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2015-02-22 20:50莫伟强邵剑骏高景蓬胡梦玮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麻杏石急性期西药

莫伟强,邵剑骏,高景蓬,胡梦玮

嘉兴市第二医院呼吸科,浙江 嘉兴 314000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莫伟强,邵剑骏,高景蓬,胡梦玮

嘉兴市第二医院呼吸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止咯血时间、止咳时间、脓痰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麻杏石甘汤;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主要是指由慢性气道损伤导致人体支气管管壁肌肉及相关弹力支撑组织造成破坏所致的不可逆扩张表现[1]。表现为咳嗽、咳痰、反复咳血等症状。支气管扩张在中医学上属于肺痨、咯血的范畴[2]。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治以柔肝化瘀、清热止咳、凉血化痰[3]。笔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43.2±4.1)岁;病程2~24年,平均(9.1±0.5)年;慢性咳嗽21例,反复咳痰24例,咯血5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24例;痰瘀互结型12例,气阴亏耗型17例,热毒伤肺型9例,阴阳两虚型12例。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7~73岁,平均(42.9±3.9)岁;病程3~23年,平均(9.4±0.3)年;慢性咳嗽20例,反复咳痰26例,咯血4例;其中轻度28例,中度22例;痰瘀互结型11例,气阴亏耗型18例,热毒伤肺型10例,气血阳微型11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均于急性发作期。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分为痰瘀互结、气阴亏耗、热毒伤肺、阴阳两虚4型。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与基础治疗。包括抗炎症、抗感染、抗过敏、氧疗及对症处理。采用气雾剂吸入疗法,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每天250 μg。静脉滴注多索茶碱(吉林省长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组成:款冬花、紫苏子各15 g,生石膏、炒杏仁各12 g,炙麻黄、甘草各5 g,黄芩、瓜蒌皮、浙贝母各10 g。痰瘀互结型加山栀子、麦冬各10 g;气阴亏耗型加五味子、沙参各10 g,麦冬、人参各10 g;热毒伤肺型加防风、荆芥各10 g;阴阳两虚加麦冬、煅龙骨各10 g,山茱萸8 g,干姜5 g,附子8 g。水煎服,取汁。每天服用1剂,观察10天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峰值呼气流速(PEF)值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判定其治疗效果,同时记录2组患者平均咯止血、止咳及浓痰消失时间。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临床控制:患者哮喘症状基本消失,FEV1增加幅度超过35%,PEF变异率低于20%;显效: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小剂量药物即可明显控制;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FEV1增加幅度在15%~25%;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有加重。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4.32组止咯血时间、止咳血时间、脓痰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观察组止咯血时间、止咳时间、脓痰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止咯血时间、止咳时间、脓痰消失时间比较±s)d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止咯血时间9.2±2.4①17.3±3.2止咳时间8.1±2.4①15.6±2.9脓痰消失时间14.3±3.6①28.3±3.0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病理机制重点在于热、痰、虚、瘀,痰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痰生责于肺不散津,脾运不畅,肾不可蒸发水液,导致津液凝聚成痰,热则责于肺阻气瘀,黄痰、脓痰均是痰热症的表现,是病菌感染的指向,大部分患者均有虚实夹杂,本虚相杂等表现,因而需兼治标本,肺肾同治。也有临床研究报道提示,感染是造成支气管扩张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关键原因。因此,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必须重视对症治疗,以清热化痰、温脾补肾、润肺止咳为原则。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于急性期外感邪气后,可能转为热证,导致肺气上逆,痰热壅肺,在治疗方面必须宣肺平喘,清热化痰[6]。本组选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方中麻黄有其明显的平喘镇咳功效,可抑制体内嗜碱细胞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宣肺之功能。此外,麻黄中富含挥发油、麻黄碱,可调动患者支气管平滑肌中β受体的活性,强化腺苷酸环化酶的运动调节,促使平滑肌松弛,为血管收缩提供条件,改善支气管水肿的症状表现,同时可控制过敏及炎症介质的释放。炒杏仁同样具备一定的平喘降气功能,与麻黄发挥药物协同作用,促进患者肺脏功能的均衡与稳定。黄芩则有其清热润肺之作用,款冬花化痰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甘草则调和药性,祛痰宣肺,止咳[7]。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82.0%,且止咯血、止咳、脓痰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提示,在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实施用药加减,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意义,可有效发挥其祛痰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张谊,黄海茵.中药结合支气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5):13-16.

[2]黄海茵,杨佩兰,汤杰,等.扶正化痰清热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46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 (10):848-852.

[3]李影捷,惠萍,宋天云,等.苇茎汤结合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12):2016-2017.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胡同林,彭康,谢旭成,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3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87.

[7]孙锦贤,朱丽萍,苏红梅,等.益气化瘀法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1):27-29.

(责任编辑:马力)

R562.2+2

A

0256-7415(2015)03-0058-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28

2014-10-11

莫伟强(1972-),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

猜你喜欢
麻杏石急性期西药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