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回家路上

2015-02-23 11:10瞿光唐
老年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父母亲礼品儿女

瞿光唐

爱在回家路上

瞿光唐

多少年来,父母在哪家在哪,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信念,即便当上了爷爷奶奶,此心依旧。每一个小家庭,都是大家庭的细胞。只要父母健在,回家路上,思念最多的永远是父母双亲。

走在回家路上,总会接到问候:“去哪里忙啊?”回答得自然兴高采烈:“在回家路上!”其中不乏自傲。熟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我是在赶往乡下老家的路上。家有97岁高龄的母亲,他们都羡慕有加。老母亲健在,年近古稀的我还有“儿子”这个金灿灿的身份,心理年龄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乡邻们不时地惊呼:“像个小后生!”

恢复高考那年,我初为人父,去省城读大学,半年回家一次。那年月,农家没有电话。回家之路,更多的被邮差替代,是他们鸿雁传书,让我这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有了经常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机会。给父母最好的孝敬方式就是“成绩”,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年轻时呆在身边,总是希望儿女们用成绩孝在路上,还他们做父母的尊严和荣耀,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儿女还行。这时候,儿女即便远在天涯海角,也已无关紧要。

后来,工作了,逢年过节带着礼品看望父母,满足、幸福写在父母亲脸上。其实,父母亲特别希望我们想家,常回家看看,不用带什么名贵礼品,只要穿得齐齐整整,让他们少一点寂寞,多一点安心,就心满意足。

1992年初夏,76岁的父亲驾鹤西去。父亲的离开,让我们家犹如房子失去了屋顶,顿时风雨满楼。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母亲减轻负担,让她老人家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孝不能等。当父爱已成回忆,我们要紧紧抓住母爱这根绳索,去爱她,去感恩她,去报答她。

老母亲偶尔也去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家小住,但乡愁情结太深,总忘不了乡间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我们顺着她,轮流奔波在回家路上。我们兄弟俩退休之后,没有了原先繁杂工作的羁绊缠绕,确保每天都有人陪伴母亲左右。40多公里的公交车程,转车四五次,旅途劳顿,虽苦犹乐。下了公交车,还有三四里路,遇到刮风下雨,虽有雨具,也难免淋湿。母亲急忙拿出衣服让我换,生怕着凉感冒,一股暖流立即升腾于我心间。

我们时常陪老母亲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厦门鼓浪屿、阳朔漓江、南京紫金山都留下过母亲的足迹。大跃进年代开挖的九圩港,母亲曾撒下过汗水。50年后,在九圩港大桥桥头,母亲携全家人合影留念,面庞绽满了幸福。母亲93岁那年,在妹妹全家陪同下,游览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母亲在哪家在哪,徜徉在湖光山色、名胜古迹之间,旅途也就成了我们新的回家之路。

猜你喜欢
父母亲礼品儿女
天山儿女
情人节的礼品玫瑰花不要吃
江湖儿女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偶尔
清明祭
包装礼品等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
做父母不当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