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台DV镜头下的中国教育公益

2015-02-25 19:57于薇薇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溢彩培训中心保时捷

于薇薇

王康俊(化名)是四川省苍溪县双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年秋天,他第一次拿到一台数码摄像机。初拿摄像机,康俊不知道怎样编排素材,也不懂摄像和剪辑,只是在镜头后面摇摇晃晃地记录下他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他不到5岁的妹妹,妹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上海打工了。在康俊的镜头中,妹妹扎着一条小辫,穿着一双毛绒拖鞋,拿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在田间一下下挖着。妹妹还喜欢打电话,假想着电话那头就是妈妈,对着听筒说“妈妈你回来吧”。康俊拍下这些是想给过年回家的妈妈看,因为妹妹非常想妈妈,常常在梦里喊妈妈的名字。

这个片段来自纪录片《180台DV的故事》,该片出自“保时捷溢彩心”公益项目,由张艺谋导演执导,90%的镜头素材来源于来自四川省苍溪县72所学校的2000多名孩子,180台DV,历时6个多月拍摄完成。孩子们大多第一次接触数码摄像机,看着老师在前面讲解怎样开机,怎样拍摄,怎样拉近与拉远,孩子们显得兴奋又好奇。尽管拍摄的画面有些跳跃,呈现的却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为留守记录                              

在苍溪县"赋权儿童"的眼中,日常的生活是静谧无声的,是池塘中摇曳的水草,是自制的秋千,是院子里的铁圈玩具,是吃草的牛和圈里的猪。但临近过年,孩子们的镜头里就呈现出不同往日的热闹,父母从外地一回家,镜头就几乎一刻不停地围着爸爸妈妈。康俊的妈妈在火车上站了三十个小时回到家,康俊一直在镜头后面,拍下妈妈的一举一动。镜头里还有妹妹,自从妈妈回家过年后,妹妹一直抱着妈妈的脖子,一刻不离。过完年康俊妈妈要离开家,妹妹哭了一个小时,怎么哄都没有用。

这就是康俊眼中的家庭,也是苍溪县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父母在外打工,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年甚至两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当孩子们被问到“和谁住在一起”的时候,多数的回答是“爷爷奶奶”,还有“伯伯”或“婶婶”,唯独缺少的是“爸爸妈妈”。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内心缺乏父母一辈的情感支持,常感到孤立无援。《180台DV的故事》正是以苍溪县众多留守儿童的视角,直接表达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当地学校在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中所起到的作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台DV或许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但长达六个月的拍摄过程还是给苍溪县的孩子带来了点滴的改变,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德旭在考察项目学校时发现,孩子们在参与拍摄短片之后,逐渐意识到交流与主体权利的重要性。

潘德旭说:“其实这应该是我们这个项目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交流的教育,告诉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彼此尊重对方,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我觉得正是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

第一次,镜头的后面不再是陌生的叔叔阿姨,而是自己熟悉的同班同学,孩子们似乎少了些青涩和紧张,有的孩子甚至能够轻松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关于孩子的权利意识,潘德旭说:“有一些镜头可以看出,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权利的,父母不能随意体罚我,这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孩子说,现在他知道自己在班级里发言的时候,大家会聆听他的心声。”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认为,儿童权利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权利被遮蔽了或处于无形的状态,我们常常提出‘赋权儿童的概念,就是要将儿童的权利还给儿童,同时还要肩负起培养儿童行使其权利的能力这一责任。”她表示,在“保时捷溢彩心”公益项目中,“孩子们得到参与拍摄的机会,并利用这种机会发声,极大地增加了儿童群体的主体性。”

2014年3月,孩子们拍摄的素材在72所学校巡回放映,操场上搭建起简易的投影,孩子们从班里搬来椅子和老师一起观看他们亲手拍摄的短片,片子记录下孩子们观看时脸上的表情。我们无从得知是哪些镜头让他们会心一笑,又因为哪些镜头眼角滑落泪水,但是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180台DV记录下的生活在他们心中激起的涟漪。

该纪录片自2014年10月起,在全国15个城市的34所大学进行了校园展映,共计80场次,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各高校师生还通过“签名支持张艺谋纪录片”、主题研讨会、有奖观影征文等丰富形式进行纪录片展映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为“保时捷溢彩心”公益项目的经典案例,《180台DV的故事》起源于2013年4月由爱心同盟成员张艺谋提出的创新设想——全程记录“保时捷溢彩心”的子项目“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完成一部反映偏远地区儿童教育与发展现状的公益纪录片。

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罗平处长、著名导演张艺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德旭与其他“保时捷溢彩心”爱心同盟成员合影。

在纪录片首映式上,义务执导的张艺谋表示,希望这部反映了“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爱心之路的公益片,“能以不一样的视角,突破性的创作手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借此探索新的公益模式和方向”。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最早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当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伸出援手时,保时捷中国也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灾区捐款540万元用于灾区重建。然而,地震灾区及广大西部边远区县不仅需要重建校舍,更需要提高当地教学水平,为儿童提供文化及社会情感的全面教育。

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教育资源,教师也无法获得适当的培训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难以帮助留守儿童应对远离父母以及社会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情感问题,因此在西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具有针对性和支持性的教育模式至关重要。例如,边远地区的孩子在上学前很少接触到普通话,语言和文化的不适应为教学带来极大挑战,虽然有些课堂尝试了双语教学,但大部分教师仍然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有效的教学。

和苍溪县一样,西部边远区县基础教育面临的不仅是交通不便和教学物资匮乏的问题,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齐全的教学设施培养西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地全面成长,成为西部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2009年底,保时捷中国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四辆越野卡宴SUV及超过一千万元善款,发起“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首先在四川及甘肃两省启动,第一阶段为期三年。该项目旨在通过即时、现场的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提供日常教学所需的图书、体育器材和教具,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以提高当地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重点之一就是联合当地教育部门组成项目导师团,对项目学校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指导。通过课堂观摩,收集学生基本数据,记录下当地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在学校走访后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分析结果,提供教学改进建议书。通过导师培训,当地教师不仅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项目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Gillian Mellsop)指出:“‘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模式来源于‘赤脚医生。在教育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送教下乡,就如同赤脚医生一样,通过我们建立的体系,相关的教育资源能够被输送到最需要的农村教师身边。而随着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生们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并愈发对学习感兴趣。”

唤马镇小学校长告诉记者:“项目通过送专家下乡来培训教师,对老师们最大的改变不在于物质上,而是思维方式‘爱生、平等。课程设置也有改变。地震后,特别是小学一到六年级,大量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小孩子们玩得开心,才会学得开心,才会不厌学,才会有童年,我们学校的口号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唤马小学。我们现在并不希望投入多大的物资,而是希望有更多教师能接受培训,去改变思维和行为,让已经接受培训后成长起来的老师更拔尖,有更开阔的视野。办好一所学校最主要的还是靠老师。”

元坝镇店子小学的音乐教师伍德志说:“‘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来了以后,送给我们一些打击乐器,有导师来指导我们,我也是一边学一边教给学生。项目支援五年,对我们最大的改变是老师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就开始学习,整个学校风貌都改变了。”

2014年春,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德旭先生亲赴四川省苍溪县,考察“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学校。

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图书、体育器材和文体活动,不仅带给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有梦想的成长。元坝镇店子小学四年级学生董贵川说:“‘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带给我们很多图书包和音乐包,我最喜欢的是图书包中的《中国国家地理》,里面有好多地方都很想长大以后能去。”

孩子们发生的改变也感染着参与项目的成人们。走访四川省甘孜县项目学校时的一个经历,让潘德旭迄今难忘:“当时大家都在一起剪纸,我是第一次尝试剪纸,当时我把纸叠起来剪了一个蝴蝶,完成之后自认为非常不错,但是我突然看到坐在旁边的一个八岁小女孩,她剪出来一个蝴蝶,我真的觉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一只纸蝴蝶。”

在常年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的王勇国老师看来,这样的活动远比一般意义上的心理辅导更能消弭地震在他们潜意识里留下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地震带来的恐惧和伤痛记忆,在孩子们身上将被新奇和快乐的记忆所取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关怀支持西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尤其对于西部留守儿童来说,与文化教育并重的,应是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教育部正逐步推进“社会情感学习(SEL)”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普及与推广。SEL旨在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社会情感学习”在西部各省的推进得到了“保时捷溢彩心”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回馈社会,是每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应尽的职责。然而做公益不仅仅是捐赠和关注一些宽泛的问题,而是需要聚焦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 潘德旭说。

保时捷的公益之路始于资金捐助,但从未止步于此。借由《180台DV的故事》和“保时捷溢彩心”公益项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偏远地区儿童的生存现状,社会各界力量在改善西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汇聚。截止到2014年9月,保时捷中国已向“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捐赠2100余万元及六台保时捷卡宴,使四川与甘肃两省534所项目学校的约13万名学生和8000名教师从中受益,之后受惠的是云南省38所项目学校的23000名学生和1300名教师。

除了在西部各省实施“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保时捷溢彩心”还在山西、贵州两省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及 “保时捷溢彩心”艺术作品征集活动。自2010至2014年,“保时捷溢彩心”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共收到作品1400余件,逾千名学子参与。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以“筑梦溢彩,心耀未来”为主题的“保时捷溢彩心”五周年优秀作品展上,历届获奖的15幅优秀作品得以集中展示,受到观众广泛好评。除了为每届活动的前十名获奖者提供现金奖励,保时捷中国还资助前三名获奖者前往德国参观著名艺术院校。这项长期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以艺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持续将关注与力量投入到对贫困儿童教育和学校生活的改善之中。

潘德旭在聊到自己眼中的保时捷时,他选择了责任(responsible)、关怀(caring)和适宜(appropriate)三个词。在他看来,一个跑车品牌除了速度与性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色彩。“保时捷溢彩心”在汇聚力量的同时,还能够带来舒适和温暖。

猜你喜欢
溢彩培训中心保时捷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溢彩几何
渔家傲·暖日熏风春溢彩
贺包德珍大姐78岁华诞
飞鸟集,指间的羽光溢彩
全新保时捷911
五行真经(9)
第一百万辆保时捷911下线
听说你们想开保时捷?所以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