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藤三七种植技术研究

2015-02-25 05:24张海燕严道崎杨建学田晔林蒋玮秦岭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4期
关键词:郁闭度块茎光照

张海燕,严道崎,杨建学,田晔林,蒋玮,秦岭*

(1.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29)

林下藤三七种植技术研究

张海燕1,严道崎1,杨建学1,田晔林1,蒋玮2,秦岭1*

(1.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29)

藤三七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新兴保健蔬菜。选择藤三七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藤三七在三个不同郁闭度林地内的生长情况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藤三七在盖度为0.8的高郁闭度林地内,平均单叶鲜重显著高于中郁闭度、低郁闭度。藤三七适宜林下搭架栽植,适时采收嫩叶,越冬前收获地上株芽和地下块茎用以繁殖。

藤三七;栽培技术;郁闭度

林下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它强调不同产业的融入及人的主动参与,主要目的是协调产业和谐发展,进而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2013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27亿亩集体林地完成确权,8981万农户获得了林权证,以林致富激情迸发。2012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达3601.24亿元,同比增长71.98%。全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避免林业资源被浪费,又可以提高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这是一种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2]。据统计,2013年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区共计划发展林下经济11万余亩,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地块达17处,可见林下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从资源的利用种类和效益模式来看,林下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典型类型: 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花模式、林草模式、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虫(蜂)模式[3]。在林下种植方面,随着林分的变化,林地郁闭度逐年增加,适合林下种植的耐荫植物筛选与利用成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试验选择藤三七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不同郁闭度的林地内,研究藤三七的生长情况以及栽培技术研究。

藤三七[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reenis]是落葵薯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别名洋落葵、落葵薯、三七菜等[4]。具有耐荫性及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5],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并且可以直接食用的珍贵药材,目前也被看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新兴保健蔬菜。其藤上的珠芽和底下块茎是一味民间常用的珍贵药食同源的植物,藤三七珠芽水煮后味微甜,嚼之有黏性,性平,能消肿散瘀,补虚止血,可治无名肿毒,外伤出血、吐血,腰膝无力,一般当作健胃保肝、骨折跌打损伤等症状之偏方使用[6]。另外,藤三七还具有宁心平肝、安神补血之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常食可增强免疫力[7-10]。这种独特的绿色食品,其所含腺苷、尿嘧啶和黄酮类物质均有保护心脏、抗炎等作用,但对其毒理作用的研究尚未见临床报道[4]。

藤三七较性喜湿润、耐旱、耐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林春华等[11]开展过藤三七露地搭架、露地爬地、大棚搭架、大棚爬地、遮阳搭架、遮阳爬地等6种栽培模式试验,试验证明:大棚搭架栽培的藤三七生长势最强,叶片大、色泽好,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均最高,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比值最低。郭淑英[6]等人认为藤三七病虫害很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作为无公害保健蔬菜新品种开发,在北方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根据藤三七营养器官的生长特点和生态适应性,本试验拟选用藤三七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郁闭度下藤三七的生长状况,为林下耐荫经济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林地位于延庆县张家湾镇,是2012~2013年开始种植的人工林,林木种类为柳树,试验基地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郁闭度,高郁闭度林地的盖度为0.8,中郁闭度林地的盖度为0.5,低郁闭度林地的盖度为0.2。

供试材料为人工栽培的藤三七,采用种子播种。

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林地树木生长情况调查:测定30株树木的树高、胸径、冠幅及其生长表现。树高、胸径、冠幅采用直接测量法;树木生长表现采用5分值分级评价法,用A表示生长表现,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树木生长表现越好。此方法借鉴于翁殊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园林树木健康评价体系》,主要从树木的整体状况B1、树冠B2、树干B3、根部B4这4个结构层来划分[12]。

林地光照测定:照度值(lx)使用TES-1332A数位式照度计测量;有效光辐射(μmol)使用LI-250A型照度计测量。

藤三七的种植与生长测定: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不同郁闭度的林地内播种藤三七并进行栽培研究。每个处理小区面积半亩,双行种植,畦面的行距为30cm、株距为40cm,肥水管理按常规进行。每个处理随机取30片最大叶片,调查其长度、宽度、重量和色泽;收获时调查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郁闭度林地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高郁闭度林地内树高为8.49m,胸径为11.68cm,冠幅为4.29m,均高于中郁闭度和低郁闭度,其中胸径、冠幅分别呈显著性差异;生长表现为4.91,与中、低郁闭度无显著差异(表1)。

对3个不同郁闭度林地内的光照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光照的照度值为878.80 lx,有效光辐射为1610.50μmol;低郁闭度林地内照度值为725.60 lx,占全光照82.60%,有效光辐射为1224.46μmol,占全光照76.03%;中郁闭度林地内照度值为487.50 lx,占全光照55.50%,有效光辐射为911.43μmol,占全光照56.59%;高郁闭度林地内照度值为275.00 lx,占全光照31.30%,有效光辐射为406.45μmol,占全光照25.24%(表2)。结果表明:低郁闭度下照度值和有效光辐射显著高于中郁闭度和高郁闭度,中郁闭度照度值和有效光辐射显著高于高郁闭度。

表1 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松梢象甲统计表

注: 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在显著水平P<0.05上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在显著水平P<0.01上差异极显著,下同。

表2 3个不同郁闭度下林地光照情况

2.2 不同郁闭度对藤三七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叶片长度为14.76cm,叶片宽度为13.14cm;单叶鲜重为10.33g(表3)。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叶长、叶宽极显著高于中郁闭度和低郁闭度,中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叶长、叶宽极显著高于低郁闭度;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叶鲜重极显著高于中郁闭度和低郁闭度,中郁闭度和低郁闭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藤三七在盖度为0.8的高郁闭度林地内生长相对较好,其叶片更大、口感更佳、营养生长更好。

表3 不同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生长情况

2.3 不同郁闭度对藤三七产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单株地上部生物产量的鲜重为225.27g,单株地下部生物产量的鲜重为235.36g(表4),比中郁闭度和低郁闭度高,但无显著差异。在单株生物产量方面,3个不同郁闭度林地内种植的藤三七,地上部、地下部和地上部/地下部均无显著差异。低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地上部比地下部生物产量高,说明低郁闭度下,藤三七地上部生长优于地下部生长。中郁闭度、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产量相当,说明中、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优势相同。结果表明:盖度为0.8的高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生长情况更好。

表4 不同郁闭度林地内藤三七的产量情况

3 栽培管理

3.1 整地、施肥、做畦

藤三七不择土壤,但是为了提高产量,在定植前,可先施基肥,栽培土与有机肥2∶1混合,然后深耕,耙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平畦[13]。

3.2 定植

双行定植,以便于后期搭架。畦面行距30cm、株距40cm。

3.3 田间管理

在藤三七生长期间,除进行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等一般的田间管理外,因藤三七的蔓细长,分支能力强,当苗长到30cm时应及时搭架以供攀援,使植株均匀分布,增加空间利用率和受光面积,即使用竹竿、木条等材料搭成2~2.2m左右高的支架,以利藤三七缠绕生长。如果在露天情况下种植藤三七,夏季高温时,要用遮阳网遮阳,抑制植株发芽分化,促进营养生长,提高产量。因为该试验分别在高、中、低3个不同郁闭度的林地下种植,有天然的遮荫条件,所以不用进行人工遮荫处理。

3.4 采收

采收器官为嫩叶或嫩梢,生长前期15~20天采收一次,中、后期10~15天采收一次,在北方林下种植可采收到霜降,在霜降之后,地上部全部萎蔫。在北方地下部分不能安全越冬,因此,地下部分可全部采挖移到温室大棚安全越冬[14-16]。

4 繁殖方法

藤三七繁殖育苗方法一般采用块茎、珠芽繁殖或者扦插繁殖,一般以扦插繁殖为主。在春季新枝萌芽后,采取成熟中等的双节健壮枝条进行扦插,枝条不宜太老或太嫩,且单节带叶插穗成活率较差。采用块茎、珠芽繁殖方法较简单,在老植株上直接摘取珠芽或者采挖地下块茎,将单个饱满的块茎、珠芽栽培于营养钵中,芽尖向上,栽培不宜过深。块茎繁殖比较容易成活,且发芽较快,而珠芽发育有快有慢,成苗早者可先定植[13-15]。

5 收获及贮藏

藤三七可收获叶片、嫩梢、珠芽和块茎,其种质运输与保存大大受限。早期以生长为主,待藤三七进入生产盛期,可以大量收获,但以不影响植株生长为宜。掐取的嫩梢及叶片可以进行销售,采收嫩梢时主要以基部不老化为准,采收叶片以叶片不黄化为主,收获后将叶片或嫩梢放入塑料袋内,贮藏温度5℃,保存期10~15 天。珠芽可待植株长大后随时收获,块根一般秋后霜降前收获[13-15]。

[1]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荣昌友.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3.2(33).

[3]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4]吴萍,严建业,黄丹,等.藤三七的现代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30(16).

[5]余宏军,蒋卫杰,孙奂明,等.十九种稀特蔬菜的营养价值[J].北方园艺,2008(8):52-56.

[6]郭淑英,马金贵.药食兼用新型蔬菜—藤三七北方温室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6( 6):80.

[7]Kan W S. Pharmaceutical botany[M]. Taipei: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1986: 447.

[8]Lin H Y, Kuo S C, Lee -Chao P D, et al. A new sapogenin from Boussingaultia gracilis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88, 51 (5):797-798.

[9]Lin W C, Wu S C, Kuo S C. Prevention of ethanol-induced gastric lesions in rats by ethanolic extracts of Boussingaultia gracilis [J].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96, 48(7): 259-270.

[10]云南思茅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文卫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M].云南省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文卫组,1971:93.

[11]林春华,谭雪,林锦英,等.藤三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7(6):5-6.

[12]翁殊斐,黎彩敏,庞瑞君.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园林树木健康评价体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1).

[13]王文涛.藤三七引种栽培及种植前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16.

[14]于淑玲.特种叶菜藤三七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4(1):28.

[15]王德槟,张德纯.台湾新兴蔬菜(二)——菊芹和藤三七[J].中国蔬菜,2001(5):47-48.

[16]罗兆荣.藤三七高产栽培技术[J].当代蔬菜,2003(8).

The Planting Technique ofAnrederacordifolia(Tenore) Sreenis in Forest

Zhang Haiyan1, Yan Daoqi1, Yang Jianxue1,Tian Yelin2, Jiang Wei1, Qin ling1*

(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2.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scape and Forestry, Beijing 100029)

Anrederacordifolia(Tenore) Sreenis is a new functional vegetable, it was planted in three different canopy density of the forest.The growth and cultivated techniqu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sh weight was 0.8g/per leaf in high canopy densit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nd low canopy density.Anrederacordifolia(Tenore) Sreenis would be planted in forest by scaffolding style, and the immaturate leaves have to harvest on time. The buds on the ground and the tubers underground could be used for propagation, which have to harvest before winter.

Anrederacordifolia(Tenore) Sreenis; Cultivated techniques; Canopy density

2015-04-15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41100004014003)

张海燕(1992-),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林下经济耐荫植物研究;*

S649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4.002

猜你喜欢
郁闭度块茎光照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隐蔽的力量
和龙林业局管理区域乔木林地郁闭度分布现状及特点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HPLC法测定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