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

2015-02-24 09:45高金秀王志鹏李忠杰
现代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阳区观光农业樱桃

高金秀 王志鹏 李忠杰

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局

城阳区位于青岛市北部, 总面积437 平方公里,东部为崂山余脉,低山、多丘陵,中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区域广大,西部为低洼、滩涂区,且少有丘陵,呈东高、中平、西低阶梯状地貌。2013 年,城阳区三次产业比例为0.4∶58.6∶41.0,农业增加值占比小,农业发展用地规模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1.7 万人。 近年来,针对农业发展现状,城阳区结合自身地貌特征,围绕“精化一产”的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形成了以草莓采摘为主的夏庄法海寺生态观光园、宫家村葡萄节、山色(水)峪樱桃山会等一批观光农业基地,不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一、城阳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给力,观光农业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以夏庄、惜福镇为重点,实施农业“引智工程”,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近年来共促成16 处园区基地与青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的“一对一”合作关系,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夏庄街道采用的草莓立体栽培、气雾栽培、超早熟栽培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引进、改良和推广的“叶儿三”黄瓜、“72—69”西红柿、“城阳青”大白菜、“章姬”草莓、“双久红”桃等优良果蔬新品种,成为了城阳区农业特色品种,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采摘、采购。 通过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设施农业新一轮的兴建高潮。 目前园区内已建大拱棚、冬暖式大棚、 连栋温室共835 个, 占地面积为1670亩。

2.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节奏加快,观光农业示范区基本形成

2012 年8 月份,城阳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社区和居民增收的意见 (2013-2016 年)》,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实施和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先后建成了26 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园区和果蔬配送基地,面积达到1万余亩。 2011 年,园区实现综合经济效益8000 余万元,占种植业收入40%以上。 曹村草莓合作社以自有基地——鸿得源农业园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社员更新品种、改进技术、提高效益,成为城阳区最具影响力合作社品牌之一。夏庄四季生态采摘园连栋温室占地5 万平方米, 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单体连栋温室,可同时容纳3000 人采摘。法海寺农业观光园在山东省率先采用草莓立体栽培和气雾栽培,生产效益成倍增加。

3.地方农业品牌不断壮大,观光农业发展的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城阳区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 鼓励、支持农业园区基地创建自主品牌。 目前,全区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8 个。 “好家牌”蔬菜、 “山色(水)峪”樱桃、“少山”红杏、 “曹村”草莓、 “云头崮”老爷茶、“石沟”寒露蜜桃、“夏庄杠六九”西红柿等,在市场上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山色(水)峪”樱桃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并与“少山”红杏、“夏庄杠六九” 西红柿一起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曹村”草莓、“夏庄杠六九”西红柿获得“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青岛鸿得源农业科技示范园、法海寺农业观光园的草莓分别获得“第七届中国草莓文化节暨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银奖”。 通过农业品牌的创建,进一步提升了东部山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观光农业发展的集聚效益逐步显现,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一产与三产融和发展,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社区、农业园区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载体,通过举办农业节会的方式, 发展体验农业耕种采摘乐趣、品尝特色农家宴以及休闲游乐相结合的都市观光旅游农业,提高一产与三产的结合度,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目前,全区举办的夏庄山色(水)峪樱桃山会、宫家村葡萄节、惜福生态游等各类农业节会,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拉动了当地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众多农业园区也纷纷开展了以杏、草莓、黄瓜、西红柿等果品蔬菜的采摘和农耕体验活动,为当地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二、城阳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因素与存在问题

1.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 城阳区地处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近郊,是进出青岛市区的北大门,距青岛市区中心20 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域内交通发达,民航流亭国际机场坐落区内;距青岛港18 公里,距黄岛前湾港45 公里;胶济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308 国道、204 国道、济青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形成了极其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青岛通向国内外的必经之路。 城阳区卓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游客短途旅游或节假日出行的首选之地,为城阳区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自然资源丰富。 东部山区位于崂山西麓,不仅生长着亚热带、温带、寒带及亚寒带植物,而且盛产草莓、樱桃、杏、桃、茶叶、葡萄、茶叶等林果产品。

(3)生态环境良好。 城阳区依山傍海,山海平原浑然一体,气候宜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2.6℃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崂山西麓林木密布,登山路径众多,游客如临天然氧吧。 多年来,城阳区农业生产提倡运用生态农业技术,打造良好生态农业生产环境,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城阳农产品因为品质高、新鲜度好、食用安全等特点,在青岛市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2.存在的问题

虽然城阳区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不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规范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品种更新亟待加快。 如东部山区果树很多品种栽培时间较长,树龄偏大,产量低、品质差。 二是农业缺乏亮点工程。 全区在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潜力挖掘的还不够充分,与旅游、三产相结合的还不够。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不高。四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基层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出现断层,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员较为缺乏。五是规划不够科学。目前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社区和园区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相当多的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档次不高,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观光农业园区较少。

三、城阳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定位

1.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园区发展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足游客乡村休闲度假的体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农村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提升、田园景观改造、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城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观光农业建设新机制, 不断增强城阳区的生态农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扩展生态农业对城市的发展多功能性,大力发展生态林果、品牌蔬菜、精品花卉,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的竞争力,把观光农业建设成为城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2.发展定位

(1)森林旅游区建设。 突出“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主要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市级森林公园,以奇山怪石等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太和生态景区,以毛公山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毛公山生态景区,以生态健身游为主要内容的七涧谷生态景区,以各地市树市花观光为主题的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以花卉市场为主题的夏庄花木大世界和以紫薇古桩观赏为主要内容的青岛紫薇园。

(2)时令水果采摘区建设。 积极调整果树生产布局,大力发展桃、葡萄、樱桃、杏、草莓五大类水果,打造青岛市“小水果之乡”。 惜福镇、夏庄山区重点发展适宜观赏、采摘的时令果品,发展观光果业、生态果业。 突出区域优势,重点发展山色峪樱桃、少山红杏、宫家村葡萄、石沟寒露蜜桃、王家曹村草莓、傅家埠小杂果、超然樱桃、科埠大枣等各具特色的时令水果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果树区域的发展,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果一品牌”的林果发展格局。

(3)观光休闲综合区建设。 重点建设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青岛金钱鼎御苑农林观光园、青岛法海寺农业观光园、 青岛鸿得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季生态采摘园等为代表的生态特色于一体、采摘娱乐相融合的综合性观光农业园区。 扶持、建设具有发展潜力的观光农业示范区,由此带动全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观光农业网络,发展具有活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四、城阳区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1.加强宣传,全面推介观光农业品牌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及电子屏、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对城阳农业品牌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通过开展市民认购山区樱桃活动,对外推介城阳的樱桃品牌。 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名特优农产品协会为载体,建设田园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将城阳区名特优产品推介到全国各地,提高品牌知名度。

2.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观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依靠社会多元化投资,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完善观光农业区内的道路、桥梁、河坝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园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园林小品等,将农业观光旅游向度假游、生态游发展。近几年可优先开发傅家埠、宫家村农业园区内的童真宫景点、 少山红杏园内的法海寺景点,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旅游品质。

3.加快良种引进,优化观光农业种植结构

通过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的联姻合作,引进、繁育、推广一批农业良种。 大力发展桃、葡萄、樱桃、杏、草莓五大类小水果以及茶叶等经济林,加速老劣品种的更新换代, 发展适合观光旅游的林果品种,发展茶叶、草莓、樱桃等设施栽培,实现林果产品的时令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使山区的早、中、晚熟林果产品生产比例适当,有效改善山区林果资源品种结构。

4.加大山林资源保护力度,开发山区风景旅游资源

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违规开采石场、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违法犯罪行为。搞好山体植被恢复,不断改善山区景观环境。重点搞好青银路、王沙路等主要公路两侧及崂山水库周边可视范围内的裸露山体、采石坑绿化工作,提升绿化景观效果,更好地开发山区旅游资源,为观光农业发展建立良好生态基础。

5.举办观光农业节会,推进一产与三产融合

发挥城阳区的城郊优势, 面向市区消费群体,依托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果园采摘,茶园品茗,鱼塘垂钓,滩涂赶海,渔盐文化等旅游项目,举办山色(水)峪樱桃山会、惜福生态游、草莓文化节等节会,以一产为基础,三产为带动,提高农业附加值。 积极开设农家宴、农家乐等三产项目,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开展农产品采摘比赛、摄影比赛、自行车环山游等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使观光农业更加贴近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增强观光旅游农业的亲和力。

6.整合资源,打造农郊游精品线路

以“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基地”等为基础,把城阳区观光农业园区整合编制“区市城郊精品旅游线路(点)”。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拉动,扩大城阳区生态旅游农业推介领域、拓展游客层次,不断提高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城阳年鉴(2013 年),2013:29-30.

[2]陈晓华,张红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1-37.

[3]蒋和平,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27-149.

猜你喜欢
城阳区观光农业樱桃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青岛市城阳区绿地中攀援植物的应用调查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青岛市城阳区草坪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一树樱桃带雨红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吃不到的樱桃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失踪的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