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行行政性支出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5-02-26 03:58王丽丽朱琳
现代金融 2015年9期
关键词:行政性会议费性支出

□王丽丽朱琳

关于加强基层行行政性支出管理的几点思考

□王丽丽朱琳

近年来内外部检查发现,基层行行政性支出在列支范围、列支内容和列支标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合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行政性支出的现状和难点,对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行政性开支“清、压、控”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实行行政性支出“清、压、控”的必要性

近年来,围绕业务经营中心,各级行逐步调整完善了费用配置办法,基础费用配置标准逐年下降,重点管控费用压降目标要求更高。在人员费用、营销费用等刚性增长的同时,压降机关费用和行政性开支势在必行,也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是与时俱进的需要。近年来,从外部形势来看,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都重新强调明确了勤俭节约、厉行节约的理念。这既是基于国情民意的正确判断和抉择,也是对全民树立正确健康消费观、金钱观的着意引导。“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当下仍有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农业银行网点众多,员工队伍庞大,面临的竞争压力、发展压力更加巨大,尤需集中有限的资源确保业务经营和员工工作环境改善的需要。

二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从内部情况来看,农行的股改红利消退,盈利增速持续回落,存贷利差逐步收窄,营业收入增幅放缓,而费用刚性增长仍然较快,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从上至下的导向来看,改变传统银行粗放的经营方式,是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集约型现代化商业银行并进一步做大做强农行的需要。通过行政性支出精细化管理,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在业务经营上,一方面能有效调整费用结构,另一方面能不断提高资源和费用的使用效率,为全行业务经营快速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保障。

三是合规经营的需要。目前,部分基层行存在一定程度的铺张浪费现象,费用列支项目合理、票据合法、程序合规方面都有待加强,一定程度增大了列支风险。因此压降行政性支出也是规范费用使用行为、严守合规底线的要求。

二、当前基层行行政性支出现状和难点

(一)现状: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从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来看,当前费用管理尤其是行政性费用开支面临着“合规和压降”两大难题,因此实施费用精细化管理,实现行政性开支的“清、压、控”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多数行近三年情况来分析,行政性费用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体现了压降行政性支出的意识在增强,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行厉行节约精神的结果。事实也表明,严控行政性支出,通过行政性支出的压降,促进了业务经营的发展,但在列支范围、列支内容和列支标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列支范围方面,基层行容易混淆招待费和会议费、低值易耗品和公杂费等概念。二是列支内容方面,基层行存在内容不合常理、物品领用手续不全、物品保管不规范等现象。三是列支标准方面,基层行单项费用规定如差旅费、会议费超标准,存在为了降低审批权限而化整为零的现象。

(二)几个难点。一是事前预算管控缺失。由于行政性开支项目繁多,数额不定,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有效预算,只能根据实际使用中发生的差旅费、公杂费、公务招待费等费用事后报销,因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网点管控力度薄弱。目前基层网点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对费用管控特别是行政性支出一直都存在盲区,网点对于具体的列支科目不是很清晰,费用的使用计划性不强,未能有效做到序时列支。三是行政性支出标准不够细化。对于像车船使用费、车辆修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日常性应用较多的行政性支出没有制定更加细化的标准。四是流程不够严谨或流于形式。目前,少数基层行对会议费、招待费虽有事前审批要求,但往往出于方便在事后费用报销时一同审批,这虽然简化了审批流程,但失去了事前审批应有的把关意义和审核作用,仍有可能导致浪费或不规范列支。

三、实现行政性支出“清、压、控”的措施及建议

(一)传导价值理念。

1.传导增收节支理念。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理念,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在全行上下形成费用共管齐抓、人人讲节约话节俭的良好氛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传统不良行为习惯,想尽办法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2.传导预算管理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加强费用配置政策理念传导,在全行上下形成人人了解费用形势、关心费用管控的氛围,将“收入增费用就增、收入降费用就降”和以收定支的费用配置理念传导至每位员工,强化行政性支出的预算管理。

3.传导合规经营理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合规经营是银行业发展的前提。在全行推行主动合规、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提升全行员工处处合规意识。

(二)完善制度建设。

1.明确开支标准。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规模、定标准、定形式、定内容等,确保费用支出不超标。对各种会议、活动、接待等行政性费用分类型管理,制订各项费用管理办法,明确相关行政性开支的基本成本标准、各类会议费用开支的最高限额、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从严控制差旅费、会议费、公杂费、电子设备运转费、车船使用费等日常行政办公消耗。对办公用品、电子耗材、印刷品等日常费用实行限额管理,成本管控精细到一支笔、一张纸。对于差旅费预算管理从紧从严,严格执行差旅费报销标准及事前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会议费预算管理,在预算内合理安排年度会议计划,从严从紧控制会议数量、规模、规格和会期,对会议费实行综合定额控制,节约会议支出。严控车辆使用成本,建立业务用车使用审批制度,如实反映用车对象、业务活动、行驶里程、用车费用等情况,严禁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

2.明确归口部门。严格部门归口管理制度,在制度办法中明确电子设备耗材、办公用品、印刷品、会议费、车船使用费、车辆修理费等费用归口部门,集中管理,明确责任,统一标准,实现总扎口、总统筹、总预算、总安排。

3.明确定点单位。对差旅住宿、公务招待食宿、车辆修理、办公用品、电子耗材等费用提倡推行定点管理。批量、大额支出项目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三)强化预算控制。

1.费用合理配置。实施“三压三保”,即通过压一般费用支出,保重点费用支出;压机关行政开支,保基层一线开支;压内部消耗费用,保业务发展费用,重点保障“三农”县域费用配置和业务经营发展必需支出项目。

2.重点费用限额管理。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单项费用制定限额标准,完善限额标准体系,通过部门综合限额与单项费用限额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行政性支出的有效约束。

3.量化压降目标。在费用总量上,加大重点区域费用管控,明确市县两级机关费用压降目标,原则上各级行机关费用增幅不得超过全辖增幅。在重点行政支出项目上,对会议费、差旅费、车辆费用等实行零基预算与按比例压降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按人均、点均、台均分别核定预算并根据前三年平均降幅,适当考虑地区差异,明确具体压降目标。

(四)加强考核引领。

通过建立绩效挂钩、履职考核、部室考核、工资分配等多维度考核体系,保障行政性支出“清、压、控”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基层行综合绩效考核方案中明确成本收入比目标,对达不到压降计划的行削减费用预算、扣减利润和经济增加值,同时对每个经营单位的负责人采取警告、扣减履职评分、等额扣减效益工资等措施进行考核。对重点费用归口部门明确压降目标,在部室考核中作为评分依据。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政性支出的压降和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银行的目标。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分行)

猜你喜欢
行政性会议费性支出
规范会议费全过程管控措施及创新研究
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基于地区异质性的分析
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
论行政合同性质
内地与台湾地区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资本性支出计算方法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
——多年年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辽宁出新规严控会议规模
管好会议费需要更多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