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

2015-02-26 06:56黄韫宏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严三实

●政治法律

试析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

黄韫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思想精髓包括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务实思想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做到“四个实”;要真抓实干、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要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制度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四个实”“三严三实”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3-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精髓研究”(14ZD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讲师,政治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思想精髓包括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其中,所谓务实思想作风,就体现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下简称“四个实”),力戒空谈、真抓实干,注重机制建设、追求长远实效等。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务实思想作风,有利于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他之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做过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12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①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制定和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采取人民群众接受的工作方法,也就能做到兴党兴国;反之,就有可能亡党亡国。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

所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搞清楚实事,就是要了解实际并掌握实情。

第一,就宏观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方面,我国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奋斗历程。另一方面,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但是要对其辩证地对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全盘西化。

第二,就工作方法而言,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搞清楚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

(二)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勇于并善于“求是”。

毛泽东曾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能否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是决定我们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然而,客观规律并不是显现的,而是表现为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因此,能否认识客观规律,关键在于以什么样态度去“求”,如何去“求”。

第一,要勇于实践。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习近平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③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对错误的认识要及时修正,择善而从。

第二,要善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没有穷尽过真理。对事物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必须经历“经验积累、理论升华、再实践”这一根本途径。在再实践过程中,既要勇于检验和修正已有的认识,更要善于丰富和发展新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与坚持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

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由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组成。群众观点表明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群众利益;工作方法则体现了群众在实践活动和理论认识之间的重要作用。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就必须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坚持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解实际并掌握实情,从而制定出正确的符合人民意愿的方针政策。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无论是探索事物规律的认识过程,还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工作过程,都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人民群众是党能否做到实事求是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的实践活动,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但是人民的呼声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⑤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必须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依据和指导。同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反映事物规律,也必须以群众路线作为工作依靠和具体途径。

二、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做到“四个实”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就是要发扬“钉子”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问题总是不断出现,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就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实践和改革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改革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但是不管怎样,改革总是需要带着问题意识,从具体问题抓起,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导致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必解决的问题乱解决。改革也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偏离正轨。

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工作的基础,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而现代社会分工与知识分化越来越细化、专业化。一个人不可能像百科全书似地学习,必须针对自身的工作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增强工作本领,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带着问题去学,才能将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对求真务实做过研究。他指出,坚持求真务实,关键要理解求什么真、务什么实,怎么求真和务实,如何做到求真和务实,求真和务实为了谁等问题。2012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又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工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他将求真务实进一步具体为“四个实”。具体来说,讲实情,就是讲事物的本来面貌,讲真话、讲真理;出实招,就是要求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求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

“四个实”是相互衔接的统一有机整体。讲实情指的就是“求真”。先要探索事物本质规律,把握真理,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然后还要能讲真话、讲实话,把事物的本来面貌体现出来。只有先做到“求真”,才能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局,才能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出实招、办实事指的就是“务实”中的实践环节。实招就是能够管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空喊冠冕堂皇的口号。不空喊口号,就是做具体的事情,实实在在的事情,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求实效则是对“务实”中实践效果的要求。一件事是否是实事,一个招是否是实招,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做的效果。这是对工作是非得失最好的检验。可以看出,“四个实”涵盖了掌握实情、进行实践、检验效果等若干方面,贯穿了整个工作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工作划分为多个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要务实的要求。

2014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老老实实做人,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下简称“三严三实”)。“三严三实”分别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求干部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事。只有严于修身、用权、律己才能谋好事、创好业。老老实实做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三严三实”指明了好作风与尚实干之间的相互关系,侧重于解决当前改革时期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真抓实干、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前后曾多次提出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1年这句话被确立为中央党校校训并一直延续至今。不尚空谈,就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实干,不讲空话。习近平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并强调要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戒空谈、尚实干,始终贯穿其党建和改革战略思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他常用的名言。在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道出了这一名言的真谛。他说:“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⑥可见,戒空谈、尚实干就是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实干为路径。

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的重要体现。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真抓是实干的前提和基础,实干是真抓的结果和检验。因此,“真抓”与“实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形成求真务实、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真真正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谓“真抓”,就是要抓部署抓落实。任何一项长远的战略规划都需要配套衔接的方案,拿出时间表,一项一项地推进。既要有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又要化整为零、逐项落实。2013年,习近平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指出,对目标要分清轻重缓急,从实际出发进行细化和量化,然后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使措施和目标配套,把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很显然,“真抓”首先就在于工作有计划性,设计好工作着力点,提出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和时间安排。党的十大大以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已经十分明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实现这一战略部署而勾画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所以“真抓”首先在于抓好谋划,而关键则在于抓好落实。

真抓实干的核心就是抓落实。但是,抓落实不仅仅要求落实到劳动实践中去,还要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⑦在准备第二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又强调指出,必须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确保全过程群众参与、置群众监督之下。可见,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抓落实,必须深入到群众之中去,由群众来判断活动成效。如果不是虚假的空谈,而是真正的落实的话,就必然会落实到群众之中,延伸到每一个末梢神经。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也是对“实干”的要求,因为实干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基层工作做起,必须向群众学习。

四、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制度体系

在关于权力制约、法治建设、环境治理、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等工作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人头、注重工作协同衔接、注重常抓不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前进。责任机制、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制度体系”的思想。很显然,机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扎扎实实地把任务落到实处,无疑属于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的范畴。

(一)务实就要强化领导责任制度。

我们开展工作,自然会拥有一些公权力。被赋予这样的权力,是为了更好完成工作任务。现在有很多的机构部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这是不对的,必须做到有权就必须有责,有权就必须干事。建立责任机制就是要确保每一个权力部门都有任务,每一个权力都受到制约。习近平在谈到权力制约时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在谈到环境治理问题时又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终身追究责任;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又指出,要落实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到事。从上述几项具体的工作要求来看,习近平极其重视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强化责任意识、分解责任任务看作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务实就要完善协调机制。

我们的工作必须注重部门间协同和环节间衔接。从横向来看,一项工作往往由多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甚至是区域之间)协同完成;从纵向来看,一项工作需要经过政策、措施、目标等多个环节。当前各项工作中,深化改革尤其需要注重协调互动机制建设。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各个不同领域的改革具有关联性,同一领域的改革举措又具有耦合性。如何把关联性和耦合性利用起来,避免不配套、不牵扯呢?那就必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的制度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也就才能把各项改革措施抓紧抓好抓实。

(三)务实还要构建长效机制。

习近平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的思想,首先就表现在推动作风建设方面。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开展过多次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但问题总是得不到根治。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在实处着力,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是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就在于“常和长”二字上,即做到思想不疲、劲头不松、措施不软。另外,习近平在论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等问题时,也强调要建立长远机制,着眼长远全局。无论是作风建设问题,

总体来看,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贯穿其系列讲话的始终。从坚持实事求是开始,追求真理,找准问题。再到针对问题出实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踏实劳动追求“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梦想和宏伟目标,必须通过机制加以保障,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制度、完善协同协调机制和构建长效机制。可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构成了习近平务实思想的逻辑脉络,也是对习近平务实思想作风的高度凝练。梦想不会自动实现,目标不会自动完成,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只有我们深刻领会并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自信。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②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

③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④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⑤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1页。

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

⑦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

⑧《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

〔责任编辑:郭嘉〕

猜你喜欢
三严三实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三严三实学习总结
弘扬礼仪文化与践行“三严三实”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