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2015-02-24 01:16朱利民,黄河,王艳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朱利民, 黄河, 王艳杰, 王保国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廊坊, 065700)

关键词: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 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 腹股沟疝

生后6个月内的腹股沟斜疝有自愈可能,但≥6个月的患儿自性闭塞的可能性则大幅降低,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疝块嵌顿、绞窄可能性增加,可累及肠管或女性卵巢、输卵管以及男性睾丸,影响青春期后的发育[1-2]。探讨一种有效且对局部解剖结构影响较小、创伤较小、术后瘢痕较小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作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脐内侧襞内环口覆盖联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9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普外科2009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98例,其中男162例,女3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9±1.9)岁。所有患儿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单侧发病者164例,双侧发病者34例,嵌顿疝31例,嵌顿时间3~7 h,疝环内口直径均≤3 cm。所有患儿近期均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史,无咳嗽,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病史,无心肺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均正常,能够耐受麻醉与腹腔镜气腹。所有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上述所有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96)与对照组(n=102)。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是否嵌顿、疝环内口直径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患儿给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脐内侧襞内环口覆盖联合治疗。脐皱褶下方约0.4 cm处做一小切口,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行腹部探查,了解对侧是否存在隐形内环口未闭。若对侧存在隐形腹股沟疝,则按照双侧发病处理。腹腔镜直视条件下,于患侧脐水平旁开约3 cm处穿刺,并置入3 mm Trocar, 通过Trocar置入抓钳,之后于患侧内环口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做约0.2 cm小切口,置入带有4号线的雪橇针,自内环口内半圈经腹膜外自上而下穿行,直达内环口的下方中点处,之后雪橇针刺入腹腔,并将线头引入腹腔,之后经腹壁切口进入钩针,并沿内环口的外半圈经腹膜外潜行至内环口下方中点处进入腹腔,注意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从而使内环口形成一个荷包,钩针将缝线带出腹腔,并将缝线收紧,从而关闭内环口,线头于体外埋入腹壁切口皮下。之后使用雪橇针自腹壁外同一小切口将缝线带入腹腔内,使用操作钳将脐内侧襞向内环口牵拉,将带有缝线的雪橇针自脐内侧襞边缘处穿过,并从同一小切口使用钩针将缝线带出腹腔,体外打结埋于皮下,注意需重复2~3针,以使脐内侧襞完全覆盖于内环口。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在患侧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做一长3~5 cm的横切口或斜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暴露精索及疝囊,于精索内前方将疝囊游离至疝囊颈位置,并于内环口处行高位结扎,之后逐层关闭腹腔,结束手术。

2结果

2.1 2组患儿单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

经上述治疗,观察组单侧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且观察组术后随访4个月~2年无1例患儿复发,而对照组复发率为4.9%(5/102),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单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出现内环口线结异物感1例,无阴囊或大阴唇水肿、切口皮下积血及切口感染现象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1/96); 对照组无内环口线结异物感,出现17例阴囊或大阴唇水肿,1例切口皮下积血及1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9/10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约为1%~2%, 属于小儿外科常见普外科疾病。该病的发生与患儿胎龄、生后年龄等有着密切关系[4]。有统计[5]表明,妊娠<32周出生的婴儿,有13%可发生腹股沟疝,而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可高达30%左右。该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在15︰1。小儿腹股沟疝仅在发育过程中留有疝囊,而并无腹股沟区的薄弱等情况,即使存在局部腹壁薄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逐步增强。关于该病的治疗,国内外普遍认为,对于小儿腹股沟疝仅需做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而无需行疝囊修补术[6]。传统的常规手术即为经腹股沟区进行疝囊的高位结扎术,但由于该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对患儿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也较为缓慢,同时对男性患儿的精索、睾丸或女性患儿的输卵管、卵巢等生殖器官可能造成一定损伤,影响以后的青春期发育,近年来较少采用传统手术治疗[7]。腹腔镜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以其较小的创伤、较快的术后恢复等取得了较好的反响[8-12]。

腹腔镜手术用于该病治疗时仍有复发问题。作者本研究中不仅给予疝囊高位结扎,同时缝合脐内侧襞对内环口进行了覆盖,同时修复脐正中襞的修复,关闭了内环口处的腹横筋膜裂隙,消除了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同时加强了内层屏障,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13-16]。

参考文献

[1]祝华义. 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3): 315.

[2]苗春林, 王誉都. 小儿腹股沟疝嵌顿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9): 662.

[3]刘杨桦, 邓洪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8): 788.

[4]黄建明, 钱雷敏.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经验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 2012, 16(17): 69.

[5]周超.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 2013, 17(17): 59.

[6]王明亮.前入路途径Kugel手术联合腹横筋膜成型治疗巨型腹股沟疝[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8): 92.

[7]宋磊, 王文娟.脐部单孔联合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 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3): 73.

[8]陈志权, 王红旭, 付月云, 等.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3(7): 176.

[9]宋辉, 周健, 沈波. 应用Kugel补片行腹腔镜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9): 134.

[10]马海燕, 陈杰华. 七氟烷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36.

[11]周超. 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7): 59.

[12]徐家朴, 张志勇. 小儿腹股沟疝1 263例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J]. 中国医药, 2014, 9(6): 896.

[13]周锦仪. 下腹横皮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23): 3847.

[14]伍植文, 罗胜, 赖立扬, 等. 改良自制缝合针在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4): 543.

[15]徐晓, 戴春. 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38 例临床治疗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4): 133.

[16]朱学群, 杨向东, 王宇昆. 普理灵疝装置经内环置入在股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4(24): 2510.

收稿日期:2014-12-18

中图分类号:R 6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9-120-02

DOI:10.7619/jcmp.201509037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