SAGD密闭脱水试验站脱水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来液进除砂间除砂,然后进蒸汽处理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蒸汽经换热去稠油联合站处理,分离出的液相经换热去预脱水装置脱水。预脱水装置出水经水水换热器换热去稠油联合站除油罐,出油去热化学脱水装置。热化学脱水装置出油去电脱水装置,电脱水装置出油去稠油联合站净化罐,热化学和电脱水装置出水去稠油联合站除油罐。

1.2 超稠油原油基本物性

化验结果表明,混合油中胶质含量大于20%;50℃脱气原油黏度为21 825~61 200 mPa·s,平均32 937 mPa·s。试验区原油黏温反应敏感,温度每升高10℃,黏度降低50%~70%,温度100℃时,原油黏度降到1 000 mPa·s左右,温度在140℃时,原油黏度下降到100 mPa·s左右。

图1SAGD高温密闭脱水试验站脱水工艺流程

2 SAGD采出液处理技术室内实验

2.1SAGD采出液处理破乳剂筛选

由于SAGD采出液以O/W型乳液为主,直接加正相破乳剂脱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需首先进行预脱水,主要采用投加合适的预脱水药剂的形式予以实现[2]。对SAGD采出液单独处理的流程为先加预处理剂,后加正相破乳剂进行热化学沉降处理。SAGD采出液先加400 mg/L水相破乳剂,后加入400 mg/L正相破乳剂进行热化学沉降(90℃),24 h可以使水中含油量下降至2 453 mg/L,比加反相破乳剂效果好,具体预处理筛选结果见表1。

2.2SAGD采出液热化学脱水

影响SAGD超稠油脱水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和黏度。SAGD采出液温度约为180℃,分离后达140~160℃,对正相破乳剂的耐温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超稠油热化学脱水试验:SAGD试验区单井混合含水油样;试验条件为温度100℃、120℃、140℃、160℃,记录时间1、2、4、6、8 h。试验结果:SAGD原油乳状液在140℃温度条件下恒温4.0 h,脱水率为89.3%,达到预期的脱水效果。

表1 预处理剂筛选结果

2.3SAGD采出液掺柴油脱水

SAGD管汇采出液使用掺柴油的方法降黏脱水,所掺柴油是从稠油中提炼的焦化柴油。SAGD超稠油采出液掺入柴油对超稠油脱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40℃和150℃脱水效果较好。当超稠原油中掺入柴油比例达到10%时,超稠油在150℃、沉降2 h后脱水率达到80%以上;当掺入柴油比例达到15%、温度150℃、沉降4 h后原油脱水率可达到97%,温度140℃时脱水率可达到91.6%,净化原油含水率小于5%。

2.4 高温密闭脱水动态模拟

在超稠油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验证超稠油热化学脱水的可行性,共同研发了超稠油热、电化学脱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预脱水试验、预脱水+一段热化学脱水试验、预脱水+二段热化学脱水试验的动态试验[3]。

通过上述室内及现场试验情况,得出以下结论:SAGD采出液呈稳定的O/W型乳化状态,在该状态下常用破乳剂不能起到预期的脱水效果,应在流程前端增设预脱水剂加药工艺,预脱水时间应不小于45 min。SAGD采出液最佳热化学脱水时间应不小于120 min,120 min后脱水速度趋于缓慢。SAGD采出液最佳热化学脱水温度为140~160℃。掺合适比例的柴油能够降黏且大幅度提高超稠油热化学脱水效果。在低含水情况下,电场对超稠油采出液脱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油中含砂量超过0.1%时,会严重影响油水自然分离效果和热化学脱水效果。

3 运行状况及参数优化

3.1 目前运行状况

试验站运行以来平均来液量在7 428 m3左右,2014年4~6月来液量有所增加,均值在8 000 m3以下,预处理剂加药浓度为150~200 mg/L,正相破乳剂加药浓度为135~150 mg/L。目前试验站来液含水率为75%~85%,掺柴油比例为5%左右,预处理剂加药浓度控制在150 mg/L左右,正相破乳剂加药浓度控制在135 mg/L左右。

电脱水器出口6个月出油含水率平均值在0.7%左右,在正常的情况下出油含水率都在1.5%以下,均小于指标值要求(5%)。

3.2 运行参数优化

根据现场实践经验,为了使预脱水药剂和正相破乳剂与SAGD采出液充分混合,将预脱水药剂加药点设置在旋流除砂装置前段,使药剂和采出液有充分的反应时间。根据室内预处理剂、破乳剂筛选和现场小型模拟装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预处理剂加药量为300 mg/L,正相破乳剂加药量为200 mg/L。

(1)掺柴比优化。在其他基础参数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掺柴比,试验5%、10%、15%、20%的掺柴比对处理后污水含油量以及原油含水率的影响。按油量质量比掺入柴油后,SAGD采出液处理后的污水含油量以及原油含水率均可以达到标准,且随着掺柴油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掺柴油比例为5%。

(2)预处理加药量优化。保持掺柴油比例为5%,掺柴点为蒸汽分离器进口,正相破乳剂加药浓度为200 mg/L,加药点为热化学脱水器前段,预处理剂加药点为除砂装置进口,改变预处理剂加药浓度进行试验。加药浓度控制在150~500 mg/L时,仰角分离器出水水质较好,出油含水无影响。因此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加药浓度为在150 mg/L。

(3)正相破乳剂加药量优化。保持掺柴油比例为5%,掺柴点为蒸汽分离器进口,预处理剂加药浓度为200 mg/L,加药点为除砂装置进口,正相破乳剂加药点为热化学脱水器进口,改变正相破乳剂加药浓度进行试验。加药浓度从500mg/L逐步降低至135 mg/L时,原油含水率均可控制在1%以内。因此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加药浓度为135 mg/L。

4 结论

通过风城超稠油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了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蒸汽分离+油水预分离+热化学脱水”的处理工艺技术。

SAGD采出液表观上是稳定的O/W型乳状液,微观上存在油包水、水包油的多重乳化形态,与蒸汽吞吐采出液的油水乳化状态有明显差异。由室内及现场模拟试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SAGD高温密闭脱水思路:前端除砂、预脱水,在线排砂、掺柴油,热、电化学联合脱水;在掺柴点(5%)为蒸汽分离器进口,预处理剂(150 mg/L)加药点为除砂装置进口,正相破乳剂(135 mg/L)加药点为热化学脱水器进口的条件下,处理后的采出液平均出水含油量在232 mg/L左右,平均出油含水率在0.6%左右,都在正常的标准值范围。2014年6月,SAGD高温密闭试验站共处理SAGD采出液262.8× 104m3,原油35.8×104t。设计指标:污水含油量≤8 000 mg/L,出油含水率≤2%,平均原油含水率≤1.6%,脱出水含油量≤7 913 mg/L;目前原油含水率小于1.5%、脱出水含油量小于500 mg/L。

[1]宁长春,韩淑菊,吴廷友,等.哈拉哈塘油田原油脱水工艺优化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2(2):34-35.

[2]李宗强.超稠油SAGD工艺采出液脱水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6,13(21):47-50.

[3]吴本芳,郭金波.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03,22(2):1-7.

(栏目主持杨军)

10.3969/j.issn.1006-6896.2015.5.006

猜你喜欢
热化学乳剂稠油
原油破乳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南苏丹1区原油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筛选评价及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KXDS破乳剂在车510原油处理站的开发与应用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反应中的热效应”高考热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