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探究*

2015-02-18 00:54余欢乐许勇张卫华丁学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幻想应用型人才

◆余欢乐 许勇 张卫华 丁学凤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探究*

◆余欢乐 许勇 张卫华 丁学凤

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掌握和应用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而且能改革和创新技术。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探究当代大学生如何训练创新思维。

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110

1 前言

自20世纪开始,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已经慢慢深入各个领域,并推动各领域的高速发展。创新作为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包含了三层含义:更新、改变、创造。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最后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在2014年“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50%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作为普通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率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对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在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即所谓的“接地气”人才,拥有良好的创新思维是更好、更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究如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更好地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发散型创新思维训练

什么是发散型创新思维?发散型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在思考时沿着许多方向扩展,并发散到各个领域、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2]。在普通教育中,各学科都在强调发散型创新思维的作用,新课改也在致力于发散型创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因为发散思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路。

积极创设训练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单位,对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都有着千奇百怪的方式,分析其核心思维,都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摈弃“满堂灌、一条路”的陈旧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训练情境。比如,工程制图教师在讲解组合体部分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三维投影系下的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视角下想象能有几种形态;亦可以利用某些简单的实体,让学生从六种投射方向去想象投影后的投影图。

另外,学校和教学部门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利用企业、政府的相关训练题,通过图片、简单的数学题等方式,辅以相应的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发散型创新思维,也模拟求职场景,提升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设置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发散思维具有四个通用特性,即多样性、变通性、多感官性和独特性。通过探究性实验能让学生的思维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间交替变换,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分离、统一,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积极性。对此,基于高校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差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学生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立项时着重审查学生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旨在通过实验,探究新方法、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型创新思维。

3 否定型创新思维训练

在小学语文中,否定句的否定就是肯定句。那么,什么是否定型创新思维呢?否定型创新思维就是在思考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时,从了解到的现象、表现着手,先否定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再进一步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从而得出真正的答案。亦如数学几何证明中应用的“反证法”一样。

否定并不是摈弃,而是以退为进,更准确、更真实地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理论、路线、政策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正因为邓小平同志对当时我国现状的“否定”,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才有了当今的富裕。

在训练学生否定型创新思维时,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思维和模式,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问题,敢于否定,并辅以相应的引导,使学生不过激、不偏颇。通过对理论、概念及常理的否定,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性。

4 优化型创新思维训练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优化型创新思维的核心。当前,整个社会都在说“优化”、做“优化”,优化环境、教案优化、设计优化等。优化不是发明,优化是改进,是提炼,是精益求精。

在训练过程中,提出一些看似发展成型的问题,要求学生想想能不能改变,加以引导、分析,指出这些问题已经有人优化了,效果很显著,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还能不能优化。例如:起重机吊钩的受力有一定的承载范围,能不能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增大它的受力范围?教师可以从吊钩作业时各个受力面开始分析,辅以一定的动画,得出其工作时受力最大的工作面在弯曲半径最大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改变受力面的半径或弯曲半径,从而改变吊钩的受力范围?最后展示相应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这样,通过刺激学生的大脑半球,激发他们的优化意识。

同时,提出一些简单的、尚未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去研究。比如:针对当前农村家用小型青饲料切割机伤人事件,向学生提出怎样解决伤人问题。

日本人在优化型创新思维的应用上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上,日本汽车公司在汽车的零部件及车身结构上不断优化改进,从零件的材料、结构以及舍弃部分累赘的零件,使其整车成本降低、性价比提高,从而占据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很大份额。

5 幻想型创新思维训练

幻想不等于幻想症,是大脑对已有的记忆表象(印象)进行新的加工、改造、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4]。通过幻想,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看小说时,大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艺术家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首先要从幻想训练入手。

人的大脑是非常的活跃,有了想象,工程人员看图纸时就有了立体的印象,看设备说明时就见到了设备的外形和结构[4]。科学家通过幻想,发明了早已深入生活的卫星、火车、飞机、汽车等;文学家通过幻想,构造了“林黛玉”“阿Q”等人物形象;艺术家通过幻想,创作了一幅一幅举世经典之作。周轶婷和周苏洁立足于生活,通过幻想,发明了“1+1自发电无线鼠标”。

有人曾说过“发明总是‘懒人’创造的”。人的思维总是容易受到现实的干扰,对某种不满意的现象总是爱认为早就应该有人去创造、优化了,现在没有改变说明这是成型了的。同时,人们又喜欢天马行空地幻想未来生活。所以,要训练、培养学生的幻想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跳出某些固定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胡思乱想”。通过对学生幻想型创新思维的训练,大脑对所想形象重新系统组织,并超前反映客观现实,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看法和技术。

6 结束语

在国际教育及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创新思维表现出的特点多种多样,创新思维的训练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应用型人才不是单纯的技工,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他应该同时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求职、就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李淑敏,闵悦.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初探[J].大家,2011(24).

[2]张禹川.发散思维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2014(6).

[3]曹泽华,查昆岩.用邓小平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J].理论视野,2002(4).

[4]想象思维训练[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 95e46601009s9q.html.

G642.4

B

1671-489X(2015)24-0110-02

*项目来源: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

作者:余欢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课程与教学法、机械设计、工程机械;许勇、张卫华、丁学凤,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551700)。

猜你喜欢
幻想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锁不住的幻想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