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45例疗效观察

2015-02-22 20:50董俊球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肌筋银质膜炎

董俊球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45例疗效观察

董俊球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研究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银质针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颈背肌筋膜炎;银质针;针灸;推拿

颈背肌筋膜炎是由受劳损、炎症等诱发的颈背肌筋组织损伤疾病,与长期伏案工作、野外作业、不良生活习惯等存在直接关系,发病期间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活动功能障碍、肌痉挛等症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中医学诊治颈背肌筋膜炎有一定的经验,认为其与淫邪入侵、经脉阻滞、营卫之气不足等存在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推拿、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治疗的颈背肌筋膜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34~61岁,平均(49.62±2.97)岁;病程6月~3年,平均(1.96±0.43)年;合并症:合并心脏病11例,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7例。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32~60岁,平均(48.26±2.80)岁;病程7月~4年,平均(2.01±0.57)年;合并症:合并心脏病9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1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相关标准;②存在劳累史、受凉史、受拉伤史等;③病程超过6月;④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入组前30天内应用过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孕妇;④器质性病变者;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行推拿联合功能训练治疗。推拿治疗:①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一侧,按压患者颈部、肩部,放松颈部、肩部肌肉。利用大拇指按压天宗穴、风池穴、肩井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控制按压力度,持续按压5 min左右;②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行揉、滚手法放松双侧背阔肌、斜方肌肌肉,再采用按、揉手法放松胸锁乳突肌,持续5 min左右,以透热为宜;③一手放于患者下颌出,另一手扶于枕部,呈15°向斜上方施力,反复2次。功能锻练:嘱咐患者缓慢进行头部左右旋转、前伸、后仰运动,并利用左右手互捏肩部,放松颈肩部肌肉,每天15~20次。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银质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期间先对风门、膏肓俞、督俞、肺俞、秉风、华佗夹脊穴、膈俞、心俞、阿是穴、天宗、胸椎棘突1~12压痛点、秉风等穴位进行常消毒,并行表皮麻醉。根据需要取8~15 cm的银质针消毒,于穴位施针期间,左手拇指、食指按压穴位进针点,右手取银质针于压痛部位迅速进针,针尖刺向硬结为宜,行提插捻转手法后斜刺。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施针:合并肩部疼痛,可从肩胛向肩前进针;合并背部疼痛,由外侧向脊柱方向进针;合并颈部疼痛,则由下向上进针。

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1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周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程度、睡眠状况、生活质量、肢体活动功能4方面,分别记为0、2、4、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3.2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骨伤科学》[3]拟定。有效:疼痛、肌痉挛等症状消失,未伴随活动功能障碍;显效:疼痛、肌痉挛等症状明显改善,伴随轻度活动功能障碍;无效:疼痛、肌痉挛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45 45 --治疗前7.26±1.59 7.17±1.61 0.27 >0.05 第1周4.97±1.06 5.73±1.28 3.08 <0.05 第2周2.50±0.97 4.02±1.17 6.71 <0.05 第3周0.84±0.23 1.91±0.77 8.93 <0.05

4.4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睡眠状况、生活质量、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5 45 t值 P --疼痛程度1.06±0.84 3.55±1.27 10.97 <0.05睡眠状况0.87±0.29 2.56±0.87 12.36 <0.05生活质量1.58±0.80 3.01±1.03 7.36 <0.05肢体活动功能0.91±0.53 2.94±1.62 7.99 <0.05

5 讨论

颈背肌筋膜炎属于慢性疼痛疾病,主要由肌筋膜组织受损引起,发病期间可能伴有疼痛、背部酸痛、肌肉变硬等症状体征,若未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中医学认为,颈背肌筋膜炎属痹证范畴。有学者认为,“风气胜”“寒气胜”“湿气胜”均可诱发痹证[4]。由此可见,颈背肌筋膜炎与经络受损、淫邪入侵、正气不足、经脉失养、脾脏受损、气血不行等有关[5]。

目前,临床上常通过按摩、理疗、服镇痛药物等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症状。推拿是临床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常用方式,治疗期间可通过放松颈肩部肌肉,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症状,不仅能够促使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促使肌筋膜形态结构恢复[6]。笔者在推拿、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辅以银质针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银质针主要由白银制成,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目前,银质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疼痛、腰腿酸痛等疾病中,疗效显著。针刺时参照《人体经筋循行地图》中相关标准取穴,并于压痛点施针,可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在改善血行不畅、经络受损等症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施针治疗期间,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可降低肌肉无菌性炎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提示采用银质针治疗颈背肌筋膜炎,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还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叶刚,袁萍,林冬阳,等.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安全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39-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韦贵康,施杞.实用中医骨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09-512.

[4]欧海芳.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膝痹病的辨证施护[J].海南医学,2014(15):2333-2334.

[5]章恒,曾明珠,冯强,等.硬膜外阻滞配合银质针导热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291-293.

[6]徐凤和,刘传圣,王世杰,等.玻璃酸钠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6):331-335.

(责任编辑:冯天保)

R686

A

0256-7415(2015)03-0230-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111

2014-09-28

董俊球(1970-),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颈肩腰痛。

猜你喜欢
肌筋银质膜炎
银质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痛难忍 家庭自灸急缓解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