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资本逃港?

2015-02-25 18:51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李嘉诚危机资产

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和黄两大公司将进行“世纪大重组”,所有人都要问,这一事先无征兆的大动作意味着什么?李嘉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此次重组核心有两条:一是长实、和黄先合并成“长和”,再将所有地产业务装进新成立的“长地”,重新打包上市;二是两个新公司注册地改在开曼群岛。

李嘉诚解释说,此次重组意在清晰架构,释放价值。按长实的算法,目前长实账面股东权益3790亿元,而市值只有2920亿元,反映两者之间有23%即870亿元的估值差距。此番重组,可令股东受惠。果不其然,12日长实、和黄两公司股价开盘就大涨14%。

相对于资本市场的认可,民众的疑问集中在两条,一是两大新公司注册地改在英属的开曼群岛,这种变相迁册是不是意味李嘉诚要从香港撤资?二是时机,有超强避险嗅觉的李嘉诚为何选在此时此刻大手笔操作?

记者招待会上,对于撤资问题,李嘉诚非常敏感:“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为了做生意方便。”据称,为平衡风险及可灵活向股东分派,只有在开曼群岛注册,才可完成此次重组。12日,又有与他关系相近人士辟谣称,重组也与有人揣测的“占中”事件没太多关系。开曼群岛注册,只是一种商业策略,无须过度解读。

李嘉诚在投资界一向眼光独到,多次被证明有先见之明。如1987年股灾前的集团大供股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进行大重组等,均令其领导的长和系不但避过风险,甚至在市况低潮时获利。2000年,李嘉诚又在网络泡沫前成功“卖橙”,将和黄旗下欧洲电讯业务出售套现千亿港元。

这十年,内地房地产市场泡沫式膨胀,李嘉诚家族是其中的最大获利者之一。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卖出了不少香港和内地资产,似乎已经对地产业的发展失去信心。深受《货币战争》影响的分析人士,将其抛售亚洲地产,抄底欧洲公共事业,看成是连环计的前两步。第三步呢?大家现在看不清楚李嘉诚的真实意图和最终效果,在李嘉诚的手段中即可以找到他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例子,也可以找到他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例子。

有媒体认为,李嘉诚火速撤离释放危险信号: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在暴跌到来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些资产,李嘉诚之前甩卖大陆的房地产,现在全力进军欧洲,都是明证。

微信公号上的财经达人,甚至大胆预测,一旦在未来五到十年里,中国经济发生危机,那对于李嘉诚就是绝好的机会。欧洲只是李嘉诚的跳板,他在等待中国的危机到来,无论是由楼市泡沫崩溃导致的经济危机,还是由地方债务危机造成的金融风险,只要是危机发生,那就是抄底的好机会。

《证券时报》认为李嘉诚这次“大动作”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格局的自我大变革。

在商言商,目前香港财经界主流分析认为,此次长和系重组,只涉及系内公司资产的转换,没有供股或任何融资,也没有对外售卖资产,相信只为确实反映系内公司的实质价值而已。

这次“世纪大重组”发出的最强烈信号就是,长和系将从地产主业较完全地转向以投资为主业。而这种转身的背后,也包含了李嘉诚对人民币、港元走势直至香港市场环境的综合判断。这种顺势而为,是否准确,还有待未来检验。

猜你喜欢
李嘉诚危机资产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李嘉诚的“无我”智慧
李嘉诚发名片
报告
李嘉诚的司机
李嘉诚弯腰递名片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