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2015-02-22 20:50施林枫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血瘀颈动脉多普勒

施林枫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施林枫

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2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明确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百分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2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中医证候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痰浊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44.70%兼证2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主要以Ⅱ级、Ⅲ级为主。血瘀证、痰浊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各分级中所占百分比最高,即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程度越高。颈动脉硬化程度分级仅与痰浊证候(X2)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痰浊证与颈动脉粥样高级硬化程度风险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其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在临床诊治中发挥预定指导作用,以早期诊断,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辨证分型;彩色多普勒;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与血管狭窄有重要联系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后导致血栓的形成[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颅外段颈动脉的检查中敏感性较高的一种方法,可将颈动脉斑块的范围、性质以及内中膜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程度的测定准确性较高。笔者以本院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以此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与患者中医症候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纳入本院心血管疾病中心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4例,女110例;年龄47~70岁,平均(64.3± 5.21)岁,<60岁98例,≥60岁166例;病程1~6年,平均(3.11±0.20)年;合并糖尿病50例,合并高血压病174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118例,合并高脂血症66例,合并冠心病92例;吸烟史>3年78例,饮酒史>3年50例。

1.2病例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参照文献[2]中的标准:内膜-中层厚度>1.0 mm为内膜增厚,>1.3 mm为斑块形成。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合并疾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病例与妊娠哺乳期女性。

1.3中医证候分型标准血瘀证:头昏、眩晕、固定部位出现胸闷、胸痛与头痛如刺症状。痰浊证:胸闷、口粘、眩晕、下肢沉、肢体麻木、呕吐痰涎。肝肾阴虚证:口干、耳鸣、眩晕、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脉细数、舌红少苔。

2 方法

2.1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飞利浦HD15000,高频线阵探头CL15-7探头,频率7~15 MHz,于患者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 cm处后壁以及分叉水平上方、距离球部1 cm处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测3次取平均值。根据斑块大小、部位以及回声等影像学表现将斑块分为强回声伴声影钙化性硬斑块、低回声脂质性软斑块以及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性混合性斑块。计算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为狭窄处剩余管腔直径和原管腔直径差值与原管腔直径的比值。

2.2研究方法根据中医证候分型标准为患者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结合,以此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统计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中医证候分布百分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布情况。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自变量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因变量为中医证候要素,通过回归分析以明确二者与中医证候之间有无相关性。

4 判定标准与研究结果

4.1判定标准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标准[3]:0级,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1 mm;Ⅰ级:1 mm<颈动脉内-中厚度<1.2 mm;Ⅱ级,动脉腔内硬化斑块形成,局部呈现增厚、隆起,且向血管内方向突出心态,但未发现动脉出现明显狭窄情况,颈动脉内-中厚度≥1.2 mm;Ⅲ级,血管狭窄,且20%<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50%;Ⅳ级,50%≤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99%,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

4.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见表1。2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中医证候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痰浊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44.70%兼证2种。

4.3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分布情况见表2。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主要以Ⅱ级、Ⅲ级为主。

4.4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中医证候分布关系见表3。血瘀证、痰浊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各分级中所占百分比最高,即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程度越高。

4.5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以血瘀证等3证候分别记为自变量X1、X2和X3,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因变量Y,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级分布情况不符合正态分布,故以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为准。颈动脉硬化程度分级仅与痰浊证(X2)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程:Y=0.063X1+1.674(F=4.451,P=0.041<0.05),即痰浊证与颈动脉粥样高级硬化程度风险呈正相关。

5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学中归属于头晕、头痛、健忘范畴,病因以痰凝血瘀、气血亏虚为主。有研究认为,肥甘厚味为该病的外因,而脾肾不足则为内因,而痰浊、血瘀以及气虚等因素与斑块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4]。此外,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中医证候,临床治疗原则以化痰祛瘀、疏肝补肾、固本健脾为主[5]。有研究以血瘀、痰浊证候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痰浊为继发性致病因素,主要为机体发生津液代谢障碍与脏腑气血功能异常所致。血瘀证以“凝血蕴里而不散”、“血泣不通”以及“血凝不行”为主要表现,说明主要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受到影响。精藏于肾,主生殖发育,为先天之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生老化就会导致肝肾阴虚,进而痰瘀互阻,影响血液运行[6]。

单一功能超声诊断技术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评价过程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低回声斑块或血管难以通过二维图像确定管腔内缘界限,进而影响测量结果。彩色血流显像将残留管腔面积与内径清晰显示出来,进而对血管斑块情况、硬化范围以及狭窄程度进行判断,但也存在出现充盈不足或彩色外溢等情况,对疾病评估结果造成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集二维、多普勒以及彩色血流显像等多功能为一体,可对病变血管进行多方位探测,实现各技术的互补,与彩色血流显像以及二维图像相比可更准确评价患者血管狭窄程度[7],进而实现综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以明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情况以及狭窄程度,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证候患者病理过程与特点,进而为该病的对症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64例患者中痰浊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5.91%,且该中医证候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最高,对中医证候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痰浊证与颈动脉粥硬化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可让患者情况更加明确,做到尽早确诊,也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1]杨军,邵蕾.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324-1325.

[2]沈小平,劳金伟,盛晓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482-484.

[3]马玉栋,李宝民,王君,等.超声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686-688.

[4]周华,武彦,戎靖枫,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127-129.

[5]冯凯.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分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68-69.

[6]汪铁铮,王少杰.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4-897.

[7]魏峥,富蓉.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99-900.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543.5

A

0256-7415(2015)03-0039-03

10.13457/j.cnki.jncm.2015.03.019

2014-11-26

施林枫(1975-),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猜你喜欢
血瘀颈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