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术内涵的反思与重构

2015-02-25 09:24黄培森
学术探索 2015年7期
关键词:范式成果学术

摘要:“教学学术”概念的内涵自1990年博耶提出后经历了三次视阈转换:学术范式下的教学学术、教学实践视域下的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教学学术。“教学学术”的内涵在三者间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教学学术”内涵与演进的反思和重构,我们认为,“教学学术”是指教师为改善教学与促进自身教学专业发展,运用相关理论或分析框架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学术实践活动。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15) 07-0143-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 CIA130177)

作者简介:黄培森,男,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教学学术”为人们关注、研究和改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范式,一经提出就以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学界对教学学术给予了广泛持久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认为,厘清教学学术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而,教学学术内涵的反思与重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教学学术的形成与发展

自大学创立,教学就成为大学最主要、最根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大学的各种活动都紧紧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人才培养。大学声誉和教师地位主要取决于教学水平与质量。大学为了获得更好的声誉创造各种条件保障教学,教师为了提高自身地位和报酬也乐于研究和改善教学。大学和教师在对待教学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从而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时间、师资、制度和文化上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和期待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单一的教学职能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乎,19世纪初科学研究的职能被引进大学,被称为“现代大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洪堡于1810年以“科学研究与教学并重”的理念创办了柏林大学,从而使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继教学之后的又一重要职能。自此,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发挥好这两项职能就成为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主题。从19世纪初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到20世纪中叶,科学研究和教学两大职能还保持着较为融洽与平衡的关系。但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研究不断以其成果及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其成果的显性和易评价等特征快速地、强势地侵占着教学的“领地”,导致教学核心地位的失落和边缘化。尤其是“不发表就解聘”的评价理念成为高校的主导思想后,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无疑成为教师获取地位和利益的主要手段,教学反而被不少教师视为一种外在的负担,教学与科学研究职能的严重失衡导致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下滑。正如美国历史学家佩琦·史密斯在其《扼杀精神:美国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美国高等院校教师通过学术成果的竞争,“厮杀”着有限的教授职位,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正在吞噬着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

为了扭转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局面,卡内基教学促进中心前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在《学术水平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一文中根据学术的内在特点,创造性地把学术划分为四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的类型,一是发现的学术(也称探究的学术),即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新规律、形成新的知识与真理。其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整合的学术,即通过研究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及其关系,形成新的成果。这种学术十分注重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形成新知识、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三是应用的学术,即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这种学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服务性特点。四是教学的学术,即教师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使教学更有效地传播知识、生成知识,从而改善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学术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应致力于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积极拓展知识。博耶把教学置于学术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科学研究,使教学学术成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形态,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学术观念,为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也为教学地位与职能的复归提供了根本路径。因而,自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后,高校和学界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使之以蓬勃之势走向世界。

二、“教学学术”概念解读的视域转换

概念是研究的起点。自博耶创造性地提出“教学学术”这一概念之后,学者们就围绕这一概念形成了不同的解读。就已有研究而言,人们主要从学术范式、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等视阈对教学学术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学术范式下的教学学术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中心现任主席李·舒尔曼把教学学术发展为教与学的学术,即对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和学的问题进行研究。 [2]学术范式下的教学学术内涵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教学学术类似于科研中的教学研究。二是教学学术等同于优秀教学。三是教学学术和学术性教学相似。 [3]把教学学术视为学术的一种新的学术范式,认为教学学术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和创造活动,体现了教学学术活动的创造性和探究性的特征。

(二)教学实践视域下的教学学术

教学实践视域下的教学学术内涵正如帕默的论述一样,教学学术就是侧重学科知识的有效传播、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学术不是一种纯粹的教育理论研究,而是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有的学者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一是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二是对教学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 [6]教学学术是对教学实践的关怀和研究,其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学术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 [7]

(三)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教学学术

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对教学学术进行审视,则可以把教学学术视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这一视角侧重强调教学学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台湾学者陈碧祥把教学学术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教学学术是实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8]大陆学者王建华在《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的维度》中指出:教学学术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学教师要树立教学学术的理念和有效开展教学学术活动。 [9]

三、对教学学术内涵的反思

(一)教学学术的构成要素

教学学术的构成要素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学术内涵的重要维度。特里格维尔指出,教学学术包含教学反思、教学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 [10]我国学者綦珊珊和姚利民则把教学学术划分为知识成分、能力成分和素质成分三个部分。 [11]

我们认为,教学学术的构成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学术的主体。教学学术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主体的教师理应是教学学术的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教学学术的主体,因为教学学术作为一种较高的学术活动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 2)教学学术的研究对象。教学学术的目的不在发现知识或构建科学理论,而在教师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因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对象即教学实践问题。教学学术的对象往往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情境性和针对性。所谓实践性是指教学学术的对象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所产生的问题;所谓情境性是指教学学术的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根植于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境;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学术的对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着力于解决教师切实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教学学术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比较、反思与交流等多种方法发现和探究教学实践问题。( 4)教学学术的成果。教师把对自身教学实践问题探究的结果形成可视化成果,并可以公开发表,以便成果的推广和更多的同行交流与学习。( 5)教学学术的作用。教学学术以通过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为根本价值诉求。教学学术不以论文公开发表的数量和层次为旨趣,它的作用与最高追求在于改善教学和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这是教学学术存在的根本依据和价值所在。

(二)教学学术与教学的关系

作为基本职能,教学在大学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依据。但由于高校职能和教师评价标准的变迁,教学的地位与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扭转教学地位失落的不利局面,博耶提出了教学学术观念,以引起人们重新对教学的重视。意欲彰显教学学术从而实现教学地位与价值的复归,必须首先厘清教学学术和教学的关系。其一,教学学术不等同于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一种对话交流实践活动,而教学学术是以教学活动为对象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虽然也有探究、反思等特征,但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自然而然地具备这些特征。因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教学学术的特性。其二,教学是教学学术的源泉。教学学术是对教学实践活动本身的一种探究,离开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学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教学是教学学术的现实土壤与根基,教学学术是教师致力于改善自身教学的一种学术活动。教师只有从事了教学活动,才能真实地感知教学、发现教学实践问题,培养教学学术兴趣,产生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动力。其三,教学学术是教学的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实践问题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学术把教学视为一种学术活动,它通过研究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来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培养学生也成就教师。教学学术赋予教学以学术特质,教学过程成为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改进的教学与探究的有机统一体。教学学术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内涵与使命,还提高了教学的价值与品质。

(三)教学学术与学术的关系

对教学学术与学术之间关系的理解,必然以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为前提。学术这一概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迄今,人们对学术的理解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把学术理解为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另一种把“学”理解为学问、知识、真理,而把“术”理解为技术、技能、应用。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一种学术,主要是通过对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来把握的。格拉塞克等人在《学术水平评估》一书中,提出了学术工作的普遍特征或评价的六条标准: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方法适当、成果显著、表达有效、批判性反思。 [12]博耶把学术划分为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13]无论何种形式,学术都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探究性、专门性、可交流与评价以及成果可表征与可应用性等。教学学术作为学术的一种形式,突破了人们对学术内涵的理解,拓展了学术的现代价值。正如卡内基教学促进中心现任主席舒尔曼所认为的教学学术具有可评价、交流、反思、成果可发表等鲜明的学术性特征。

四、教学学术内涵的重构

“教学学术”的内涵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为人们进一步探究教学学术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和多维视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学学术进行重新厘清与建构具有必要性和时代价值。我们认为,“教学学术”是指教师为改善教学与促进自身教学专业发展,运用相关理论或分析框架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学术实践活动。

(一)教学学术不仅是一种学术理念,更是一种学术实践活动

传统学术观念把发现的学术视为学术,认为学术是一种系统的、高深的、专门的智力活动或探究活动。学术,几乎等同于科学研究,而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学者才能进行学术活动。教学学术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学术的藩篱,丰富了学术的内涵与范畴。教学学术成为一种新生的学术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传播知识,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创生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活动,也成为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要求。教学学术把教学提升至学术的范畴,从根本上化解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教学学术不仅培养学生,也造就学者。教学学术促使教师以审视的眼光、反思的习惯对待教学,并且通过教学学术成果的公开发表彰显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现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与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理念层面,它还是一种学术实践活动。如果说教学学术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理念震撼了人们传统的学术观念;那么教学学术作为实践活动则使学术在教学活动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只有以审视的眼光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全面反思怎样更好地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把研究的成果公开发表,实现教学学术成果的价值拓展。只有更多的教师自觉把教学学术作为一项本职工作,教学学术才能更广泛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教学学术在实践中展现出光芒。教学实践是教学学术的内在要求和优良品质。教学学术要求教师以改善教学实践和促进教学专业发展为旨向,以极大的热情和崇高的使命投身于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学术只有不断地走向实践,在教师教学学术实践活动中不断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和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和职称的持续提升,才能全面彰显自己的魅力与价值、才能在教师群体中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

(二)教学学术是应用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

教学学术既不是为了发现知识,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理论,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知识、拓展知识和实现师生发展。教师要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必须要遵循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理论。教师开展教学学术工作理应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与理论,并自觉应用教育理论指导和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并把教学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展不同的学术研究工作往往需要遵循相应的研究范式,教学学术要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和揭示教学特征则需要遵循教育研究范式。教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了质性研究范式和定量研究范式,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开展教学学术工作要掌握和能灵活运用教育研究范式开展探究工作。在教育研究范式下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教学实践问题的症结所在,使教学学术过程与结果更加符合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学术能彰显学科专业教学特征

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在改善教学和进行教学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相同的使命,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学也存在着某些相同的特征。但教学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与要求的基础上也要充分体现学科专业要求。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要求上会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评价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时,在遵循和揭示共同的、一般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征和遵循学科专业教学的要求。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学术实践活动,不仅存在共同的普适的教学实践问题,还存在着具有学科专业性的,具体的、情境性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师开展教学学术工作不仅要应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范式对问题进行探究,还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教学特征与要求,使教学学术成果既可以反映共性的教学规律,还可以彰显个性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播的特征与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十分熟悉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内在特征与要求,及时了解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动态,准确把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努力成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

(四)教学学术以改善教学和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

教学学术虽然可以通过成果的公开发表为教师获取良好的声誉,但教学学术并不以论文发表为自己的根本追求,它从原初的注重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拓展与创生知识转变为把改善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身的根本目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理念层面把教学纳入到学术的范畴,从根本上化解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二是教学学术在行为层面关注教学实践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研究,积极通过教学反思与交流等形式探究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三是教学学术在结果层面注重教学成果的公开发表,并通过公开发表实现教学学术成果价值的拓展与分享,以便在更广泛的范围改善教学。

教学学术在通过改善教学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科学研究在高校的强势虽然促进了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但科研与教学的严重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地位的失利。教学学术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途径和恰当的切入点,是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亮讲台的根基。教师通过开展教学学术工作能够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以及通过教学学术成果的公开发表为自己赢取学术声誉。

猜你喜欢
范式成果学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验收成果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工大成果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