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15-02-22 20:50张燕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盆腔炎盆腔B超

张燕

仙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仙居 317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张燕

仙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仙居 317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止痛化癥胶囊,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3疗程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8.4%,高于对照组的31.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止痛化癥胶囊

盆腔炎主要指的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按发病快慢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若按发病部位划分则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1]。盆腔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部坠胀伴发热、白带增多、腹部及腰骶部酸痛等,且可在月经前后、性交或劳累时加重病情[2]。盆腔炎病情容易反复且久治难愈,严重者甚至影响生育能力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负担[3]。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28例盆腔炎患者,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阴道B超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伴有盆腔积液、肿块;中医诊断属带下、癥瘕、不孕、痛经,以湿热型居多。排除妊娠期及准备妊娠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无法合作及不愿合作者。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年龄21~59岁,平均(33.4±5.9)岁;平均病程(1.5±0.7)年。对照组年龄22~58岁,平均(33.5±4.6)岁;平均病程(1.6±0.5)年。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每次0.2 g,每天2次;甲硝唑片(凯利药业),每次口服0.2 g,每天2次。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药物,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去除致病诱因,如因宫内异物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应控制感染后取出异物。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止痛化癥胶囊(吉林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口服4粒,每天3次,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

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每周定时复查B超。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治疗3疗程后评定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痊愈:B超检查示无异常,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显效: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或附件包块减少或缩小一半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但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或附件包块减少或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或附件包块无减少或缩小。

4.22组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χ2=3.944,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8.4%,高于对照组的31.3%(χ2=4.571,P<0.05)。

5 讨论

盆腔炎作为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发病率高且经久难治。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大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腰骶痛,白带增多等。现代医学认为病因主要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病原体感染(如寄居于阴道内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或其它如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淋球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而在盆腔炎急性阶段,患者经常会伴随高热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明显升高,所以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来控制症状,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但往往需联合用药,因病原体易出现耐药性,常导致临床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5]。

大多数的盆腔炎患者属慢性,易反复发作,治疗主要以中药为主。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多与经行发热、带下病、癓瘕等有关,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气滞血瘀日久而致少腹疼痛诸证;发病机制为肝气瘀滞,湿瘀受阻[6]。盆腔炎患者多以湿热下注为主,所以按照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为基本原则,同时还可用联合使用一些补气的药物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加强治疗的效果,避免复发。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止痛化癥胶囊由全蝎、土鳖虫、蜈蚣、鱼腥草、三棱、莪术、鸡血藤、丹参、当归、黄芪、党参、延胡索等19味中药精制而成,气微香,味苦、微咸。方中土鳖虫、全蝎祛风止痛,丹参活血通经,鸡血藤活血通络,黄芪、党参益气补中,三棱、莪术、延胡索活血散瘀、破积止痛,枳实、山药健脾止带,为止带良药,是“易黄汤”之主药,与鱼腥草、败酱草配伍治疗带下黄白、量多之证颇为适宜[7]。服用后可起到消癥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且疗效显著而无不良反应,临床药效学实验也证明本品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同时能够起到促进生殖系统微循环,化解体内肿块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7],但孕妇需忌用。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杨海燕.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5):153-154.

[2]李文英,刘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86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0,29(5):522-523.

[3]罗琼英,陈淑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145-146.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43-252.

[5]张惠.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0):288-289.

[6]吴素林.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24):141-142.

[7]李天琳.止痛化癥胶囊治疗盆腔炎症及盆腔包块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180.

(责任编辑:刘淑婷,吴凌)

R711.33

A

0256-7415(2015)03-0148-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71

2014-10-15

张燕(1979-),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猜你喜欢
盆腔炎盆腔B超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写字的尴尬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