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5-02-21 03:36潘金霞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银行

潘金霞

(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10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是财经、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涵盖商业银行的理论、业务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授课内容包括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负债管理、现金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及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等。可以说兼具理论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知识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原则,成为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特点

该门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学过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或金融学等基础课程,其课程的特点如下。

(一)课程体系复杂,内容丰富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包含了银行业务、银行管理、银行运营、银行监管以及开放环境分析等内容。而且在每个版块内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银行业务又分为资本金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银行管理包含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银行运营部分包含组织形式、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技术体系;监管部分又分为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管;开放环境分析则介绍商业银行在金融自由化、电子化、国际化和融资证券化的环境下银行的改革和分业与混业模式的选择。可见,该课程教学工作非常大,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要掌握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的传统业务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其在业务上进行的各种创新;学生通过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对各种理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其如何适应环境变化。

(二)该课程理论比重较大,同时也包含实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非常重视理论的介绍,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脉络,思考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比如商业银行在早期认为通过资产管理能够提高银行的三性,而负债业务是被动的,但之后认识到对负债业务也可以进行管理,并能对资产负债进行综合管理。所以在该课程中,理论学习占有很大比重。除此之外,课程还对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进行详细介绍。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从事银行类的管理工作,进行全盘的管理,也可以进入具体的业务岗位,进行一线工作。

(三)该课程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较快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欧元的兴起,使各国之间的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资金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效率流入更加自由,监管较少的离岸金融市场,在金融工具上进行创新,银行的表外业务比重加大和通过融资证券化提高资金的流动性。监管当局面对更高的调整推行新的巴塞尔协议。国内、国际金融领域里的大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不良资产、外资银行进入(QFII)、国内银行赴外投资(QDII)、国有银行上市等,同时银行并购、次债危机、麦道夫案等这些都对银行业如何注重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等提出挑战,并成为金融界所热议的话题。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应该对这些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金融发展有自身规律,银行为了在追求效率和流动性希望金融更加自由化,而监管当局希望能够对金融市场更好的监管以追求安全性,所以该课程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结合新知识教学。

二、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大多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部分学校还引入了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国际先进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但总体而言,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内容比重过大

首先,在教材的编排上,理论比重过大。这自然会导致教师在课程的讲授中,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门课程的各种理论知识上,而对于学生更关注的,与之工作更紧密相关的实务部分在课程安排上有所忽略。其次,教材更新较慢。教材编排中实操知识很陈旧,当前银行业的实操方式和业务处理方式已经进行了更新,而教材没有涉及到。最后,教师本身缺少对实践的参与,当然在课程的讲授中也就只能空谈理论,这就使学生虽然学习了该门课程,但在步入商业银行的相关岗位工作后,会感觉完全脱节,不利于其工作开展,造成学生对大学教育信心的缺失。

(二)教师与学生互动缺乏,更侧重单向的“填充式”讲授

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师把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讲授灌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写、记等方式按照教师的讲授去吸收教师所传达的知识。“虽然,该方法有助于课程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1](P65),但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思维和逻辑去学习,并不能形成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填充式”的讲授会造成学生对商业银行在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也不能深入理解内部岗位设置和职责安排的严密性。

三、教学改进建议

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必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尤其要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当学生明白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服务于实践的需要,就自然会化被动为主动。具体来说,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参考如下设想。

(一)在课堂教学中,减少课程中的理论占比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该课程除了包含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理论,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适当减少理论比重,尤其是比较陈旧的理论知识,只需要简单涉及;因为理论内容过多容易导致课程生涩枯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不同,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多媒体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是单向进行的,老师只会把课本中的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会导致其所讲授的内容可能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也经常会引起学生的质疑,认为今后在工作中并不实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丧失了积极性,无论教师多么努力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则不同,该方法的重点不在于教师的讲授,而更侧重学生自己的分析、思考,即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老师的讲更缺少针对性。教师在大多数时只知道正确答案,但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传统的教授方式抑制了学生思考的活跃性。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给出不同的答案,然后教授再给出答案,这样学生更好地理解之间的差异,教师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在之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在讲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时,如果引入“巴林银行事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体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2](P195)比如关于美国、德国、日本等银行经营模式的区别及对中国启示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而在金融深化的知识板块中,可以让学生去推演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美国次债危机的根源和风险跨国传导的机制。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更生动,信息量也更大,有较大的新颖性和优越性,[3](P110)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金融(银行)领域内的资料丰富,案例可得性高,并且在时间更新上非常及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入视频案例教学,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身边发生的事件,并增强对问题反应的敏锐性和问题思考的深入性。

(二)引进模拟软件和虚拟平台进行实验教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学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技术化、实证化和微观化的趋势。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微观化与技术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技术化尤其体现在风险控制等方面、各类业务的模块化也更加突出;另外,用人单位加大了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相对于理论知识外,更加需要学生能处理一些微观问题。针对我国该课程长期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情况,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入实验教学。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为该门课程开设了专门的实验室,通过模拟商业银行真实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工作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认知和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的相关原则,从理性认识上升为实际感知,并加强了从事银行业务的实践能力。学生利用模拟系统及虚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可以足不出校就真实地体验如何为客户办理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加深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和认识。

(三)沙盘演练及角色扮演

沙盘演练又叫沙盘模拟培训、沙盘推演,最早是运用在西方军事上,为制定战争策略进行沙盘模拟推演。之后许多学校和企业把其运用到学员培训中,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培训的目的,设立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然后在市场中设立不同的企业和角色,然后让学员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之后学员可以围绕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进行实战演练,学生通过演练中自己角色的扮演和参与市场的运行和竞争,学习各种经营和管理的知识。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实训教学的一种。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P76)在沙盘演练和角色扮演中,学生学习不再是枯燥和空洞的概念和理论,而是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5](P247)当学生自己对该实验具有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其中,在不同小组和不同角色的对抗中,学生如果希望在竞技中能有好成绩,就必须掌握实验项目中所包含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会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功能,在演练前、中、后进行学、听、说、用的各种训练,这样更容易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的记忆,学生所掌握的也不再是空洞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实际经验,这样有助于在其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更快进入角色。利用特殊的场景设置和沙盘的各种应用工具,通过角色扮演、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模拟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提升管理能力。该方法也很好地运用到会计、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等课程中。

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中,也可以引入沙盘演练及角色扮演,利用其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对抗性的特点,寓教于乐,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弥补该课程理论比重过大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在实验室中,利用一些道具,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一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如设立销售或采购客户、供应商(企业)、银行(及内部不同岗位)、央行等角色,然后由学生进行选择扮演,在角色互动过程中,要进行讨论和决策,以此来体会企业的管理和战略,以及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中的润滑剂功能,并加深银行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三性合一”的认识。这样既深刻体会了所扮演的角色,也通过实战演练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进行沙盘演练及角色扮演的实验中是否把教学目标很好地融入角色的设计中是非常关键的,比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制定并执行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的知识板块中,希望通过沙盘演练及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对银行的重要性,而银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的执行却依赖银行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 相对较空洞,但是通过沙盘演练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角色,清楚银行的运作体系;理解银行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是一家商业银行,然后小组成员在其中扮演银行的不同角色:行政部门经理、财务部门经理、信贷部门经理、企业策划部门经理等角色。在模拟金融市场的运行中,角色的扮演能够让学生如何综观全局并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银行间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以及如何去更好地执行各项策略,以取得好的业绩,得到更好回报。当然银行各部门的管理者为了更好表现,就一定要理解业绩的评价指标,所以学生通过扮演的角色更好地理解银行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如何判断资产的价值等。这样学生不再对业绩指标和银行的经营管理策略只是空洞的理论认识,通过沙盘演练和角色扮演对这些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面对目前该课程理论比重过大,“填充式”讲授为主的现状,只有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模拟软件和虚拟平台及沙盘演练引入该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现代金融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1] 李鹏.将模拟实验引入商业银行课程[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4).

[2] 山丽杰.经济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

[3] 陈枭,谭慧敏,李晋.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1).

[4] 张圣利.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的SWOT分析[J].财会教育,2011(1).

[5] 朱丽娟.ERP沙盘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经济视野,2013(1).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经营银行
江西银行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