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休闲添“新宠”:今天,你路跑了吗?

2015-02-19 05:12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鄂璠
小康 2015年28期
关键词:新宠跑者小康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国人休闲添“新宠”:今天,你路跑了吗?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鄂璠

在“休闲时间又少了”的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寻找“留白”的空间,去体验工作之外的美妙的生活状态,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跑步这项能给头脑“留白”的运动相遇、相知、相伴了

在跑步圈中名气很大的林琨毅的微信朋友圈,似乎就是为运动而存在的。

两年前的1月18日,他第一次“晒”出了在健身房里“奋斗”的三张照片,神情出卖了他的“痛苦”。3天后,健身房里,运动继续,看得出来,他很努力。一年之际,果然在于春。从3月到5月,林琨毅在健身房里尝试着各种运动,杠铃、深蹲、游泳,当然还有健身房里最流行的跑步。

不知不觉中,体育运动,占据了林琨毅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回忆起当时的状态,林琨毅说,那阵子感觉自己确实该锻炼锻炼了,于是在小区门口的健身馆办了张卡,还专门请了位健身教练。健身馆里的训练几乎每次都是以在跑步机上跑二三十分钟来“收尾”的,习惯于盯着里程和时间的林琨毅常常感到枯燥,不过出汗的感觉还是让他很爽,每一次的坚持,都让他颇有成就感。

就这样,慢慢地,跑步竟成了林琨毅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在当时,他真的没想过,自己会一直跑下去。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室内跑到了室外;从5000米跑到了10公里,又挑战了21.096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现在,即便是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

儋州马拉松、郑开马拉松、秦皇岛马拉松、衡水湖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世界田径锦标赛大众跑……在用跑步轨迹刷屏微信朋友圈的同时,林琨毅还“发展”了几十个“下线”,在林琨毅所在的“领跑者”跑团的圈子内,大家开玩笑地把带动更多人跑步叫“发展下线”。被他“带上路”的人里,有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有与他并不在同一个城市的同学、校友,不过,被朋友们“点赞”最多的,是他把自己的父亲也带到了跑道上。去年4月20日,2014北京长跑节,父子齐上阵,林琨毅跑10公里,父亲则用36分钟跑完了5公里。那次跑完之后,林琨毅觉得自己更爱北京,也更爱生活了。今年8月22日,世界田径锦标赛大众跑,林琨毅陪老爸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0公里,这次比赛的奖牌是提前发放的,到达终点的时候,林琨毅掏出奖牌,给老爸挂上,他觉得最棒的人,莫过于老爸。

每个坚持跑步的人都能从这项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跑步的魅力在于享受那种留白,享受头脑的空白。既是伟大的作家又是跑步发烧友的村上春树说,跑步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我什么都不想,因为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到30公里以后累得都不行了还想什么呀,所以这是一个极其美妙的生活状态。

在“休闲时间又少了”的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寻找“留白”的空间,去体验那种工作之外的美妙的生活状态,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跑步相遇、相知、相伴了。

究竟有多少人在跑步?

当下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像林琨毅这样的跑者?没有人能说得清这个具体的数据,但从一连串惊人的数字中,不难分析出这个数据必定是庞大的。

跑步软件“跑跑”曾做过统计,仅在北京,坚持长跑的人数就在200万人以上。今年3月,上海路跑协会公布,上海的跑步人口已达20万。而据广州当地媒体公开报道,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跑友在秋冬季坚持跑步的很多,并且广州的跑友也不少,去年跑步软件“咕咚运动”的统计显示,广州使用该APP的人数已超过300万人次。和北京、上海、广州一样,同属于“一线城市”的深圳,则被已退役的著名长跑运动员孙英杰称为是“一座奔跑的城市”,因为她创办的孙英杰长跑俱乐部做过详细的调查,发现深圳长期坚持跑步的人数在全国排前两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去年9月份的公开报道显示,深圳有马拉松爱好者3000多人,本土最火的跑步网站长跑网有注册会员11737人,大小跑步比赛几乎每周上演。

随着跑步人数的增加,赛事也变得密集起来。2012年,李宁10公里跑在全国只有3站比赛,平均每一站的报名人数为1000人左右,而2014年,这项赛事在全国已经扩大到10站,平均每站报名人数为5000人。2010年,中国共举办13场马拉松,2011年增长到22场,2012年为32场,2013年达到45场,2014年举办50场,而这些数字还只是在中国田径协会有案可查的,其中并不包括非官方赛事。

如果将2014年参加全国各项马拉松的80万人所跑的里程相加,总距离能绕赤道4000圈。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则创造了国内全程马拉松报名人数的新纪录,63118名报名者,超过了总共3万参赛名额的一倍还多。

“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5.4%的人平时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这些人最喜爱的体育休闲方式是包括跑步、游泳等在内的有氧运动。

一大批“新跑族”跑起来了!

数字100调研公司去年专门针对跑步、骑行等热门运动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从国内一二三线城市选取了覆盖各个年龄层次的共1233例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将跑步作为自己运动和休闲方式的人占比为41%,是除了散步之外,最主要的运动锻炼方式,其中近一年内参与到跑步运动的人占到33%,参与时间在三年以内的占近60%,可见跑步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加入的“新跑族”。

坊间喜欢把2014年称为中国的“跑步元年”。因为在这一年,大量的跑步人群涌现出来。三味蔬屋创始人李俊岭在“2015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期间接受《小康》采访时曾谈到,2014年初他的体重已经达到了91公斤,当时感觉“有点崩溃”的他从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开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调整。

李俊岭所提到的“运动”便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跑步。从马年春节过后不久,他开始和跑步相遇,今年2月17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总结”到,保守统计,自己这一年时间跑过的总里程约为2000公里以上,最骄傲的是两次马拉松,最快的10公里速度是38分58秒,最任性的是穿皮鞋跑了13公里。9月19日,北京马拉松赛开跑的前一天晚上,李俊岭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请对马拉松怀有敬畏之心》的文章,转发的同时他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一年跑龄而已,跑到永远才是目的。

看得出来,现在的李俊岭,已经和跑步相知、相伴了。

小康榜

国人最愿“消费”的十大健身运动

“再不跑步,我就OUT(落伍)了。”这是厦门女士李莉的感受,她说,去年年初,厦门马拉松赛刚刚落幕,她就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无数亲朋好友都在“晒”自己跑步的照片,似乎从那之后,一个个不同形状的跑步路线图,常常在她打开微信朋友圈时跳入眼帘,而饭桌上,和李莉年龄相仿的30岁上下的年轻人,不再那么热衷于聊八卦,而是拿出手机秀跑步路线和配速(跑步术语,配速是速度的一种,即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了。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一冲动,就从2014年4月1日那天开始,也加入了跑者的队伍。”在朋友们面前声称从大学毕业后就从未跑过步的李莉说。

马孔多文化有限公司总裁艾国永也发现,这一两年间,他的朋友、同学、同事中,有一两百人都开始跑步了,而其中有很多都是以前几乎从不参加跑步运动的。

在中国的“跑步元年”,不少运动类的手机APP也应运而生,悦跑圈就是其中的一个,悦跑圈CEO梁峰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说,悦跑圈最大的特点在于对跑步这件事情的专注,无论是独有的防作弊系统、还是线上马拉松模式的开创、抑或是恰到好处的社交模块、最贴心的跑团功能,都源于整个团队对跑步的专注和对跑者的理解。在悦跑圈的团队里,不仅梁峰本人是一名跑者,他的同事吴文业、王乐、余津津等,也都热爱并坚持着跑步运动,这样的一支团队,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感同身受地见证着中国跑者队伍的壮大与跑者自身的成长强大。“悦跑圈从初期的几万人使用,到今年年初每天近十万人使用,再到现在每天近百万人使用,我们已经让七百多万人跑起来了。”谈及这些一直在“长大”的数据,梁峰感到由衷的开心。

小调查

您每周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次数是?

小调查

您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双脚丈量城市”的中国人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跑步的同时,另外一个趋势是,像林琨毅一样从“室内跑到了室外”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多。所以,如果你还以为跑步就是要跑到健身房里依靠一台机器来挥汗如雨,那么就大错特错了,现在的跑者会更多地去选择户外的环境,比如社区、公园、公路、郊外等等,也正因为此,“用双脚丈量城市”、“用双脚发现城市”等类似的口号,被不少跑团(由跑步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团队组织,组织各种形式的约跑活动)作为团队的目标与追求。

在人们逐渐“跑向城市”的过程中,路跑运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马拉松比赛正在朝着“一城一马”的方向发展,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都有了马拉松比赛之后,“一城秀水半城山”的大武汉也不甘示弱了,今年9月18日,武汉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结盟仪式举办,明年4月10日,首届武汉马拉松将举行,有着35年丰富经验的北京马拉松,将助力武汉马拉松快速成长,打造南北马拉松兄弟赛事。相比马拉松,趣味路跑的发展更加迅速,包括四季跑、慢跑英雄、彩色跑等在内的趣味路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路跑让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休闲。

为何路跑能成为中国人的休闲“新宠”?很多人这样问过曾就职于《领跑者》杂志并担任执行主编的林琨毅。他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还是《篮球报》的一位记者,后来因为领导和同事们都喜欢跑步,大家竟“任性”地在去年创办了《领跑者》杂志,致力于推动中国跑步文化,通过跑步丰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林琨毅看来,这首先要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从仅仅赚钱转移到自身健康上来,加之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今年年初,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让本身群众基础就非常浓厚的马拉松运动有了更红火的市场前景和更旺的人气。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名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也不可忽视,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到跑步运动中来。”正如林琨毅所描述的这样,眼下,在企业家圈子里,最时尚的运动不是高尔夫、登山,而是跑步,不少企业带头人摇身变成了商界“跑男”。张朝阳、潘石屹、王石、郁亮、毛大庆、杨元庆等“大佬”,都上演起了真实版的“奔跑吧兄弟”。名人们的“跑步热”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家圈子,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著名歌手孙楠、羽毛球世界冠军叶钊颖等人,也都把跑步作为了自己主要的休闲方式。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在不惑之年爱上了跑步,他曾因抑郁症而跑步,通过跑步把抑郁症治好了,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跑步、引领更多人走向更加健康的生活,2015年,毛大庆联合26位北京地产界和金融界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又是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共同组成了一个社会公益团体——毛线团公益跑团。9月20日,北京马拉松赛比赛结束后,毛大庆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透露说,他不仅自己跑完了全程,还带着一个31岁的“孩子”跑完了全程,“这个孩子17岁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后来通过跑步治好了抑郁症,但他以前最多只跑过10到15公里,这次我算是‘逼’着这孩子跑完了全程,而且我们用5小时就搞定了。”言谈中,毛大庆掩饰不住激动与兴奋,他还展示了“祝贺庆庆哥‘毛线团’北马完赛”的横幅,上面密密麻麻地签下了很多人的名字。名人的带动效应可见一斑。

为何要到户外去跑步?

路跑不仅让大家在跑步的过程中欣赏到了城市的“流动风景”,还让运动变得不孤独。因为对跑步的热爱与执着,著名长跑运动员孙英杰创办了孙英杰长跑俱乐部,从事长跑运动的推广工作,她也提倡大家尽量别在跑步机上跑步,而是选择到室外进行跑步。“在室内跑步会让人感到压抑,吸收的能量也不会得到太好的循环,我们要到户外去运动,拥抱大自然,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以更好的状态来吸收大自然的美景和空气,这样的话才会越跑越健康。”孙英杰说。

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女子四百米栏和400米跑冠军、郑辉酷跑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郑辉也提倡大家要到室外去跑步,“比如说初级的跑者,我建议大家到塑胶道上去跑,因为塑胶跑道有减震的功能,比较柔和,不容易造成运动的损伤。我不提倡在跑步机上练习跑步,因为跑步机只是传送带在传送,并没有减震的功能,而且只要轻轻一抬腿就可以在上面运动了,这既不符合跑步的方法,也不符合跑步训练的宗旨。”

就在去年,大量的跑步人群在中国涌现出来的时候,艾国永的身份还是新京报体育新闻部主编、高尔夫事业部主任兼主编,今年春节前,为了让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得到调整,他重新开始了跑步运动,不久后的3月,他创立了马孔多文化有限公司,体育活动是公司的经营主项之一,而跑步更是在公司的业务板块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因为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曾有过在跑步机上运动的体验,艾国永觉得特别枯燥,还会错失很多风景,所以他们公司在举办体育活动的时候,也提倡大家到户外去跑步,几个月的时间,马孔多集合了2万多名跑步爱好者,组织了“快乐村跑”等多场与跑步有关的户外活动。

由马孔多运营的“全民跑步”微信

公众号在《跑向2015:出发便是永恒》的“新年献词”中写道:只要迈开脚步,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集体的朝圣,也是一段孤独的旅行,身边的风景如过眼云烟,脚下的道路却历历在目,呼吸和心跳就是跑者解读这个世界,并相互传递信息的摩斯码,你如果不身在其中根本无法理解。

而如果仅仅是在室内的跑步机上跑步,恐怕也无法理解这样的感受。

科学跑步:也许不像你想得那样简单

“只要你有一双跑鞋,一条好的路,就可以跑得很高兴。”村上春树在其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跑步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而且门槛极低,“你不需要别人来帮你,你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不一定要到特定的地方去。”

被文艺青年们奉为“男神”的知名作家关于跑步的观点,其实却并未得到资深跑友们的认同。“跑步其实并不简单,如果方法不正确,反而有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天津跑友陈洪说,已经跑了20多年的他在下楼梯或者走破路时,就会感到膝盖疼痛,并且他认识的不少中老年跑友也都或轻或重的有“跑步膝”(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伤)的症状,因此他建议刚刚加入跑者队伍的“新跑族”,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找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先让“师傅领进门”,然后再靠自己来“修行”。

“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公众愿意花钱学习或参与的健身运动中,跑步排在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瑜伽之后,位列第五。

郑辉算得上是我国民间专业跑步教练第一人了,多年来她一直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授课,开创了专业跑步知识讲座的先河,是跑步与健康及运动损伤领域的出色讲师。11年前,从专业队退役后,郑辉在田径场跑步时发现,一些老人在跑步时既不做拉伸又没有正确合理的跑姿,于是就萌生了要帮助大家的想法,她开始有意识地教大家做拉伸训练,告诉大家正确合理的跑姿,并帮助大家在体能方面有所提高。11年来,她教过的学员数量达到了十万以上。

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谈及科学跑步的方法和要领,郑辉说,“那就太多太多了,如果我给学员上两个月跑步课程的话,完全可以做到每堂课都没有重样的内容。”从8岁开始跑步的郑辉觉得,跑步不仅在于不停地学习,还在于不停地运用,“跑步看似很简单,其实有很强的科学性。对于初级的跑者、还有年龄大的跑者,我建议大家量力而行,时刻倾听自己身体里发出的声音,循序渐进地运动,当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停下来、慢下来。”

郑辉还指出,正确合理的跑姿与跑步的程序也很重要。她告诉记者,跑者的姿态应该是高而不跳的,要高姿态地去跑步,正确合理的跑姿符合力学的原理,不仅会跑得赏心悦目,还会跑得非常节能,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运动损伤;跑步程序则包括跑前的拉伸和跑后的拉伸,而跑后的拉伸更是放松和塑形的关键。

猜你喜欢
新宠跑者小康
我家的小康
休闲个体的分类及其收益研究——以马拉松跑者为例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起而行之 初级跑者的跑-走-跑计划
中国跑者
马拉松,过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