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效果分析

2015-02-22 20:50丁宪春夏秋敏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证型

丁宪春,夏秋敏

安吉县中医医院内科, 浙江 安吉 313300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效果分析

丁宪春,夏秋敏

安吉县中医医院内科, 浙江 安吉31330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中药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患者通过变量筛选和聚类分析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SUA)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得到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2%,对照组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候主要有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瘀血阻络证等4种证型,治疗以调补肝肾为基础,兼以祛痰湿通经络的中药汤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尿酸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中药干预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代谢紊乱,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肝肾亏虚、痰瘀交阻[1]。笔者对其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1~76岁,平均(60.3±4.5)岁;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0例、24例和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3~77岁,平均(61.9±4.1)岁;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1例、24例和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即:舒张压在90 mmHg及其以上或者舒张压在140 mmHg以上。且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在420 μmol/L以上。

1.3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入院前有使用血尿酸排泄药物历史的患者;有精神疾病患病史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及儿童;存在药物使用禁忌症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通过变量筛选和聚类分析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并给予患者饮食、运动及心理指导,促进患者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每次30 mg,每天1次,早上服用。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组成:生石决明、何首乌、桑寄生、威灵仙、丹参、夜交藤各30 g,熟地黄15 g,石菖蒲、郁金各12 g,知母、白蒺藜、黄柏各9 g。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加减,严重心悸并有失眠加用酸枣仁和柏子仁,头痛严重加用川芎,腰膝酸软加用巴戟天和怀牛膝,心烦加用醋柴胡和莲子心。以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2次。

2组疗程均为28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SUA)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快速聚类法,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为聚类变量,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临床治疗结果分析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同时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显效:患者的主要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主要指标趋于正常,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观察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恶化。

4.2变量筛选和聚类分析结果初步判定本组参与调查研究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证型为: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瘀血阻络证等4种证型

4.32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比较见表1。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均得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n对照组44观察组4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BP(mmHg)94.13±9.87 90.55±7.43①94.25±10.01 85.11±5.69①②SBP(mmHg)165.11±10.81 145.76±8.24①165.06±10.58 138.68±6.23①②SUA(μmol/L)519.45±62.82 491.83±59.89①519.03±64.99 465.14±53.18①②

4.4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都在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等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且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会促进上述疾病的发展,使患者的病死率升高。

高血压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心脏、肾脏、脑组织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代谢紊乱情况,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西药降压降血尿酸,但治疗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本研究对8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脉及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变量筛选和聚类分析确定了患者的中医证型,包括了肝风痰浊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阻证,瘀血阻络证等4种证型。肝肾不足是高血压的本,风、火、痰、瘀为高血压的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原因则是过度劳倦、饮食不节、外感湿邪、七情所伤,引起湿毒痰瘀痹阻经络[4]。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调补肝肾为基础,兼以祛痰湿通经络的中药方进行治疗,生石决明平肝补阴,白蒺藜、郁金疏肝凉血散风热,丹参活血通经,知母配黄柏润燥滋阴,何首乌补肾精,夜交藤养心,桑寄生除风湿,杜仲补肝肾。诸药合用,达到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目标,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值和血尿酸水平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赵军.调补肝肾为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35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69-47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3]殷海波,周庸名,焦娟.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展望[J].北京中医药,2009,28(1):70-71.

[4]张其慧.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6):356-357.

(责任编辑:马力)

R544.1;R589.7

A

0256-7415(2015)03-0095-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45

2014-10-11

丁宪春(1969-),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证型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