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2015-02-18 00:54刘惠果周仕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堂教学

◆刘惠果 周仕来

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刘惠果 周仕来

普通地质、水文地质、矿物岩石学、煤炭地质与勘探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矿山地质专业学生开设的核心专业课。就地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高职;地质学;矿山地质专业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127

1 前言

地质专业的研究对象为天然地质体,其特点为时间跨度极长,几何尺寸巨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行主流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技能培训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方法单一、感知教学不足的问题,不少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综合培养,教学效果欠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矿山地质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地质作用、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煤地质学基础、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煤矿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储量计算与管理、原始地质编录等。专业课基本概念多,跨学科知识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教师不仅要在保证专业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完成诸多课程的讲授,还要完成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标是对整个高职教学团队是极大的考验。笔者将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严重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课堂上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这主要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造成的。

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频繁提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学生的学习和思路。

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 有的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学些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也就无法巩固和自测。还有的教学目标设定过多、过大,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教学闲散有余而凝炼不足。由于内容太多,目标分散,不符合学生实际,加之教师引导过于游离教材,失去教材的学科性;内容不能紧扣目标,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高职矿山地质专业学生的探索只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传授信息,学生接收信息,没有充分发挥课余社会实践时间的作用,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而本专业的特殊性恰恰注重体验与实践。利用课余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策划、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各种综合能力。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他们很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但现实是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或者已有的社会实践任务太过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

3 相应对策探讨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可以切身感知的实例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如以下三例笔者的教学实践。

【例1】有效应力原理。根据教科书的文本,饱和土体中的总应力包括两部分: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照本宣科,学生感到十分空洞、难以理解;若引入一个生活示例,教学效果就会大有改观。在沙滩行走,踩干沙肯定是一步一个脚印,被水完全淹没的区域则是一脚一个坑;但在某些半湿位置行走,则没有脚印。这些踩不出脚印的位置,是由于沙粒接触面传递的应力(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应力共同支撑人的体重。接下来,再导入水文地质、土力学相关概念继续讲解,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例2】安排学生绘制教室平面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正投影、比例尺和方位角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教师点评作业时结合教学楼的卫片来验证教室方位,能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例3】V字形法则。此内容对初学者而言是相当复杂的。笔者曾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用橡皮泥捏成圆锥状(代表山,原始地形),用刀斜切之(刀代表单斜岩层)。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圆锥与平面的截交线,山地与岩层的空间关系跃然眼前,V字形法则不言自明。

教师相互协作 “产状”“底板等高线”等是在多门专业课程重复出现的重点内容,多位任课教师应积极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作出相应调整:若学生结束普通地质学课程后对“产状”已经熟练掌握,煤矿地质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略去此部分内容;若学生学完了煤矿地质之后对“底板等高线”掌握得不够好,地质制图与识图的教师就该加强对此部分讲解。积极处理好相应课程知识点的交集和盲区,不仅能令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重点,还能节省不少的课时。

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专业学生野外实训时间非常有限,可利用校内天然基岩露头,观察结构面、岩层产状、岩层厚度等地质要素;认识白云岩、石灰岩、泥页岩等贵州地区常见岩类;学校东北约一公里处的石林公园,可以看到溶沟、溶槽、溶洞等形形色色的岩溶现象。深挖学校周边地质实习教学资源,不仅节约实习时间,而且使学生每天可以温故知新,并养成使用地质工作者的视角观察周边环境的好习惯。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在对教学活动不断反思的同时,积极参与生产实践项目,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密切把握行业动态,运用匠心授人以规矩,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自身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及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享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课余知识,提升主观能动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地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反思,提出有利于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教学的四点意见,望能够为本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1]高长俭.《煤矿地质》课的实践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5).

[2]熊文林.高职《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专业教学研究,2012(9).

[3]密文天,郭超.普通地质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

[4]刘翠然,郭进军.工程地质教学探索与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

[5]王晓青.感知教学与地质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5(2).

[6]李俊杰,王梅英.构造地质学中“V”字型法则教学方法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0).

[7]徐宏杰,等.“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J].大学教育,2014(4).

G712

B

1671-489X(2015)24-0127-02

作者:刘惠果,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周仕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550023)。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