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5-02-22 10:36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0300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种鹅小鹅雏鹅

(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0300)

(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0300)

1 养殖鹅的市场分析

1.1 认清市场环境

鹅养殖一般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要有一个好的经营思路,投入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认清市场环境,做好调查,降低投资风险。鹅的饲养简单,综合利用价值很高,利用散养的方式,结合丰富的水、草资源,能够降低成本,培育出优质鹅,价格上就有优势。若单纯地依靠饲料,获得丰厚回报就很难。

1.2 选择鹅的品种很重要

鹅品种要结合本地气候因素及自然环境而定。适应养哪个品种就养哪个品种。目前,北方一些地方以养殖长白鹅为主,南方地区饲养的主要有朗德鹅、狮头鹅和莱茵鹅等。

1.3 采取多种经营方法,签定合同做保障

养殖户可以与当地鹅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定向饲养合同,协商好具体的销售价格,做定向饲养,这种方式较适合农村地区的散户。鹅出栏时不用担心价格问题,更不用考虑销售渠道,直接把鹅运往企业就可以了,有效地保证经济利润。有的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从选种、育雏、防疫等多方面进行全程服务,有效保证了鹅雏和成龄鹅的质量。

1.4 及时出栏,合理利用鹅自身资源

利用鹅自身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可以把鹅毛卖给羽绒厂,鹅肝卖给药厂、食品厂,鹅爪、鹅脖、鹅肉卖给肉品加工厂,鹅蛋进入超市销售,这样总体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

不同季节鹅的价格差别较大,其效益差别明显。所以养殖户要算好进雏时间,出栏时间,出栏时要是赶上高价位,效益就高。所以养鹅要紧跟市场及时出栏,若延长饲养期,耗料不少,增重却很少,效益反倒下降。

2 场地环境的选择和饲养舍的设计

养殖鹅要有充足的水源,这是确定场地的主要条件。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还要有种植饲料的田地。场子一定要远离村镇,这样更有利于卫生防疫。鹅舍及活动场地地势要略高,最好稍向南或者东南倾斜,优点是光照好,利于排水、防热、ň、防寒。

育雏时舍内的保温要好,空气流通、干燥、无贼风。窗的采光面积与地面积为1∶12左右。育雏舍内每平方米容纳20日龄以下的雏鹅10只左右为宜。鹅的育肥舍要设棚架,再分成若干小栏,每栏约10平方米,能容纳中成鹅70只左右。对种鹅舍内窗的采光面积之比要在1∶10左右。每平方米种鹅3~4只,不能太多。在舍内的某个角落设一产蛋间,舍外设运动场,鹅舍周围最好有水上运动场。给鹅创造一个环境清静,空气清鲜,有树木遮荫的良好生活空间。

3 饲养管理技术

3.1 雏鹅的饲养管理

30日龄内的鹅饲养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每群以20~30只为宜,大群饲养每群最多也不能超过100只,分群饲养能提高成活率。出壳后的鹅怕冷怕热,前两周要做好保温。如控制7天内舍温在30~32℃,然后每天降低1℃,直至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

雏鹅的第一次饮水非常重要,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粪排除。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就可以进行饮水,这时的鹅毛已经干了,而且能自由走动。不会饮水的,可进行人工调教,方法很简单:将雏鹅头压下,让其被动饮水几次,就会自由饮水。饮水后的鹅即可开食。开食时应喂切碎的青精混合料,喂料时应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让其自由啄食即可。1周内的雏鹅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间再补喂2次。随着日龄的增长,喂料的次数逐步减少。体质瘦弱、发育缓慢的个体要及时分群喂养,多给一些青料好草,细心护理,等生长赶上后再合群饲喂。

雏鹅的饲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配比是1∶3。要保证饮用水清洁充足,不然会影响雏鹅生长发育。10日龄内的雏鹅每天喂8~10次,夜间补喂2次,以后每日喂4~5次。出壳后7~15天,晴天时可让雏鹅游水1~2次,每次20 min左右,以促进鹅蹼发育。啄毛不利于其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细菌感染,所要注意避免雏鹅身毛潮湿。一般按时正确喂饲料、饮水并多喂青嫩饲料和矿物质饲料,就能减少啄毛现象。鹅舍的灯要通宵照明,每40平方米鹅舍用一盏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约1.5米处。一个月后逐步减少照明时间,直到停止照明。

3.24周龄以上鹅的饲养管理

鹅以草食为主,饲料来源广。提供新鲜的青草料对鹅来说相当重要。放牧时可让鹅自行觅食。其他饲料要做粉碎、切碎及蒸煮等加过调制。饲料粉碎成小碎粒为宜,太碎不利鹅采食和吞咽。切碎后的青绿饲料不能堆积太久,以免腐败变质。对玉米等较坚硬的谷粒要经浸泡后再喂,这样可增大谷物的体积,增加其柔软度,利于鹅的采食和消化。

4周龄以上的鹅要以放牧为主,选择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赶牧方式整天放牧,视牧草质量,采食情况和增重速度而补料,一般以糠麸,谷物为主,日粮中还要注意补充1.5%的骨粉,0.3%食盐,以促进骨骼正常生长。青料的补喂按牧地采食情况而定,补料的次数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圈养时,中鹅要加喂30%~50%的青绿饲料,并注意供足清洁饮水、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可采取晴天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补粮,傍晚回舍内后补粮。

4 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

疾病防治应从生产各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消灭传染病,其次是控制和减少普通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鹅病主要有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雏鹅感冒、雏鹅脱水、饲料中毒、寄生虫病、热射病、低温环境扎堆挤压死亡等。

4.1 加强饲养管理

育雏期要有专人看护,严格卫生防疫制度;门前设消毒池和消毒箱;做到圈舍及用具每天要定时清(扫)洗,每周都要做彻底消毒1~2次;平时认真观察鹅群,及时发现,及早做隔离治疗;对尸体、粪便、垫草、污物等要做无害化处理。

4.2 做好预防接种

重视小鹅瘟的预防。应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对种鹅接种鹅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 mL,15天后产生免疫力。如果种鹅接种过,应在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 mL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一旦发生小鹅瘟,对雏鹅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紧急防治,每只雏鹅皮下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5 mL。发病雏鹅每只注射1 mL,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 mL,隔日重复注射1次。

4.3 药物预防肠道疾病

鹅群平时可不定期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丁云丽

猜你喜欢
种鹅小鹅雏鹅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瘸腿小鹅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阿健的小鹅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