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的军礼

2015-02-25 05:36竹间
四川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礼银针二哥

竹间



抗战老兵的军礼

竹间

我出门时望了望天空,今天是深秋里一个充满了温暖阳光的天气。我心情愉悦地前往德阳城南二重生活片区去,采访一位94岁的抗战老兵苏国章老人。他在二重厂小区里的巷子里开了一家“丽日康复中心”。我相信今天的采访一定很顺利,不会辜负清晨温暖的太阳。

“丽日康复中心”只有一个门面。我走拢便看见,屋子里面已经坐满了正在扎银针的病人。门外面摆着两排小凳子,也坐满了前来求诊的患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神情专注地正在给病人扎银针,嘴里还不停地向病人介绍经脉和穴位:“这个穴位叫阴陵泉,可滋阴补阳,好穴位哇!胀了就喊出声来哈!”

这位老人就是我要采访的抗战老兵—苏国章老人。

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子,也坐在门外的小板凳上,竟然也是前来求诊的小患者。老人让小女孩坐在自己身边的小凳子上,问:“你怕不怕扎针?这棵银针可要扎进你眼睛角边这个穴位哟!”

“苏爷爷,我不怕!”

老人立即扭过头去对几个年轻少妇说:“你们看,你们看看,才11岁的小女孩子都不怕扎银针。你们都是成人了,还怕什么嘛?”

少妇们嘻嘻地笑了,好像在老人面前盛开的几朵灿烂的鲜花。

老人回过头去,叫小女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扎针。他边捻针边问,感觉怎么样?小女孩子连说胀了,胀了。老人又捻了一阵针,才将银针旋捻出来。小女孩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谢谢苏爷爷!”

老人也立即举起右手,中指靠近太阳穴位,向小女孩子回敬了一个“军礼”。阳光照在老人的面颊上,脸上刹那间出现了庄严的神情。那不太标准的军礼却稳稳地定格在我眼前……

“军礼”的起源可追溯到“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手里经常拿着棍棒或石头等武器,准备去狩猎或打仗。当在路上碰到不属于自己部落的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手掌让对方摸手心,以表示亲近问候之意。后来觉得,在战场上摸手掌心,特别是骑在马上很不方便,也就渐渐地演变成今天“军礼”了。

“军礼”在西方典故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在古罗帝国庞大骑兵团里,就已经有了军礼的雏形。每当帝国的骑士们策马相遇时,都会相互举

起头上戴的面甲。据说,这一方面是为向对方表示敬意,体现骑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脸部,以免被对方所误伤。到了11世纪,欧洲各国的骑士们大都去掉了面甲,举起面甲致意的传统,逐渐演变成脱下头盔或帽子以示敬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克伦威尔领导的新式军队,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敬礼。这时候的英国军人相互敬礼时,右手掌紧贴帽檐,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示军人的气魄。这种“军礼”形式,最先从英国陆军开始,然后传到了海军和以后的空军。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军队也先后实行了这一新式“军礼”。不久,这种“军礼”又传到了美国,进而逐渐传到了全世界。目前世界各国军队的“军礼”虽然各不相同,但举手接触帽檐致敬的这一表现形式基本是一样的……东西方的“军礼”都表现出军人的礼貌与气质,也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军魂。

静静在旁观察。我看见每当病人离开向苏国章老人致谢时,他都会自然而然地举起右手还以“军礼!”苏国章老人这个自然而然的“军礼”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呢?我从这个视角开始进行思索和采访,终于窥探出了眼前这位老人—抗战老兵苏国章灿烂而悲喜交集一生的感人故事……

1938年,苏国章三个哥哥都随川军出川抗日了。不久。大哥和三哥在台儿庄的滕县壮烈牺牲了。国仇家恨,也燃起了这个只有十七岁成都青年苏国章参军的念头。不久,他在中江也参了国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苏国章在训练时,第一次举起了右手,学着给长官敬了第一个“军礼”。从此,敬“军礼”成为苏国章一生的习惯动作。苏国章同自己的战友们在重庆经过短期训练,便乘坐船顺江而下向湖南开进,保卫长沙的战斗即将打响,苏国章心里却十分欢喜,因为,已经是副团长的二哥就在长沙的岳麓山一带驻防。他能在长沙见到二哥啊!他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自己在见到二哥时,首先给二哥敬个“军礼”!他要告诉二哥,自己就是为了给大哥、三哥报仇雪恨,抗击侵略者才参军抗日的。

川军从长沙经过,长沙市民和学校里的学生们,看见川军脚穿草鞋,身上的衣裳像讨口子一样,那些女学生都哭出声来了。但是,苏国章和他的战友们一个个却庄严地举起右手,精神抖擞地向长沙市民,向那些挥舞着小彩旗的学生们敬了庄严的“军礼”……回忆这段往事,苏国章老人仍然掩不住泪花儿在眼眶里旋动,并深情地对我说:“不能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那阵实在太穷了。”

苏国章所在的部队驻守在岳麓山附近。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往寺庙里去玩。苏国章在成都时上过小学,还跟走方郎中学过银针治病,因此,得知这个寺庙里有位和尚是位银针治病高人,苏国章因有这点爱好,虔诚地去拜访这个尚僧。和尚师父考查了苏国章的针疗知识,觉得这个小兵娃娃对银针治病还很有点悟性,不但向苏国章传授了他多年积累的银针治病的知识,还把自己珍藏的银针治病的书籍赠给了苏国章。年轻的小兵没有特别的回报,只是抬起右手来,向和尚师父敬了一个端端正正,十分庄严的“军礼”……

“长沙会战”期间,苏国章接到上级命令,带领他的班从火线上撤下来,去执行守桥的任务,给前线运送物资的日军运输船以沉重打击。直到深夜,一条船从桥下通过时,苏国章问了口令,船却没有停下来,肆无忌惮地继续往前开。苏国章下命令开枪,船才不得不停下来。原来,这船是国军的船。军官上岸来就找守卫班长发火,苏国章连连给军官敬“军礼”!为此,苏国章挨了四十军棍。但不久,又有上级给予他口头嘉勉,川军认真负责的军纪也在部队传开来……苏国章带领全班战友对着军旗,再次举起了右手,向军旗敬“军礼”的同时,几颗泪花也从全班战士的眼角边滚落下来……

在铜鼓战场上,苏国章和日本兵肉搏,其后同两名战友在战场上不幸被日军所俘,被关押在一间黑屋子里。幸好,一位战友将捆手腕的绳子弄断了,他们才幸运地逃跑回到部队,再次拿起枪冲上了战场!

在近半年多的长沙保卫战中,苏国章随部队转战过新安、金城江、河池、贵阳、独山。他用刺刀同鬼子开展过白刃战,身上先后负有五处刀伤和枪伤。他再也不能参战了,最后不得不转回重庆治伤。在重庆的医院里治伤时,他得知二哥也在衡阳保卫战中牺牲了,

这是被后人喻为“东方莫斯科保卫战”一样悲壮的战场。苏国章泪流不止,他们四兄弟,如今只有自己活下来了。1949年,苏国章从重庆回到成都,原先在盐市口苏家的房子早被日军飞机炸毁了。他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作为国民党的残兵,他进了收容所。不久,苏国章便被押往劳改农场,开始了30年漫长的劳动改造。但苏国章内心里却感到十分幸运,因为,劳改农场到底有饭吃,有房子住了。他再也不想在外漂泊了。他真诚地给劳改场政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苏国章在劳改农场也认识了许多名人,包括后来进入劳改农场的著名诗人作家流沙河先生。那天,政委看见苏国章正在给人扎银针治病,眼睛里的光就忽闪忽闪地亮了几下。后来,苏国章被政委叫去给他妻子扎针治病。苏国章经过了两个疗程的银针治疗,政委妻子的老病居然被苏国章奇迹般地治好了。政委让苏国章在农场里做了专职医生……苏国章感激政委对自己的关照,他站起身来,以立正的姿势又给政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苏国章的劳改生涯结束了,他向政委和劳改农场又敬了一个“军礼”,便踏上寻找家的归程。可是,原先在成都盐市口的家早已建成了高楼,他无处可去,继续开始了下半生的漂泊生涯……在一次坐火车时,身上所有的身份证件被弄丢掉了,苏国章从此成为中国大地上的一个“黑人”。

生活还是很眷顾这个抗战老兵。苏国章在宜宾摆摊扎银针治病时,旁边一位丧夫,拖着五个小孩子的女士胡培仕也在那儿摆摊卖菜。他们开始并没有丁点交集。只是后来,胡培仕腿受伤了,让苏国章疗治。两人渐渐地互相了解,相互关照。胡培仕发现苏国章竟然是那么的善良,又乐于助人,萌生出敬意、爱意,最后便同苏国章生活在一起了。苏国章还慎重地给胡培仕敬了一个“军礼”,感谢她给了自己家的感觉……

苏国章带着胡培仕和她的几个子女,游医一样在川内各地流浪,替人治病维生。1992年,苏国章带着胡培仕辗转来到德阳,在二重厂生活区开了一家“丽日康复中心”,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苏国章是“三无人员”,并且属非法行医。当地医政部门前来取缔时,竟遭到了病患者的围攻。从此,医政部门工作人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苏国章就在德阳生存下来了。“丽日康复中心”接待求诊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苏国章把妻子和小女儿都培养成为了合格的针灸医生……因此,每一个病人在感谢苏爷爷时,都会享受到苏国章那已经不太标准的“军礼”。

2012年,国内掀起寻找老兵的运动,苏国章被志愿者发掘出来了。当年10月19日,苏国章被志愿者接到成都邮电宾馆,参加四川志愿者寻找老兵起动仪式。当苏国章被志愿者掺扶到主席台上时,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许久才说道:“当年在长沙会战时,我们营长就跟我们说过,你们都是抗日英雄,将来人民一定会记住你们的啊!今天终于实现了……”苏国章颤抖地举起右手,向在场所有的志愿者敬了一个已经不怎么标准的“军礼”……

苏国章激动的表情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们。虽然,人民记住这些抗日英雄们的时间晚了些,但人民最终没有忘记这些为国做出贡献的抗战老兵们……

大型抗战史诗电视剧《长沙会战》正在拍摄中。作为当年参加过长沙会战的苏国章,被志愿者邀请回到故地重游,再去看看岳麓山的风景。苏国章和陈家乾当年参加过长沙会战的两位四川籍抗战老兵刚下火车,长沙那些企业界的老总志愿者们就上前迎接。苏国章被一位长沙企业老总拥抱在怀中:“老英难,欢迎你们回到当年的战场—长沙!”苏国章站在长沙的土地上,望着今天熙熙攘攘的长沙市街道,再次举起了他的右手,向长沙人民敬了一个“军礼!”保卫过长沙的抗战老兵苏国章终于回来啦!

“长沙!长沙!”苏国章回忆起岳麓山当年的情景。他答应来长沙,还想看看二哥的墓地。二哥也是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啊!志愿者深知苏国章的心愿,早已经做了精心安排。苏国章要上岳麓山时,志愿者让苏国章和陈家乾两位抗战老兵坐在椅子上,四个老板志愿者一人抬着一条椅子腿,把保卫长沙的抗战英雄往岳麓山上抬去。

看着志愿者老板们淌着淋漓大汗,苏国章感动啊!这些老板志愿者们,平时哪能这样劳累过?现在竟然抬着他们爬山……坐在椅子上的苏国章再也忍不住举起了右手,向英雄的岳麓山,向这片曾经陷入战火的

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所有战友,向英勇不屈的长沙人民敬“军礼!”

“岳麓山的变化太大了。长沙变化太大了。”苏国章力求寻找到当年的影子。和尚师父曾经住的寺庙再也看不到了,他多么想再给自己的和尚师父敬一个“军礼”啊!和尚师父传给自己的银针绝枝,才使自己一生都受用,并且能够愉快地活到了94岁。他还想寻找到二哥的坟墓,二哥当年就是守卫在岳麓山附近,并且牺牲在长沙会战的战场上。他要在坟前给二哥烧一把纸钱,再给二哥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还要告诉二哥,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今天的社会真是好啊!

二哥的坟墓在一片坟茔中间,再难寻找到了。苏国章只能对着所有的坟茔鞠了三鞠躬,然后笔挺地站直了身子,颤抖地举起右手,虽然已经不太标准,却是庄严地向安葬在这片坟茔里的战友们,向二哥敬“军礼!”苏国章回到四川德阳后,又前往三台县,参加景嘉谟将军的墓碑落成仪式。这位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少校团长,就是苏国章在长沙会战中的长官。从四川各地来的四名抗战老兵伫立在将军的墓前,默默地泣诉。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已经88岁。四位老人们颤抖地举起了四只右手,向景嘉谟将军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苏国章动情地说:“景将军,我们还活着!我们向景将军报告!中国人民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在长沙会战中的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啊!”

2012年5月20日,这个日子在网络被固执地用“我爱您”的谐音来表达,被替代。93岁的苏国章同71岁的胡培仕来到了德阳市旌阳区民政局办证大厅,同所有来此办证的小青年一起,办结婚证。这消息顿时引起了轰动。

“今天我结婚了。”苏国章与小女儿和两岁的外甥,还有与他结婚的妻子胡培仕一同走进民政局办证大厅。他笑盈盈地面对所有的人,不时习惯性地举起了右手,向所有表示祝贺的人们敬“军礼!”

志愿者挖掘出抗战老兵苏国章后,得知他一直是个“三无人员”,不仅联系相关部门给他上了户口,还联系民政部门给他们办了结婚证。苏国章告诉人们,因为没有户口,所以不能办结婚证。但是,妻子多年来照顾他,使他能活到这样的高龄功不可没,他很感激妻子。他多年来就很想给她一个名份。现在,人生走了93岁时,苏国章终于实现这个愿望。他心里高兴啊!

办证的工作人员说:“你们是我办过年龄最大的结婚证。这不只是你们夫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他将苏国章、胡培仕的结婚证填写好后盖上钢印,然后站起身来,双手递给了苏国章和胡培仕两位老人,又说:“你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可以称为爱情。你们给我们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苏国章感谢年轻人给他办结婚证,竟然举起了右手,给他敬“军礼!”

小卖部和复印部的小老板们,都为两位老人高兴,全给苏国章夫妻免费办理。苏国章也用一个个“军礼”来感谢他们对自己—一个抗战老兵的尊敬和厚爱。

苏国章小女儿告诉人们说:“爸爸说,6月1日在家里办两桌,全家人好好地庆祝一下。”

苏国章在人们的祝福中走出了民政办证大厅,机关院子里就有一面五星红旗。苏国章再次颤抖着将右手举了起来,向国旗,向共和国又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猜你喜欢
军礼银针二哥
第一单元·礼遇天地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近二十年先秦军礼研究成果综述
春秋时期军礼存在的正义性
木手枪
雨(一)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父亲军礼寄深情
运动场上夺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