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

2015-02-21 03:39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王 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微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

王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通过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内涵及生存困境,认为微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摆脱成长困境和保持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并提出微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具体措施包括:转变创新思维模式,树立创新成长理念;构建高效沟通平台,完善信息沟通机制;重构组织和资源,转变服务和创新模式;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搭建政府创新服务平台。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困境;微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2014年以来,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是新常态的特征之一,而创新驱动是新常态的最重要动力来源[1]。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域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其成长和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然而与大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技术创新能力弱,生存发展面临严重问题。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转变创新模式,从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向基于用户需求且带动客户直接参与的微创新模式转变,通过提升微创新力,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和相对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成长性。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内涵及其成长困境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内涵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负担了国家50%的税收,解决了80%的就业[2]。其中,人才、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最为活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通常是新技术或新市场的率先实践者与探索者,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困境

尽管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较,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难题,成长状况十分堪忧。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严峻,平均存续年限不到3年[3]。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本文认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融资困难。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内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银行方面,出于对信贷资金的安全考虑,银行将信贷重点放在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偿债有保证的大型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大型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信贷条件设置过高,产品单一,缺乏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担保方面,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基金的数量和种类难以适应和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与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没有较好的融合[4];小微企业方面,企业可抵押固定资产少,盈利能力不确定;大环境方面,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小微企业生存风险加大。

二是人才匮乏。小微企业一直受到人才匮乏制约,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较多小微民营企业陷入“用工荒”的困境。一方面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比率高,有管理经验、掌握了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员工很难长期留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能力太弱,对技术人才的培训投入太少。从当今的就业趋势看,就业人员偏向于大城市、大企业、发展步入平稳期的企业,这对大部分处于二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就非常低。我们在前期调研中深感小微企业人才的紧缺程度,一些处于县域工业园区、技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由于交通、园区配套或者文化的原因招揽不到、留不住人才,不得不将研发机构设置在省城。有的规模更小的企业,对本县职中毕业生的吸引力都极为有限。

三是信息闭塞。在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当下,信息获取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环境、国内政策、市场需求、客户诉求、新技术成果等等信息都可能是企业出奇制胜的契机,甚至有企业家和学者指出,微时代背景下,CIO(首席信息官)比CEO更重要[5]。但是,小微企业往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充足、专业的信息分析机构和队伍,信息搜寻、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对于自身发现的技术发展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寻求最合适的解决途径,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他们来说似乎高不可攀,不知道如何建立联系。据学者对宁波等发达地区的企业调研表明,“很难获得技术、市场信息”、“缺乏与研究机构的联系”、“对政府的创新政策不了解”位居被调查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前列[6]。信息匮乏和信息不对称是当今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是管理落后。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从业人员少,部分小微企业在起步和成长阶段是家族式或搭伙式存在,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实现路径等往往缺乏规范、专业的设计和考虑,没有成套的管理制度,职责不清,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的个人精力、能力与意志不断受到挑战。在技术选择等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上,也缺乏专业的评估团队进行测定,一般依靠自身阅历进行判断,往往形成短视决策。调查发现,很多小微企业规章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没有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任人唯亲,感情用事,很多人扮演“跑龙套”的角色,管理乱象严重。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发起并形成有效创新行为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其获得良好的成长机会和超额利润有重要的贡献,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创新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相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中,如果要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则是最佳的途径之一。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行为或活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实现不确定性成长,赢得可持续发展机会。然而,与大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从而决定了科技型小微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转变创新模式,从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向基于用户需求且带动客户直接参与的微创新模式转变,通过提升微创新力,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和相对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成长性。

二微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契合性研究

(一)微创新的含义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建立在这种内涵上的创新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7]。在此处,不管何种创新必然都是涉及到高成本、高风险甚至涉及到整个组织模式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技术创新高不可攀的原因所在。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背景下,人们对创新又有了新的理解。2010年360董事长周鸿祎首次提出“微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理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诸如此类的单点突破就是微创新[8]。李开复认为,微创新不是大规模的、颠覆式的、革命性的,而是在很多关键技术上提供更加灵活实际、多方面的产品开发或者服务思路。这类创新藉由发达的市场反馈渠道和用户体验报告,追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产生市场竞争优势。该概念提出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反响。

(二)微创新的特点

与传统概念的创新相比,微创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创新投入较低。一般而言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完善或某一个点的改进。与熊彼特的创新相比,并不涉及到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和生产模式重组,因此投入较少甚至不需要经费投入。二是微创新周期较短。与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技术变革不一样,技术研发基本集中于应用领域,前期研发要求较低,因此创新启动灵活,创新周期较短,技术应用迅速。三是微创新主要是基于市场和用户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型的创新相比,微创新的启动基本都是来源于客户需求的变化或者客户的使用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客户在创新中的作用,是典型的应用创新。四是微创新过程是渐进的。微创新更像是量的不断变化,是不断搜寻客户需求不断改进、贴近客户心理的创新过程。

可以看出,微创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创新,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它产生于互联网产业,与互联网经济背景息息相关,目前许多学者研究微创新时往往也局限于互联网经济范围。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一个产品从设计、创意、研发、生产,周期比较长,“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模式比较常见。但在互联网时代,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产品的生命周期就发生巨大的改变,如果你不能快速地进行创新,不能迅速与用户进行互动,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微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企业的专属创新模式。如苹果手机的不断推新,技术内核并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只不过是满足消费者的应用需求而进行的许多微创新。因此,微创新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肆发展背景下,所有企业成长都必须关注的创新2.0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微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契合关系

微创新所具有的低成本投入、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客户和市场拉动、渐进和持续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前文提及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和人才匮乏的问题。因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资金与人才的资源禀赋缺陷,在市场竞争中,其成长性主要来源于熊彼特租金。熊彼特租金表现为企业通过创造性活动赢得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为,是指企业家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并利用机会,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行为。熊彼特租金与企业的规模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它主要通过相对性的优势赢得市场机会。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它们不具有规模优势,因此,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取熊彼特租金对其而言更具价值,尤其是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它们与生俱来的创新动机,需更加注重熊彼特租金。

市场拉动一直是技术创新的一大动力来源,是获取熊彼特租金的重要来源渠道。但是过去的信息传递没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市场需求和客户信息难以支撑企业进行技术选择决策。因此,应用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思维,是“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方式,市场、顾客正凭借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到深证创客中心视察,随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执政理念。创客的核心就是基于用户需求且带动客户直接参与微创新的模式。较之体系庞大、发展具有一定惯性和惰性的大企业,小微企业负担轻,规模小,层级扁平,创新启动快捷、执行快速,这些特点正契合了微创新周期短、发动快、时机转瞬即逝的特点。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微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实质上可看成是企业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设法获取经济租金或超额收益的过程。微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存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创新理论和理念的提出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刚刚兴起。微创新因其快捷、低投入等特征对于规模、资本和人才均不占优势的小微企业有着高度的适应性,但其成功还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创新机会捕捉能力,敏锐发现和准确把握盈利机会,并将这种能力提升为持续的微创新力,通过不断创新,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成长性。

(一)转变创新思维模式,树立创新成长理念

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紧跟时代脉搏,正确认知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机遇,转变“技术创新必然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思维模式。信息技术与各种业态的经济相结合都必将催生新的增长模式和创新模式,产品更新越来越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有了技术支撑已渐成主流、创客群体涌现催生大量创新。小微企业发动微创新有着自身的优势,微创新又能够有效克服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先天障碍,创业者必须站在时代潮流前沿,树立起全新的创新成长理念。

(二)构建高效沟通平台,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微创新核心特征是应用创新,万众创新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小微企业微创新的灵感来源。当前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沟通手段前所未有的便捷和经济,微信、QQ、客户端、网店、微店都能成为企业营销自我并搜索创新来源的平台。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建立现代化、开放性的企业成长理念,高度重视低成本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不管企业在何处,都可以将产品和服务带到整个世界,也能够听到所有潜在创客的创意。

(三)重构组织和资源,转变服务和创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经济体结合都可能催生新的发展和成长模式。为获得生存、成长和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根据微创新的需要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置,以成功实施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的转型。微创新是基于用户和市场的应用创新,客户企业和消费者成千上万,各自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首先,要增强信息收集和处理职能,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甄别、遴选和整合,发现有价值,可以商业化的创新“点”是小微企业微创新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考虑增加“信息执行官”功能的管理职位,加强信息处理功能。其次,要拓展和加强产品服务职能。在当前竞争环境中,若仅提供产品,成长性必然受到牵制,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即制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是当今企业商业模式变迁和演化的重要路径,是解决当前制造业面临困境的有效手段[9]。甚至有学者认为“所有的经济都应是服务经济”[10],服务创新也是企业微创新的重要内容,360公司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服务持续创新过程。因此,强有力的产品服务中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应当考虑的方向,目前许多企业将售后服务升级为用户体验服务,不仅仅停留在密切跟踪产品的市场反映,要着手培养进入用户心理的能力,深入挖掘这种隐藏的需求。

(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搭建政府创新服务平台

许多小微企业主有一个误区,认为企业文化是规模企业管理团队才需要重视的工作。然而,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之根,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小微企业更需要充满朝气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微创新的灵感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小小的点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市场变革的杀手锏。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每一个企业成员都必须有创新的理念,人人都要成为创新者,才能够及时捕捉到创新信息。

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核心的是克服市场、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企业技术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原因。小微企业本身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地域、网络资源等诸多障碍,而微创新的启动又恰恰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在企业自身重视信息建设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着力搭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技术资源搜索服务,依托各级科技情报研究院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检索查新系统、科技信息推送服务系统以及科技报告共享系统,免费向小微企业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查询、查新检索、科技情报咨询、科技报告阅读、科技信息定制推送等服务,帮助小微企业确立技术发展方向,规避技术创新风险;另一方面,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成果供方信息库和小微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健全网上技术市场的技术交易机制,集中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等服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转型升级也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改革创新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热度不减的话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共识。当前,生态农业、电子商务等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具备相当的影响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在微创新的助力下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

[2]中小企业提供50%以上税收 提供80%以上就业岗位[EB/OL].中国新闻网,2014-05-27.

[3]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4]魏少贤.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及对策[J].甘肃审计,2013,(4).

[5]金错刀.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

[6]段小华.企业创新服务的新需求与供给平衡[R].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报告,2014-12-18.

[7]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1990.

[8]邵学清.微创新,大作为[N].科技日报,2015-01-06.

[9]Veronica Martinez,Marko Bastl,Jennifer Kingston,et al.Challenges in transforming manufacturing or ganisations into product-service provider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4).

[10]Vargo S L,Lusch R F.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2004,(1).

(责任编校:陈婷)

Micro-innovation and the Growing of Micro and Small Businesses

WANG Dan

(School of Business,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micro innovative ability is regarded as the internal power for technology-based micro and small businesses to upgrade their core competence, get rid of the living dilemma, and keep the sustainable grow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living dilemma of micro and small businesses in this paper. The measures for thes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Key Words:technology-based micro and small businesses; living dilemma; micro innovative power; improvement measure

作者简介:王丹(1985—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湖南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ZK3099;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湖南省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ZK2060。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6-0012-04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