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付耳教授之桂枝法

2015-02-22 20:50巩静指导陆付耳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骨阳虚牡蛎

巩静 指导:陆付耳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30

陆付耳教授之桂枝法

巩静指导:陆付耳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30

桂枝法;平调阴阳;摄纳浮阳;重视补肾;宣通阳气;升散相须;随证化裁;陆付耳

陆付耳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术高明,医德超群。陆教授临证善用桂枝法调和体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广泛用之于黄褐斑、月经不调、汗证、腹痛、失眠、遗精、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临床多获良效。余有幸师从陆教授一载余,将其临证之桂枝法的用药特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主证为太阳中风汗出脉浮弱。“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原方用等量桂枝、芍药各三两,佐姜、枣、草解表调营和卫。为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祖方。

临证不囿于伤风,杂病若见阴阳失调、或兼有营卫不和者常获良效。《伤寒论》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用于阳明、太阴、少阴经等病。如腹痛拘急者,加芍药三两增液舒筋,桂枝加芍药汤主之;下后阳虚,脉促胸满者,宜桂枝去芍药汤;阴寒内盛,阳气不舒,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二两扶阳平冲,桂枝加桂汤主之;汗后亡阳,坎中阳虚,小便难四肢微急者,桂枝加附子汤回阳;下之后,阴寒内结微恶寒,去芍药之寒,加大扶阳之力,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等。

陆教授深谙仲景桂、芍化裁以调和阴阳之道,结合现代人多起居无常、过劳伤肾等临证特点,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的基础上重视摄纳浮阳、补肾益精、升散宣阳等,加减化裁,进退自如,平调阴阳,自成颇有特色的桂枝法。

1 平调阴阳,重视扶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证常见恶寒、恶热相兼,“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乃阴阳失调、寒热夹杂之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陆教授桂枝法据阴阳偏盛偏衰调整桂、芍剂量,以阴虚为主,加芍药减桂枝剂量;阳虚为主者,加大桂枝剂量。《类经》云“万物之生,皆由阳气”。阳化气,阳气存则身存,阳气在阴阳中起主导作用。《灵枢·官能》曰:“阴阳皆虚,火自当之”[1],陆教授尤重视保阳气,临证相机用干姜、生姜等。若阳虚及肾,并在少阴者,寒盛明显者,常择四逆汤化裁行之。制附子用量根据病情和疗程增减。“辛甘相合,阳气乃生”,大枣、炙甘草和桂枝、干姜、附子等相伍而行。

2 摄纳浮阳,防阳外越

《伤寒论》中,仲景创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摄纳浮阳、收敛固涩,用于阴阳两虚阳气上浮证见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张锡纯认为,龙骨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味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功”[2],元阳不能固摄之心悸、汗证、失眠、遗精滑泄等,此方尤宜。阳气宜固,阴虚阳浮之证,陆教授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旨用药。然补阳易阳气上越,故陆教授并补阴阳用桂枝法之时,亦常用摄纳之法防阳外浮上越。用药在桂枝汤化裁的基础上加龙骨、牡蛎、磁石等。桂枝、附子温热,结合龙骨、牡蛎、磁石等补而兼守,摄纳浮阳,引火归元,防阳气上浮外越。

3 重视补肾,补先天助后天

桂、芍调整阴阳之法,加补肾之药,似药不对证,然《类经附翼》言:“五脏之阴阳,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藏精,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阳本于肾。肾阴肾阳是阴阳之枢纽,肾阴肾阳平衡则人体阴阳平衡,补肾养先天滋后天,乃调阴阳之本。且陆教授结合现代人起居无常、过劳耗真精的体质特点,常于调整阴阳之时并行补肾之法。临证见腰痠痛、下肢乏力、夜尿等症尤宜用补肾之药。“阳得阴助,生化无穷”,“阴得阳助,源泉不竭”,陆教授临证常用山茱萸、五味子、黄精、补骨脂、怀牛膝、淫羊藿、菟丝子等。

4 宣通阳气,守走相合

阳气喜动,阳虚寒凝则阳气易郁,“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临证常见阳虚致郁变生痤疮等假热之象。大剂辛热补阳,忽视宣通阳气,易见口腔溃疡等阳郁肉腐之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辛热味厚者,善温阳守而不走,辛温味薄者,善宣通走而不守,守走相合,则温阳无阳郁之弊。陆教授常用宣通之药如瓜蒌、桂枝、薤白、细辛等。再者,叶天士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言非阳虚致阳郁,当审查其因,陆教授据气、血、津液等郁滞,灵活选用延胡索、郁金、川芎、当归、泽泻及薏苡仁等。

5 升散相须,升阳而散阴火

脾升胃降,若饮食失节、寒温失宜、喜怒不节而内伤脾胃,清气不升,谷气下流,阴火内生。前言阳虚致阳郁之假热象,此阴火亦是假热之象,妄用清热解毒苦寒之药,则犯虚虚实实之戒。损者益之,《脾胃论》指出“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风性清扬,因势利导,透邪外出,陆教授采众家之长,常在上述平调阴阳法的基础上,酌加升阳药、风药及辛甘温之剂,寓意火郁发之而升阳散火。升阳药常用葛根、黄芪、柴胡等;风药常用防风、蒺藜、僵蚕、蝉蜕等。

6 随证化裁,辨证辨病施治

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两大精髓。《伤寒论》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陆教授运用桂枝法调和体质,治疗杂病,根据阴虚、阳虚、阴阳俱不足等证型差别调整桂、芍剂量,随证化裁,加用温阳、滋阴等药,并结合辨病,据兼症、年龄、性别等斟酌施药。

7 病案举例

李某,女,42岁。一诊:因失眠1月来诊,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桂枝12 g,白芍、酸枣仁、白蒺藜、五味子各20 g,炙甘草、大枣各10 g,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夜交藤、夏枯草、山萸肉各30 g,法半夏、茯神各15 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温服。

二诊:4月后复诊,述服上方睡眠明显改善。现右上肢疼痛、手麻,右下肢酸痛,舌红苔白、脉细。处方:桂枝12 g,白芍、夜交藤各30 g,淫羊藿、延胡索各20 g,炙甘草、大枣、僵蚕、蝉蜕各10 g,白蒺藜、姜黄、桑枝各15 g,细辛4g。共14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温服。

三诊:上肢、下肢疼痛改善。

按:失眠之总病机,乃阳盛阴衰,阳不入阴。然此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阳亢表现不甚明显。故陆教授从阴阳并补之法入手,行桂枝法治之。方中平调阴阳为本,加五味子、山茱萸补肾之药助补阴阳;施龙骨、牡蛎等安神并防阳上越;用白蒺藜宣通风药补而兼通,防止阳郁。方中另以法半夏燥湿化痰绝生痰之源,夏枯草宣散郁火。酸枣仁、茯神、夜交藤增安神之功。诸药相合,补而兼通,升阳不化火,滋阴不生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二诊见手麻、上臂疼痛,又见脉细,以气血不和阳虚为主,拟方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补阳祛风通络止痛。

[1]金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内涵探讨[J].新中医,2014,46(5):8-11.

[2]吕志连.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经验[J].中医杂志,1986(6):55-56.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22.2

A

0256-7415(2015)03-0016-03

10.13457/j.cnki.jncm.2015.03.008

2014-08-31

巩静(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猜你喜欢
龙骨阳虚牡蛎
架龙骨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识别真假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