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夏洛特的网》中的词汇衔接与连贯

2015-02-21 15:32李晓丽

李晓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西安 710128)



试论《夏洛特的网》中的词汇衔接与连贯

李晓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710128)

摘要:衔接是把句子组成语篇的主要手段,研究衔接手段是语篇分析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作为五种衔接手段之一的词汇衔接,它表达了一种具体且复杂的意义关系,并在语篇连贯中起着连接的作用。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实例,分析词汇衔接机制在《夏洛特的网》中的运用,从而说明词汇衔接手段在语篇连贯构建中的重要功能。可以从衔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也可以通过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来预测语篇的连贯性。

关键词:《夏洛特的网》;词汇衔接;语篇连贯

何谓语篇(text)?在Halliday和Hasan看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语篇与句子的关系是体现关系,句子是用来体现语篇的。一个语段能否被视为语篇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为了探讨语篇如何连贯,Halliday和Hasan合作完成了《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下文简称《衔接》),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和衔接理论作了详细论述。该书的出版也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自《衔接》一书出版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对衔接理论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围绕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展开,而鲜有讨论衔接关系如何在语篇的组篇机制或者语篇性(texture)中发挥作用,更少涉及词汇衔接机制如何在儿童文学的语篇组织中发挥作用。在Halliday和Hasan看来,连贯语篇(coherent discourse) 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词汇在语篇的从句和句子间的出现。Hoey 曾指出,“衔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词汇关系的研究”[1]51。本文拟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结合深受儿童和成人读者喜爱的童话故事——《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讨论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的类型,阐述语篇组篇机制的本质,分析词汇衔接在语篇篇章连贯构建中的重要功能。

一、衔接与连贯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对于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一)衔接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衔接》一书中, Halliday和Hasan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一个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2]4。他们认为:“‘衔接’这个词专门指那些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它们是语义关系,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2]4很显然,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而不是语法或者词汇概念,只不过衔接是通过语法手段或词汇手段得到体现的。因此,语篇衔接涉及两个层次的衔接:在语义层次上,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层次上,即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上,语篇的衔接关系是以语言形式体现的。

如何判断同一语篇中的两个不同部分在意义上有关联呢?Halliday和Hasan指出:“当话语中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2]4。例如“wash and core six cooking apples. Put them into a fireproof dish.”这个句子中,离开了第一个句子中的“six cooking apples”,就无法解释第二个句子中“them”指代的是谁。“six cooking apples”和“them”这两个成分之间的关联就使得它们之间产生了衔接关系,这种两个成分相互衔接的现象被称为“衔接纽带”(cohesive tie)。上述两个句子也自然被视为一个整体,一个语篇,或者是一个语篇的一部分。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纽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中又包括四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手段中又分为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搭配关系(亦称同现)(collocation)。对于语法手段的具体描写和评论,国内外学者早有介绍,下面主要介绍词汇手段的两种具体表现方式。

1.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借助词汇的选择来实现语篇连贯的效果。换句话说,词汇衔接手段就是通过合理处理语篇中词项之间的语义关系,而有效地促进语篇的连贯。在Halliday和Hasan看来,词汇衔接包括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这两种词汇衔接机制主要是“通过词汇意义的连续性来达到衔接的效果”[2]320。其中,词汇复现是指包含同词重复(repetition)、概括词(general word)、同义词( synonym)、近义词(near-synonym)或者上义词(superordinate)等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搭配也是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词汇衔接中最棘手的部分。在《衔接》一书中,Halliday和Hasan拓宽了“搭配”一词所指的范围,它“不再仅指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内部的词与词的横向组合关系,而且包括了跨句或跨段落的词项的习惯性共现,所涉及的词项之间可能存在的若干种不同的共现模式和语义关系”[3]188。这些词汇项目间存在的关系可分为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如climb/ascent)、上下义关系(如boy/child)、互补关系(如girl/boy)、反义关系(如crowded/deserted)、相对关系(如order/obey)、共处序列关系(如north/south)、无序词汇套中的词汇关系(如road/rail)、整体与局部关系(如box/lid)、共同局部关系(如mouth/chin)以及共同下义关系(如chair/table),都是furniture的下义词。这些词汇搭配倾向于在相同的词汇语境中出现。Halliday和Hasan认为,对于那些很难用特定的语义关系来描述的词如ill/doctor, king/crown等,只要它们在语篇相临近的地方出现并且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语篇衔接力,它们也应被视为具有词汇搭配关系。这些词语不是完全依靠系统的语义关系,而是依靠趋向在同一词汇环境中的出现来加强篇章衔接构力。如果这类词语在篇章连续的小句中反复出现,就会构成较长的词汇衔接链(lexical chains)。

2.连贯

关于连贯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看法不一。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的连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篇与情境语境是连贯的,表现为语域一致性;一是语篇内部自身是连贯的,表现为衔接的。Van Dijk认为,“连贯是话语之间的一种语义特征,它依赖的是每个单句的解释和其他句子的解释之间的联系”[4]93。显然,Van Dijk把连贯视为一个(狭义的)语义概念,是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线性的和层级性的语义联系[5]107。Widdowson认为,“连贯指的是把命题的言外功能以及和这些命题如何被用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话语……如果读者认为话语中按某种顺序出现的命题与他自己能接受的言外功能做到彼此相联,那么他就认为这段话是连贯的”[6]52。可见,Widdowson把连贯看作一个语用概念,是语篇的言外行为发展的关系,是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5]103。朱永生认为:“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话语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7]83。这种联系体现在两种层次上:一是不同句子所包含的命题之间;二是听话人从字里行间得到的信息之间。张德禄指出,朱永生所定义的连贯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意义概念,既包括Van Dijk的语义概念,又包括Widdowson的语用概念。本文认同朱永生关于连贯的定义。

(二)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衔接既然是语篇各成分间的意义关系,就必然要和连贯联系起来,不然就没有标准来评价衔接的组篇能力了。关于衔接和连贯的关系,Ha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是语域一致性)。这两个条件在语篇的连贯中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对此,很多语言学家持不同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不能将衔接视为连贯的必备条件,而应把衔接看做语篇连贯可能使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学者张德禄认同Halliday和Hasan对于语篇内部的衔接必须和情景语境结合起来才能确定语篇的连贯性的看法,并指出不可忽视衔接对语篇建构的重要性[8]。衔接和连贯的关系涉及语篇的形式机制与语篇意义的关系,因此二者形成互补关系。本文认同张德禄教授对语篇衔接和连贯间关系的解释:衔接是一种语义纽带,可以形成衔接链和衔接网络,而连贯是由这些语义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交织所形成的语篇整体,在与情景语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完整的意义整体所产生的效应[9]。也就是说,衔接并不能决定语篇连贯,但它可以与语境结合起来共同标示和解释语篇连贯。

二、《夏洛特的网》中的词汇衔接机制与语篇连贯

Halliday和Hasan把语篇中两个成分之间的语义上的关联称为“衔接”,而把实现两个成分之间衔接关系的词汇和语法项目称为衔接机制(cohesive devices)。也就是说,衔接是语义关系,而衔接机制是形式项目(词汇、语法、音系项目、字系项目)[9]34。下面就以E.B.White的畅销童话小说《夏洛特的网》为例,着重分析小说中的词汇衔接机制以及这些词汇衔接机制是如何促进语篇连贯的。

(一)词汇复现

词汇复现是指语篇中某个词以原词重复、总义词、同义词、近义词或上义词的形式出现在篇章中。

例如“At last Wilbur saw the creature that had spoken to him in such a kindly way. Stretched across the upper part of the doorway was a big spider’s web, and hanging from the top of the web, head down, was a large grey spider. She was about the size of a gum-drop.”[10]47这几句话描述了Wilbur第一次看到他的朋友是一只蜘蛛(spider)。在该语段中,关键词“spider”以原词(spider,she)重复和概括词(creature)使用的手段,从意义上强调了Wilbur所看到的新朋友是一个蜘蛛这一主题。

“My mother was a trapper before me.Her mother was a trapper before her.All our family have been trappers.”[10]51在这几个小句中,同一语言成分“trapper”的重复出现强调了该词所指的相同的经验意义,加强说话的语气,促使上下文的衔接。

在“I don’t know how the first spide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world happened to think up this fancy idea of spinning a web, but she did,and it was clever of her,too. And since then,all of us spiders have had to work the same trick. It is not a bad pitch, on the whole.”[10]51此段话中,idea(主意)、trick(方法)和pitch(点子)是三个概念意义相同的名词,在语篇中起到相互指代的作用。这些同义词、近义词的重复使用,在语段中形成了相互关联的语义网,从而把它们所在的句子从意义上联系起来。

又如,“Hardly anybody around the farm had a good word to say for a fly.Flies spent their time pestering others.The cows hated them. The horses detested them. The sheep loathed them. Mr. and Mrs.Zuckerman were always complaining about them, and putting up screens.”[10]64此段话中,hated(恨)、detested(憎恶)、loathed(讨厌)、complaining about(抱怨)一系列同义词在同一语篇中出现,并且它们所在的小句结构上排比,意义上并列,以不同的词汇表达了相同的概念意义,使语段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分在经验意义上彼此关联,表达了相同的话题(subject matter)或者语场(field),从而使这段话本身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

(二) 词汇搭配

Halliday和Hasan指出,在语篇中习惯性共现的词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词汇之间的反义关系、相对关系、互补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对于这些难以用语义学上的术语来定义的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Halliday和Hasan统一使用“搭配”这个概念来描述同一语境中习惯性共现的词项间的关系。对于语篇的组篇机制而言是何种语义关系不重要,重要的相互关联的词汇项目之间总是具有衔接力的。

“The Barn was very large. It was very old. It smelled of hay and it smelled of manure. It smelled of the perspiration of tired horses and the wonderful sweet breath of patient cows.It often had a sort of peaceful smell-as though nothing bad could happen ever again in the world.It smelled of grain and of harness dressing and of axle grease and of rubber boots and of new rope.And whenever the cat was given a fish-head to eat, the barn would smell of fish. But mostly it smelled of hay, for there was always hay in the great loft up overhead.And there was always hay being pitched down to the cows and the horses and the sheep.”[10]16这是《夏洛特的网》中经典的一段话,描写了书中的主人公小猪Wilbur的新家——朱克曼家(the Zuckermans)的谷仓。这个谷仓是整个故事的重要场景。正是在这个谷仓里,Wilbur认识了一群快乐的动物朋友,更重要的是他结交了最要好的朋友——蜘蛛Charlotte。在这段富含搭配衔接的段落中,hay(干草)、manure(粪便)、horses(马)、cows(牛)、grain(谷物)、harness dressing (马鞍)、axle grease(车轮润滑油)、rubber boots(橡胶靴子)、new rope(新扎的草绳)等是一组和barn( 谷仓)相关的词。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微妙,很难用特定的词汇来描述 ,但是这些词汇项来自于同一语义场,形成了词汇衔接链,共同突出了语篇的语场——“谷仓”这一主题。这些围绕谷仓的词项也形成了丰富的语义关系网,这些语义网在同一语境中编织成一条条语义相关的线索,使语篇的上下各部分衔接得十分紧密。

“I’ve got a new friend, all right. But what a gamble friendship is! Charlotte is fierce, brutal, scheming, bloodthirsty-everything I don’t like. How can I learn to like her, even though she is pretty, of course, clever?”[10]53-54这几个小句讲述了小猪Wilbur结识新朋友——蜘蛛Charlotte后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情通过两组语义相对的词汇揭示出来:一组词汇是带有贬义色彩的:fierce(凶猛)、brutal(残暴)、scheming(狡诈)和bloodthirsty(嗜血);另一组是带有褒义色彩的:pretty(可爱)和clever(聪明)。这两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出现,使它们在意义上形成鲜明的对照或反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Charlotte进行描写,从而使所有语篇上下衔接,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感受到同一事物中两种相反特点的共存。

三、结语

在任何话语中,无论语法衔接是多么丰富,如果没有词汇的各种衔接相配合,就无法形成语篇。所以,词汇衔接是对语篇的组篇机制起关键作用。通过选择、组织和聚合词汇项,语篇构建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网,这些语义关系网与特定的语境相结合,形成与语域相符的有意义的连贯语篇。虽然词汇衔接只是五种衔接手段(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中的一种,但在各类语篇题材中,词汇衔接手段占所有衔接手段的48%。因此,研究词汇衔接手段是研究衔接手段的核心内容。当然,不可否认,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无法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本文探讨了词汇衔接机制在童话小说《夏洛特的网》中对语篇连贯所起到的作用,展现了词汇衔接手段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影响语篇的组篇机制和连贯的因素除了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手段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结构衔接手段、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语音语调等以及语篇的外部因素如文化语境、认知模式和情景语境。笔者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影响语篇连贯的诸多因素展开,并探讨各个因素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连贯语篇之间的联系, 从而建立语篇连贯分析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2]Halliday,M. A.K.,R.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 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93.

[5]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103-109.

[6]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7]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3.

[8]张德禄,张爱杰.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47.

[9]张德禄.语篇衔接中的形式与意义[J].外国语,2005,159(5):32-38.

[10]White,E.B.Charlotte’s Web[M].London: Penguin Group,1993:16,47,51,53-54,64.

编辑:鲁彦琪

On Lexical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Charlotte’s Web

LI Xiaoli

(Business School,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Shanxi710128, 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primary means of organizing sentences into texts, cohesive devices have been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mong the five types of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cohesion demonstrates concrete and sophisticated se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creates cohesive force in a text. Based on the Cohesion theory of Halliday and Hasan, the present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exical patterns in Charlotte’s Web,investigate coherence in terms of cohesion. The article holds text coherence and the degree of coherence can be predicted according to cohesive devices present in the text.

Key words:Charlotte’s Web; lexical cohesion; textual coherence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1-0089-05

作者简介:李晓丽(1981-),女,河南临颖人,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E-mail:lxl8014@163.com

基金项目:2014年西安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估研究”(14Y41)

收稿日期:2014-06-07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15.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