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思索:借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弯道超车——访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黎

2015-02-18 06:31金属加工贾春凯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总机床智能化

■《金属加工》记者 张 丽 贾春凯

转型中的思索:借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弯道超车——访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黎

■《金属加工》记者 张 丽 贾春凯

总经理李黎

李黎,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机床行业工作近30年,曾历任国有和外资大型机床企业高管。本刊记者近日在“国家智能制造新年论坛(CNSMF’2015)”会议期间对李总进行了访问。李总并不局限于自身企业,以全球的视角,开阔的思维,为机床行业转型与升级提出真知灼见。

涉足广泛,产业延伸

法世机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隶属于法孚集团(Fives),法孚集团(Fives)涉及行业广泛,包括机床、自动化、钢铁、水泥、玻璃、制糖等装备制造;在机床领域包含金属切削、复合材料铺放与加工、激光焊接、磨削、自动化等方面,集团旗下的机床企业主要包括辛辛那提(Cincinnati)、吉丁斯·路易斯(Giddings & Lewis)、弗雷斯特·里内(Forest-Liné)和里内机床(Liné Machines)、兰蒂斯(Landis)等国际顶级机床企业,同时集团还拥有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分拣系统的装备生产企业。法孚集团(Fives) 近几年处于全球扩大产业营运范围的布局调整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企业升级,改变思维

近些年机床行业形式并不乐观,下行压力巨大,外企在中国虽然受大环境影响不太明显,但在全球工业的转型期,产业竞争的格局经历着重大的变化,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放缓、财政紧缩的局面,李总说,目前机床产品除向高端方向发展,如新材料、新工艺加工方法、超硬超精加工,以及新兴的增材制造等,将来的机床要做多强、多精、多快,已经不能再成为企业规划和重点发展的目标,常规概念的机床已经很难在技术方面有革命性突破,要成功的升级和转型,就要转变思路,研究“弯道超车”。

法孚集团(Fives)也在转型中不断的摸索了,其一就是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智能、高效、绿色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提升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已越来越被中国政府重视,智能制造不仅体现在“阳春白雪”的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等行业的高端装备上,也将更多的体现在“下里巴人”的中小零部件加工制造企业经济型设备中,金属加工领域中对自动化柔性生产、机器人物流集成等技术应用方面的需求已越来越多,以信息化促智能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把握使用好互联网资源,用大数据管理分析指导制造过程,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跨界、融合、共赢,为机床产品纳入智能化体系创造了更多的机

会。其二就是机床设备的远程健康诊断,如同人定期体检身体状况,未雨绸缪的防范疾病发生。对于机床、尤其是特殊领域的机床,可以实现在线生产的即时诊断,这个诊断不单是机床是否正常运行,更是一种健康状态的诊测,对关键零部件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精度状况、何时需要维护保养或更换等定期发送健康状态报告,即使远在异国的办公室也可以做到和中国客户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

李总举例说,美国GE公司已经不仅是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它已转变为制造+服务型企业,它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可以实现全天候远程即时诊断,雷达都找不到的飞机它可通过对发动机的远程工作状况诊断进行全球追踪,靠的是什么,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大数据。机床行业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以全开放形式,通过数据提取与分析,智能监控与管理,提高机床生产效能,防范故障于未然,甚至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远程了解机床的运行与健康状况。借助此类应用技术,机床的销售、租赁、使用、维护、再制造,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和创新空间。

本土战略,创新合作

欧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市场都在积极的进行本土化。近年来,很多外企都加快了本土化进程,独资、合资、合作、融资、技术支持、原料再生产加工及本地制造等形式趋向于多样化发展。

法孚集团(Fives)旗下的机床制造企业经过重组,大部分中小型产品已经下线,以高端、大型产品占据主要地位,产品空位亟待填补。李总幽默的说,我们目前的机床产品就像是火鸡,只有万圣节、圣诞节才能享有,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面包和黄油,我们却没有了。在投资过度环境下的中国,投资建厂生产“面包和黄油”消费类机床产品已不是上策,法世机床开拓创新采用生产合作制造的本土化战略方式,将生产制造转移到国内,避免投资和收效的失衡。

依托辛辛那提(Cincinnati)国际顶级品牌、领先的产品制造技术、强有力的合作生产伙伴和专业的销售渠道平台,确定目标市场、目标客户、目标竞争对手、目标成本与价格,市场竞争力将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今年CIMT展会上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展出适合市场的最新合作产品,同时本土企业的合作运营模式也将给大家带来新意。

全球革命,共同转型

国外机床制造企业已经逐渐从单纯的“制造商”转变到“方案提供商+系统服务商”,如果国内机床企业还在继续追逐低成本单机的价格竞争,前途堪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将给金属切削机床带来巨大的危机与挑战,“新常态”下的大环境和产业政策必将引发产业革命。纵观中国机床行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以拿来主义(照搬前苏联)为起点,经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年代,以仿制、合作、合资为发展阶段,进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和生产制造国,中资企业开始收购欧美机床企业,实现产品升级、制造转移。中国机床企业再以追随的老套路突围似乎行不通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多年的技能积淀,我们几十年的发展如何去和欧美企业几百年的经验PK?

机床产品的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洪流不可阻挡,机床行业也将无疑被卷入到互联网革命浪潮中,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将在机床行业掀起新一轮竞争。这样的革命有多快,谁又能抢占先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李总说,如同F1赛车道上飞驰的跑车一样,直道上很难超越,因为别人不会给你任何机会,而在弯道中就可能会有机会,或赶超,或被甩得更远。互联网应用同智能化的发展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只要抓住符合中国特色的“两化融合”,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中国机床行业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会,“弯道超车”不是没有可能。

智能制造需要大数据做支撑,享有开放的数据是必要的前提。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国家支持为后盾,逐渐建立智能制造行业标准促进数据共享,让进入中国市场的系统更加开放、更能共享数据作为准入标准,支持国产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在中国“两化融合”及“中国制造2025”中抓住先机、大显伸手,反促机床行业实现“弯道超车”。

社会化、专业化生产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提供智能制造所需的全部产品,企业的跨界、融合从而实现共赢也是一个不二的方向。以开放的平台促进不同行业、企业的跨界融合,以协会、联盟、甚至是跨界CLUB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配套,为市场和用户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李总说:跨界、融合、共赢已经成为大趋势,智能化集成会更为广泛,或者你有很强的集成自己和别人产品的能力,或者你的产品很适合被别人集成,除此之外别无它路,这也将成为“新常态”,只有主机厂和配套商、集成商共同打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该环境中的生物(企业)才能更好生存。

“城”外的企业想进来: 本地化,“城”内的企业想出去: 国际化,这个世界就是全球化。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两化融合和即将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都是在规划和迎接制造业的再次革命,大家都在“球”中共同面对挑战和机遇。转型升级路漫漫,值得上下再求索。

收稿日期:(20150202)

猜你喜欢
李总机床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机床展会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订杂志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掴自己耳光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