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大数据拓展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空间

2015-02-21 07:29高荣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期刊

高荣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杂志出版中心,北京100700)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的阅读理念、获取咨询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已经由获得单一信息的需求转为需要获取海量的“云”信息,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期刊需要将大量数据融合起来才能吸引读者。2012年“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产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 ZB[1]。本文笔者就当前发展趋势谈拓展期刊的生存空间、促进期刊的发展。

1 中医药期刊出版空间的变化

1.1 订阅量的变化 从近10年中医药期刊的出版情况看,传统的出版发行方式备受挑战,期刊质量、期刊订数逐年下滑。从2002—2007年的5年间,期刊的发行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减,现在的发行量仅为最高发行量的10%左右。原来的读者群主要是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者、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等,现在订户变为以中医药及其相关机构的图书馆收藏、保存资料为主。原来的个体订户转为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获取相关资讯和信息。面对快速到来的数字化出版时代,中医药期刊编辑部应在缩短出版周期,加快出版速度等方面改进,防止出版空间进一步缩减的危机。

1.2 新媒体的冲击 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广泛应用,专业人员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传统纸质期刊转向出版周期短、方便快捷的电子期刊网上阅读,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环境的变迁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2)各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开放获取,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大量资料和信息,这种快速、便捷、实时的获取、分享数据方式是传统纸质期刊难以实现的,也是读者群由期刊转向网络的主要原因[2]。3)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期刊发行量减少而致期刊影响力下降,难以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得不到主要外援的收入支持,期刊没有冲击市场的经济基础和活力,处于举步维艰或维持现状的状态,导致出版发行市场难以拓展。

2 携手大数据拓展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空间

2.1 大数据挖掘可明确期刊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出版价值 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着近代中医诊疗的珍贵资料,客观地纪录了近百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和变革。利用大数据可挖掘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医药期刊所刊载各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对于探求现代中医教育规律与模式、中医药的研究历程、临床经验的总结与传播具有现实意义。随着近年非典型性流行肺炎(SARS)、禽流感、甲型N1H1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流行,中医药凭借中药、针刺、艾灸、推拿、刮痧等各种疗法的特殊疗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有历史价值的资料通过大数据相关系统进行处理后,更加彰显中医药期刊的出版价值。

2.2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挖掘“沉睡”于期刊中的新疗法、新产品 选择开发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传统医药资源,是期刊转型、扩大出版发行的重要方向之一。长期以来,中医药期刊刊载、累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专业信息,借助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功能,在中医药期刊内部建立数据挖掘平台,将同类期刊中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如治疗方法、野生植物、地方中草药等进行归类和深度挖掘;或跟踪调查中医药行业的热点事件,通过大数据透视事件背后国内外对中医药的主流诉求、发现疾病发病趋势、发现一些中药的新特点、新用法,给相关医药开发部门提供开发新疗法、新产品的数据依据,藉此增加中医药期刊的服务内容、扩大发展空间。

2.3 促进期刊出版发行的合理布局 大量数据不仅可探测数据直接的纵向因果关系,而且可分析数据之间的横向关联。通过多维度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全貌。1)对于期刊出版者而言,针对数据分析所掌握的情况,可以就目前临床、基础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设计期刊栏目,根据设计内容直接联系符合该栏目要求的医师、研究者、专家进行约稿,并追踪所约作者尽快完成稿件的撰写;2)对于期刊的发行者(市场经营者或发行商)而言,针对数据分析所掌握的读者情况,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期刊推送给显性读者及潜在投稿者、阅读者,使他们以最直接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期刊的动向、出版发行现状及期刊的各种新变化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期刊的出版发行更加有针对性,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向对中医药有兴趣的读者推荐,并为读者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内容服务。同时,经过设计的全新出版内容可增加对市场经营者的吸引力,促进销售渠道的拓宽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2.4 理清中医药期刊的出版走向 中医药期刊应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据主动权及大数据的处理优势,找到期刊出版规律性的走向、趋势,为随之而来的转型、改制做好铺垫。1)国内方面:2014年3月7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作为承载中医药传播媒体的中医药期刊,必须根据这一时期党对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利用大数据技术及自身行业优势,将中医药期刊的报道领域扩大,改变原来仅限于“中医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内容单一的局面,将报道触角延伸到健康服务、养老、深化医改、创新发展、海外发展以及中医药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各个方面,更新报道内容、扩大报道范围、改变报道视角,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做出努力。著名专家吴启迪教授[3]认为,中医、藏医、苗医、蒙医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拥有真正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快捷、方便,从历史的纵向空间对这些医学典籍进行挖掘、梳理,将古代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分门别类刊登在中医药期刊上,清晰展现古代医家的医术和智慧,甚至相当于请古代著名医家为现代人诊断、治疗,其临床价值、学术价值不可估量[4-5]。2)国际方面:中医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最完整系统的传统医学代表,具有唯一性。持续不减的海外中医药“热”对中医药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便捷,搜寻国外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群体,并与该群体建立联系,了解其个性化需要,满足其对中医药信息需求。中医药期刊必须在大数据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并拓展其发展空间,才能让中医这一中国的特色疗法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3 利用大数据发展中医药期刊的对策

3.1 尽快实现中医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3G、4G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的数字媒体正在不断侵吞传统纸质媒体的固有市场。虽然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来说,市场占有率还不算太高,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6]。例如,Nature在1997年发表了一篇“克隆羊”的论文,这一成果经新闻发布后,全世界各大主流电视台、各大报纸在第一时间争相播报此消息,从而使期刊随着科研工作者及其成果一同走进了公众的视野。Nature的这一举措不仅使作者受到最大关注,也使期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7]。

3.2 期刊出版队伍年轻化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期刊出版能力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医药期刊的编辑、审稿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较少,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出版的要求。应尽快使出版队伍年轻化,引进思维活跃,能快速掌握新软件、新技术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搜集、分析、鉴别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使期刊在及时把握学科动态的同时,向最合适的作者约稿,从众多稿件中挖掘出具有高学术质量和价值的论文,促进大数据技术与中医药期刊出版实际问题的对接。仍以Nature、Science的编辑为例,他们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也在从事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并不断发表论文。因为不乏实战经验,故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3.3 推进大数据的数字平台建设 规模大、类型多样化和增长快速的数据,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各杂志社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处理能力有限。所以,应充分利用云计算将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与网络结合起来,将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提供期刊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8]。目前的中医药期刊出版现状,是各个期刊独立出版、独立发行、独立核算,同类稿件在多个期刊重复刊用,造成编辑、出版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将130多种中医药期刊的大量数字整合到统一平台上,实现读者、作者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快速阅读,提供期刊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既可节省硬件设备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可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重组与共享。

4 结语

总之,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着科研工作者利用文献的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学术环境越来越开放,出版平台越来越重视服务能力,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抽取,识别并发现系统性新知识,不仅可作为学科内部的共享平台,也可成为同领域、跨学科的多媒体展示平台。例如:大数据期刊GigaScience将期刊论文与海量数据结合起来,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云计算资源[9]。同样,作为中医药期刊的办刊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在已有基础设施条件和软件配备下,结合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出应用大数据拓展中医药期刊出版发行之路。

[1]薛一波.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和未来[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3):41-43.

[2]庞玉萍,王世贤,石朝云.以《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为例谈医学文摘类期刊的经营与发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2):1096-1098.

[3]吴启迪.大数据是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中医科学院[EB/OL][2014-12-23].http://www.catcm.ac.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gzy/dtxw/201305/10667.html.

[4]苏大明,李宗友,张华敏,等.大数据时代中医药专业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10):909-914.

[5]罗娟.期刊数字化大局已定[EB/OL][2014-12-23].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

[6]黄苏萍,黄丰,陈成东.中医药期刊现状及提高影响力之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61-464.

[7]于媛,金碧辉.从SCI期刊的定量指标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问题——国际化期刊基本特征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z1):725-731.

[8]喻昕,王敬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7):1049-1053.

[9]姚伟欣,马建华.新学术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39-1043.

猜你喜欢
中医药期刊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二)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期刊问答
期刊问答
期刊征稿进行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